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小学推行常识科常识科作为一门新开设的科目,于1996年9月在香港各小学全面推行,成为小学核心课程。香港教育署向各小学提供一套有关该科教学的录像带和教师手册,为教师提供有关常识科教学的训练。常识这门科目把现行的社会、科学、健康教育三科综合起来。常识...  相似文献   

2.
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香港各小学校基本上根据八十年代初编订的“小学科学科”课程纲要推行科学教育。1994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将小学课程重整,把小学原有的“社会科”、“科学科”及“健康教育科”三个科目综合为一个小学核心课程,称为“常识科”。此改变表面上令香港小学自然教育在学科分类上与全国其他省市课程有很大的分别。不过留心细看,可察觉香港小学的“常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地区,原来的小学常识教学内容是由社会科、科学科和健康教育科等课程组成的。由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有交叉,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重复学习的问题。另外,这三门课程的教科书已经使用了近十年(社会科和健康教育科的教科书于1980年编写,1983年使用;科学科的教科书1981年编写,1984年使用),有的内容已经落后。基于此,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在第四号报告书(1990年11月公布)曾提出把社会科、科学科和健康教育科三门课程合并成“小学常识科”一门课程的建议。经过三年多的调查和论证,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于1994年4月正式决定采纳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第四号报告书的这一建议,并编制新的《小学常识科》的课程纲要,要求香港地区的各小学从1994年秋季开始逐步过渡使用。  相似文献   

4.
港台信息     
港台信息香港增订、修订中小学课程香港教育署将为小学增订名为“常识科”的新课程,并正在研究修订中学的“经济与公共事务”、“政府与公共事务”这两门课程.以配合1997年前的过渡。小学“常识科”课程将于1996年推出。这门课程的内容,除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技活动》、《劳动》三科合一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部最近制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的一项急切任务。建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三科合一”教学活动的改革和研究,是当前摆在小学教育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学校“三科合一”教学改革实践,对“三科合一”教改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一、“三科合一”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三科合一”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一是依据《自然》、《科技活动》、《劳动》三科内在的联系,建立一门包含上述各科有关内容的小学一、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6.
大凡教育圈内的同志都知道,原来小学低年级是不开设《自然常识》课的,低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是近些年的事。可对其中的原委,知之者就不很多了。原来,这与美国人在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后于综合科技实力比自己略为逊色的原苏联上天之后的反思结论——原苏联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开设有《自然常识》课有关。可见,早期开发儿童科技智力,提高其科技素质的战略意义多么重大!  相似文献   

7.
港台信息     
1992年9月份香港教育署向小学咨询综合社会、健康教育及初级科学的新科目“常识科”的意见,同时,向全港中学提供一套有关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全新教材。 “常识科”归纳了目前的社会科、健康教育科及初级科学,从而可以减少学校教授太多的科目,使学校有一定灵活性,能够利用腾出的课程空间,设计学校自己所需的活动;使学校更重视德育、性教育、环保及公民教育。鼓励学校采用“常识科”,并给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还为学校提供一套有关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全新教材,可帮助学校提高学生对这两项重要文件的原则和内容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 本学年开始,中六二年制课程将在所有中学实施,职业先修学校及中文中学的学生也首次参与高等程度  相似文献   

8.
《自然》、《科技活动》、《劳动》三科合一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部最近制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的一项急切任务。建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三科合一”教学活动的改革和研究,是当前摆在小学教育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学校“三科合一”教学改革实践,对“三科合一”教改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香港教育界积极建立中心小学《香港教育》1993年10月号刊文说,香港暑理教育统筹司宣称,在未来的三年内,将有23所乡村小学停办,其中1994──1995年7所,1995──1996年7所,1996──1997年有9所。目前新界有127所乡村校,学生1...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3,(3):19-19
本期封面背景图选自《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第二册)(国立编译馆编,正中书局出版,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版)。《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依照当时小学国语、常识两科课程标准编写,将常识与国语配合编辑,以常识教材为经,以国语教材联络之。常识教材以图表为主,附以简要的注释;国语教材以儿童文学为主。国语、常识两科内容的分量,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两科教学时间为比例。这套课本的编排注意结合时令、环境,  相似文献   

11.
香港小学《自然》课环境教育简介汪谦益香港现用小学《自然》教材,是采用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于1989年出版,以后每年重印的朗文科学。每学期一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教材内容非常重视联系本地实际对小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现介绍如下,供广大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交流推动汉字教育科学化──记首届小学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央教科所戴汝潜,郝嘉杰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教学研究报》协办的"首届小学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于8月4日至7日在安徽省文化古城敦县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新加坡、香港和国内各省...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0,(2):12-12
教育部近日印发《2010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变动部分)》。教学用书目录中增加了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该套教材从小学到高中共分四册,即小学的《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和高中的《民族理论常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社会课教学必须立足“社会”这个基点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王烨上海市宝山区同泰路小学高敏/小学《社会》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设的有关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它汇集了有关认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常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获得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认真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活动□东升1996年9月,国家教委、国家民委下发了《关于在部分省中小学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活动试点的通知》及《关于在部分省中小学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活动试点的实施意见》。《通知》指出,从1994年开始,国家教委、国家民委...  相似文献   

16.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社会教学大纲》是小学社会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学习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要充分认识其综合性、常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直观性、渐进性、交叉性、机动性等基本特性,以此来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一、综合性《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社会课的性质是“社会常识教育”课,其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常识。由此可见“综合性”是小学社会课的第一个基本特性。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向课程综合化发展。这是当前世界各地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国现行小学…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开设历史课,对于向广大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上海教育局教学处决定将原来的小学历史教材,修订为《小学历史常识》课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历史常识》(以下简称为《常识》)定在五年级开设,时间为一学年,每周两节课。课本分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国古代史部分,从“北京猿人”写到“雅克萨之战”;下册为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从“虎门销烟”写到“开国大典”,共四十八篇左右。  相似文献   

18.
陈宏 《华章》2012,(19)
小学《社会》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设的有关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课程,汇集了有关认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常识,小学《社会》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加强社会实践这是实现课程宗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一 概况(一)调查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了解义务教育学生质量现状,1993年5月,我们在北京市进行了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的抽样调查。调查题目由国家教委统一设计。试题以国家教委颁布的旧教学大纲为基准,检测学生达到的水平。试题内容中没有超纲题目,主要是各科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调查分别在北京6个区县、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两个年龄段进行。小学调查的科目有:语文、数学、美育和思想品德、手工及自然常识等四科;中学调查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综合文科、综…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材.教法》2013,(9):110-115
李廉方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及小学语文教育家。在小学语文课程上,他主张国语与常识合科,合科途径为单元活动和自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上,他认为教材决定教法,教材编写要依据学习心理,要开发儿童读物;在识字教学方面,他倡导在情境中识字,由"义"到"形"再到"音"等。他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设语文综合课程、实施主体教育、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学习借鉴外国教育思想等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