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薄弱,高校相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科学认识、明确意义、梳理关系、分析原因、把握方法5个方面具体分析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地位、角色、症结与实效,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王小鹏 《江苏高教》1995,(2):22-25,41
市场经济与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计划经济而言,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必将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良性运行:同时,也必将引起人们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准则、精...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影响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些指导原则;影响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性。显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中国外交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今中国外交政策带有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6所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发现高校存在明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西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中不良文化的挑战,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中,加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为高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应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三大课堂",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路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对于其未来人生发展至关重要,而如何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这一宝贵财富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提升工作是大家正在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深刻认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即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系列课程在学生中进行讲授.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教学管理者的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创新时代,要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不仅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教学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教学管理者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8.
部分中小学生受到金钱至上、娱乐至死、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深重,如何才能使他们的思想意识走上健康正确的轨道,我们认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动。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交互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二者交互影响的过程也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价值旨趣一致、行为主体一致,前者是后者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者为前者的转化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与可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交互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者具备信息素质、创新素质、协同素质、终身学习素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提高高校管理者现代素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产学官"体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通过对日本"官产学"体制发展及其成功经验的分析,对比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三"模式的发展现状,由此总结出日本"官产学"体制对"三三"模式发展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传统文化对高校学分制管理的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传统文化“强调群体统一,忽视个体差别”、“崇尚等级权威,缺少批判精神”、“讲究中庸和谐,缺乏竞争创新”,这些不足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宗旨是根本对立的,这给高校学分制管理带来了诸多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其根本属性和职能,认真回答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式、评估主体等问题,围绕评估指导思想、评估原则、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等开展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融入"思品课"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的过程。从"思品课"教学内容的四个主要板块,即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等分别进行论述:坚定理想信念是行动指南,培养爱国情感是力量源泉,提高道德品质是衡量标准,树立法律意识是约束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礼”为其本土资源。在进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时,仍然不能忽视“礼”的传统。在新的法制背景下,传统礼法关系对当代法治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划分道德与法律的边界、推进道德的不断法律化、引导法律的不断道德化和建构德法同治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浅谈通识意识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凡  李蓓 《高等理科教育》2010,(6):55-56,96
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主要有两大模式,这些模式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培养通识意识,有助于形成通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主体觉醒、培养群众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通识意识对于弥补实践模式的不足具有普遍适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教育,着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成为当今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其中高等院校教育制度创新是实现高校创新教育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教育制度创新为整个创新教育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撑.高等院校教育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必然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试析信息技术在高等函授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函授教育来说,信息技术应用既为之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素材加工和表现的手段,提供了使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行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技术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函授教育的观念、模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人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也是可预测的。人的存在与发展又具有差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作为人之自我建构的教育世界呈现出确定性和规律性一面时,也呈现出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情境性的一面。基于后者而言,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每一个教育情境都是独特的,每一次教育行为都是不可逆的,任何教育理论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教育是一个尝试、冒险、选择与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持续探索的勇气,把握教育时机的能力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延玥  刘建 《中学教育》2010,(11):41-46
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南京三所小学参加暑期国学启蒙班的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今诸多因素限制了少年儿童对国学的学习,阻碍了孩子们对国学的接触与了解。因此需协调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少年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国学的氛围,使国学更好地在少年儿童当中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