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煤城鸡西,鸡西市第四中学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位深得师生和群众拥戴的好校长──—马鹏飞。马校长早年在这所学校读书,大学毕业后又辗转回到母校任教。他从学生到老师,从老师到教导主任,从教导主任到校长,在这一个个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无不倾注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母校深沉的爱恋。“母校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要把所学的知识变成财富回报给我的母校。”马校长凭着他的肺腑之言,几十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尤其是他任校长以来,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不怕困难,终于带…  相似文献   

2.
我自幼喜欢历史源于家庭和初中母校。我父亲是一位仅念过两年私塾的农民,但他就凭这点墨水能够读懂《杨家将》、《三侠剑》、《绿牡丹》等古典小说。至今还记得,儿时的我常趁他不在时偷看书里的插图,书里的古装人物画颇引我好奇。我初中的母校就坐落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我经常和同学到山顶洞遗址去玩。面对琳琅满目的石器、骨器、装饰品等,我充满了好奇心:这些东西是怎样制作的?怎样佩戴?当时教我们历史的老师是个少见的讲课天才,他讲历史能让全班的学生听得发呆,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这些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历史。我从小学到初…  相似文献   

3.
温柔的力量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女教师的故事。那天,她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生没有带书。她问他为什么不带书?男生说忘记带了。同学们笑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说什么。第二天,她照样到班里上  相似文献   

4.
拓扑和越战三年以后西蒙斯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回到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当老师,那时他才23岁。他的博士学位导师回忆说:"吉姆是个很有独创性的人,喜欢坚持走他自己认定的道路。"他的博士论文有关多维弯曲空间里面的几何问题,和后来以西蒙斯和华裔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联合命名的陈-西蒙斯理论一样,都属于拓扑几何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那天,她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生没有带书。她问他为什么不带书,是不是不知道今天有语文课?男生说忘带了。同学们笑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快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她笑笑,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她照样到班里来上课。扫了一眼课堂,发现那个男生的课桌上依然空空如也。她没有发作,平静地宣布"上课"。同学们喊"老师好",她回礼说"同学们好"。要讲课了,她却突然发现眼镜没有带。衣兜  相似文献   

6.
两个人的书     
上政治课时.坐在我前面一排的两个同学中有一位没带书,另一位便主动将自己的书放到中间来与她共看。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课堂场景,可我却发现:那本书的四分之三都在带书的那位同学的一边,没带书的同学只能伸长了脖子,把身子侧过去看。老师走过来,刚想开口问是怎么回事,带了书的同学忙不迭地向老师解释:"这是我的书,她没有带书。"而忘记带书的同学早已将头低了下来。脸都红了。老师未加责备,只是说了句:"哦,下次记  相似文献   

7.
暗示无痕     
徐新星 《教育艺术》2007,(10):40-40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孩没有带书,男孩说他忘了带.同学们笑起来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有再说话.  相似文献   

8.
一本杂志让我养成了阅读习惯,而这种习惯以文章的方式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从而阅读也成了我被操作着的人生。我与《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初识于高中时期。母校有一个传统:学校常把老师发表的文章以"喜报"的形式张贴于教学楼门口以作示范。很幸运:我的历史老师也曾有如此"待遇":"恭喜XX老师的XX文章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第XX期,望全体师生以此为范。"我对《中  相似文献   

9.
2002年,身高2.26米的“小巨人”姚明已是人人皆知的优秀篮球运动员了。这一年的10月19日,行色匆匆的姚明回到母校高安路小学,向老师们告别,因为明天他就要离开祖国去NBA打球了。那里聚集着全世界的篮球精英,姚明可以大显身手了。大家都为他高兴,为他祝福。姚明回到母校,熟门熟路,大步流星直奔自己当年读1年级时的教室,不过教室门是锁着的,他于是大声问:“我的老师呢?”别人告诉他,老师在三楼等着,于是  相似文献   

10.
某小学的赵老师在师范学校是一位高才生,品学兼优。可他走上工作岗位后,常为课堂纪律不好而烦恼。尤其是班上几个调皮生,什么法子都用过了,就是不灵。后来,小赵向母校的一位老师请教,母校的老师指教他运用集体教育的优势来帮助屡犯纪律的学生,并帮小赵制订了一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最后,老师又送他几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  相似文献   

11.
正"铜盘学子爱铜盘",铜盘学子对母校的感情历来有口皆碑。每个季节,学校门口都会有回来探寻母校、探望老师的铜盘学子的身影。2012年夏天,铜盘中学校长王恩奇接待了来自美国的三位客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替自己行动不便的父母拍下母校今天的模样,录下父母当年的老师的话语,以解父母对母校的思念。学子们对学校的情感真挚动人,这精致的校园、缠绕的青藤、不绝于耳的朗朗书声,曾经承载了多少学子瑰丽的梦。"各美其美,汇聚成长的快乐;美人之美,同享教育的幸福。"这是王恩奇校长对学校的寄语。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在学校的生活,让每一  相似文献   

12.
春节时曾去看望久违的老师,在老师的书房里有一个特别的书柜,书柜上下七层码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旧书,书不但陈旧且有些脏。在我看来,这些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装帧设计上都没有收藏的价值。老师却深情地说,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留下的,老师的父亲曾做过废品收购工作,每次收回带字的物品后,都要让儿女  相似文献   

13.
王云建 《教育》2006,(1):22-25
难以承受无“名份”之痛2005年8月14日。坐在记者旁边的这位14岁的男孩名叫黄少武,他今年已经上初二了,这次来“母校”——育才小学,是特意来看校长张桂莲老师的,因为过两天他就要回老家河北张北县上学了。对于学生的到来,这位教了一辈子书,已经66岁的张校长激动不已。“吃饭了吗?你看都长这么高了!”摸着学生的头部,张桂莲一脸欣  相似文献   

14.
难忘师生情     
<正>那天早晨,细雨绵绵,天空仿佛在人群中无声地哭泣。我所带的第一届来自阿里的学生告别母校、惜别老师,踏上了回家的路。像很多别的老师一样,我带上一大袋子哈达,踩上深深浅浅的水洼,在茫茫的学生中寻找那些熟悉的面孔。看见一位就喊他的名字,捧起手上的哈达,深情地献上去,这才突然发现他们原来都这么高了。鼻子一酸,情不自禁地扑上去拥抱一下,深切地道一声"一路顺风!"  相似文献   

15.
上课看电影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进教室连书都没拿,只抱着台电脑.大家非常诧异,老师是个谨慎的人,怎么会忘了带书呢?老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我们,这节课,我们看电影.大家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16.
母校情怀     
顾颉 《四川教育》2001,(11):44-45
母校,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让人怦然心动的字眼。离开母校已经三十多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母校这个词的意义,有了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也愈发强烈。当年在母校求学时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1961年秋天,我考入了北京25中,这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老校,我被编入了实验班,这使我有幸遇到了众多优秀老师和品学兼优的同学。此后,我共遇到了四位班主任,他们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温和善良的张兰老师,激情似火的马熙强老师,懦雅博学的刘万煌老师和宽厚的、有些中规中矩的施巨成老师。其中初二时的班…  相似文献   

17.
历史老师教我们历史的王老师,是一位已过"耳顺之年"的老教师。看着他那无比严肃的面孔,你就会觉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都积淀在他脸上了。王老师的名字中有个"宝" 字.私底下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宝二爷"。"宝二爷"一直蹬着他那辆仿佛产自青铜时代的"老坦克",每当他急匆匆或悠然地从你身边骑过时,你都会听到非常有韵律的哐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还什么     
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胡加伟。可是,他还没有书,老师就把自己用的书借给他。下课了,老师就问他:"有借有还,胡加伟,你要拿什么还给老师?"胡加伟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站在那儿脸都红了。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被分配到自己的母校一所中专学校任教。母校中有我的良师益友且大多数老师曾经相熟,因此,我一参加工作就幸运地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关爱与指教,我在他们中间扮演着学生与同事的双重角色。在所有人当中,和我最要好的,是曾经教我美术的张老师。他知识渊博,画技精湛,尤其令我崇敬的是他为人谦逊,处世乐观。张老师独居学校单身宿舍已有十几年了,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可她们都在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县城生活。张老师常常戏称自己为“有主的电杆”。他为人随和又乐善好施,所以他那狭窄的单身宿舍常常人满为患,我每次…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飞翔     
语文老师踱进教室.奇怪,他怎么没带书就来上课呢?只见他拿起一截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写道:"很抱歉,老师今天喉咙不舒服,大家自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