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山诸关考——关中要塞研究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山是位于关中西部的天然屏障 ,在陇山曾设过陇关、萧关等若干个关塞。本文对陇关作重点考证论述 ,对其它关塞作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2.
关中东部,黄河天堑断其东,在黄河西岸又设临晋关,此关位于长安东北方的临晋道上,因而成为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由于临晋道要经过黄河,所以在临晋关外的黄河上历代多设浮桥,而尤以唐蒲津桥著称于世。正因为临晋关是关中重要关塞,所以在此一带多发生战争。本文就以上问题作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3.
是继函谷关之后的关中东大门,本文对潼关概况、关城位置、关塞构成等进行考察论证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在关中南侧的秦岭山脉中,自西而东曾设置过大散关、斜谷关、骆谷关、子午关和山尧关五个军事要塞。它们是构成关中关塞体系及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将对这五个关口的设置、变迁及现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武关是古代设于自长安,关中通往南阳,江汉以至东南的交通大道上的一处险要关隘,是构成和屏障关中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塞,曾经在中国古代社会及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握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凭藉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两个途径,旨在解决武关位址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汉关中学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期,关中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经学人物与经学作。从区域化的角度论述了“关中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关中学派”对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西周到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龙头是关中,世界文明的高地在关中。《史记》成为记录与研究关中文化的奠基之作。在司马迁的笔下,关中是神明之隩、王者之地、改制之地、多士之地、柔远之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使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向西,罗马向东。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灯塔,照亮了汉唐时期世界文明前进的航向。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一种在语音、语义和语法关系上具有特殊规定的地方化语言。而陕西关中方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在历史上更有其特殊意义。作者从关中方言的特殊意义、关中方言例举及研究方向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对研究关中方言一些意见,对研究关中方言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习》2004年第2期刊登了《“关中”区位勘误》一文,作者认为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5页《春秋战国时期工程水利图》中将“关中”标注在周都城洛阳以南与韩交界处是明显的错误。笔者同意作者的观点,并十分钦佩作者探索求真知的精神。但就全文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不足之处,体现在对关中范围的勘误不够严谨、所引材料缺乏说服力,以及出现几处笔误。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作者共勉。“关中”作为古地区名,其范围有三种说法:一是专指今陕西关中盆地(或称渭河平原),即作者所持观点。但作者用于证明此观点的材料却不足为据,四…  相似文献   

10.
关中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蓝田猿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夏、商之后,周人时期便开始在这个地区扮演历史的主角。出于对粮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加之环境和气候的变迁,关中水利发展出现多次大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关中方言(以西安话为代表)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现象,但与普通话中的重叠又存在着急一定的差异,在语法功能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地区初步确定的帝王陵墓有六十五处,关中东部有十二处,时间跨度从远古帝喾时期至唐末,以唐陵为主,包括帝喾陵、北魏孝武帝元修云陵、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唐代宗李豫元陵、唐顺宗李诵丰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唐穆宗李恒光陵、唐文宗李昂章陵、唐懿宗李氵崔简陵等,多分布在富平县和蒲城县境内,为关中东部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刘绍攽所辑录的《二南遗音》,是以关中籍诗人作品为主的地域性诗歌总集。在《二南遗音》中,关中文人所创作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呈现出不同的用韵特征,近体诗用韵基本是传统诗韵与清初官话的混合产物,古体诗则包含了传统诗韵、清初官话和关中方言三个语音层次。古体诗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押韵特征,如止、蟹混押,止、遇混押,遇、流混押,通、梗、曾混并,-m、-n、-?韵尾混并,入声韵尾混并等,既能在唐五代关中方音、前代及同时期韵文中找到对应,又与现代关中方言一致。因此,应认为是清初关中方音的实际反映。  相似文献   

14.
黄巢义军在关中期间,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使革命达到了高峰,但时隔两年零四个月,又败退关中,原因何在?本文着重加以探讨,以避免“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5.
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关中刀客”是关中社会中的独特群体,有其特有的行为准则与处事规范。他们与统治阶级所主导的主流社会行为准则与规范格格不入;与关中社会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是独立于地主和农民的社会群体。“关中刀客”骁勇强悍、仗义行侠、除暴安良,体现了关中人豪爽仗义的社会性格,对关中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人教社2003版)第15页的《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中,把“关中”标注在周都城洛阳以南与韩交界处,我以为是一处明显的错误。“关中”最早称呼来自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是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它地处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箫关以南、武关以北,四关之中而得名。在战国时,它是秦国的发源地,后来又是秦朝的统治中心,因而又叫秦中;秦汉以后关中称呼一直没变,现在它仍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陕西省也因此简称为“秦”。关中海拔约500米,因为它面积大而号称800里秦川。《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关中方言留存着一大批源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单音词,从这些单音词我们可以看出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较为复杂,上古、中古汉语遗存较多,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叠置并存于关中方言之中。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15页有一幅“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图中的“关中”标于洛阳以南、韩魏之间.图旁小字说:“郑国渠由韩国水工郑国在泾渭水系所建.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秦国所建的郑国渠真的能够灌溉到图中所示的“关中”之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