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说理透彻,语言优美的名作。作者魏征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又是饱学之士,有很高的修史水平,主持《隋书》等史的编撰,秉笔直书,时称良史。《谏太宗十思疏》收录在《旧唐书》魏征本传中,它认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劝导唐  相似文献   

2.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的注释,笔者以为,有两处值得商榷。 第一处:“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相似文献   

3.
史克堂 《学语文》2005,(4):5-25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新老《教师教学用书》都归结为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本人则认为其中心论点应是篇首“本”、“水”两喻所引出的(国君)“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相似文献   

4.
《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全文以“思国安”必积德义始,具体阐释“十思”的内涵,“十思”言简意赅,可以概括为戒奢止战、选贤任能、立信崇礼、慎始敬终四大治国理政智慧,为太宗勾勒出一幅文武争驰、不言而化的盛世图景,透过“十思”,我们能感受到魏征为人臣者的治国智慧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5.
魏征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敢谏善诤著称。唐太宗时期,魏征先后上奏两百余次,计数十万言。他的建议多被太宗采纳,并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在这些奏疏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谏太宗十思疏》。按《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先后“作飞仙宫”“如洛阳宫”“猎于鹿台岭”“猎于广成泽”“幸明德宫”“猎于济源麦山”,兴建宫室、游逸田猎,颇有骄奢忘本之势。  相似文献   

6.
《谏太宗十思疏》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其在论证方法与语言艺术方面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谏太宗十思疏》除了所提十条建议感情真挚,言辞恳切,内容中肯而外,还在于文章本身论证的严密逻辑性。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巧设类比,揭示论点 奏疏一开始,就借助于生动的比喻,用类比推理的方式,正面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  相似文献   

8.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征拜为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后进左光禄大夫,封为郑国公。魏征深谋远虑,富有胆略,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薄赋敛,轻租税”、“任贤受谏”等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他的治国良言有助于“贞观之治”,所以深得太宗的褒美。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相似文献   

9.
一、《十思疏》简析《谏太宗十思疏》是贞观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魏征所写四篇奏疏中的第二篇。标点为后人所加,共分为三段。第一段,用设喻方式,提出并阐明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段落共三句,从意思上看,每句形成一个层次。第一层,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本体  相似文献   

10.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的主旨,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虽未明言,但观其“内容分析”部分对全文的段落概括,分明认定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相似文献   

11.
章分析了《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一个“长”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2.
唐初的“贞观之治”,历来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这个盛世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能从历代王朝的覆亡中,吸取有益的教训。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一份对这一历史教训所作的可贵总结,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教材《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有两处标点值得商榷。教材原及标点是:  相似文献   

14.
尚立霞 《甘肃教育》2004,(11):23-23
战国时邹忌很会劝谏,他现身说法使齐威王懂得了纳谏的重要性,从而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使齐国位列战国“七强”之首。时过境迁,到了唐朝,也有一位同邹忌一样敢谏、善谏的大臣,他就是魏征。魏征不仅披肝沥胆、直言不讳,而且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不少失误。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谏太宗十思疏》(下称《十思疏》),就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中的第二疏。此疏核心内容为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意思是要他积德行义。但文章开篇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谏太宗十思疏》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其在论证方法与语言艺术方面极具特色。本文在论证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章提出“十思”,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意思是要他积德行义。为了让唐太宗接受自己提出的“十思”,就得先把“积德义”的道理讲清楚。但光讲这个道理略嫌抽象,不易使对方理解和信服,所以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在文章开篇并没有把中心论题直接提出来,没有谈国,也没有论政,而是先设置两个形象性和…  相似文献   

16.
《谏太宗十思疏》谈论的虽然是帝王的治国之道和修养问题,但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戒鉴意义。这篇奏疏不仅思想内容深刻,在写作手法上也颇有特点,现试析如下:一、一字贯穿,前后勾连细读文章,便会发现,作者用一“思”字贯穿全文。第一段,作者先通过两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教材《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其中对“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一句的翻译为:“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从译文可看出,编者把该句中的“危”译为“危险”了。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许琦 《文学教育(上)》2010,(19):109-110
《谏太宗十思疏》中蕴含着深刻的谈话之道,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说理谈话的有益启示:一.要坦白真诚;二.要谦虚谨慎;三.要认真严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教学《谏太宗十思疏》为例,探讨了以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臣闻求木之长者”一语,课本注曰:“〔长(zhǎng)〕生长。”笔者认为,“长”字注释音义不妥,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