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耿华 《教师》2014,(15):13-14
正《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就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窃以为,这是最早讲述个人修养与国家、社会的联系,也就是时事与个人的关系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事教育也得从娃娃抓起。小学生也要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国家大事,真正做到从小"胸怀天下"。只有关心时事的学生,才会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新生入学,长达足足一个月的新生教育都紧扣着这样的议题: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的生活。如孔夫子所言,"立世先立身,为学先为人"。大学是治学之所,但却不是"职业培训所";大学承担着服务国家的重任,着力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而人才不仅仅是智者,更应该是胸怀天下的仁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要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校培养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化人才需要立足民族复兴“中国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家国情怀;需要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国际化人才胸怀天下的格局。“大思政课”背景下国际化人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打造国际化人才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阵地、政治引领阵地和思想传播阵地。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因此重视塑造学生人格,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理想教育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相当多的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格是政治思想课的事情,与班主任教育也有关系,物理教学与之没有什么联系.其实,塑造学生人格应该是自然的、润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用精辟的语言,阐明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准绳。“三个面向”和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论述一样,就是要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这是“三个面向”的核心。也就是说“人才的准备是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研究》2016,(2):91-95
教育是面向未来和世界的事业,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具备创新能力人才的要求,作为学校,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迎接挑战,积极应对,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通过"提升理念、搭建平台、研究课程、扎根课堂、延伸课外、完善评价"等策略,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真正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及科技的竞争。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好准备,认真解决学校的问题。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两基”的实施、“两全”的落实,制约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研究性、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以造就社会精英与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因此,转型期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更具现实意义。直面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顿,希望通过秉持学生本位、塑造批判精神等教育实践,培养“胸怀天下”、“基础厚实”、“自由探究”、“个性舒展”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立足长远、致力于培养一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入开展公派研究生项目,对促进高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首先是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要面向世界,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最后是面向未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实现学校教育与终生教育的结合,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大学教育与教师角色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的教育,核心问题是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中国的大学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大好局面,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唐文红 《中国教师》2013,(20):74-75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之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可算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先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龙岗区作为深圳市的产业大区,一直以"和谐教育"为指导思想,不断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走国际化道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是应用性大学得以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应用性大学走国际化道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国际化道路促进应用性大学的教育发展,提出作为地方院校应当首先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其次要加强合作,提高层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5.
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自从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来,教育国际化就成为我国教育"面向世界"的发展举措.进入新世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我国教育国际化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国际化正作为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策略得以实践和推进.教育国际化也正成为很多优质学校的发展战略,并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但是,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学校对教育国际化本质和内涵认识的问题,表现出对教育国际化的片面理解和窄化落实.本文将以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为例,透视品牌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面向世界要求教育要为我国培养大批适应国际竞争的尖端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是由教育的超前性所决定的,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本文简要介绍了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给民办教育带来了新挑战,也启发了教育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国际化的浪潮给民办高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也必将会带来新的变化。民办教育要实现教育国际化,首先应正确理解其内涵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人才,应该改变教学实践方式以适应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应该学习国内以及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在国际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大学联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变培养陈旧知识型人才为培养新知识型人才:变培养单一型人才为培养既深且博的多功能人才:变培养知识储存型人才为培养化知识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变培养少规格、低档次、小批量人才为培养多规格、高档次、大批量人才.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面向世界要求教育要为我国培养大批适应国际竞争的尖端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是由教育的超前性所决定的,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本文简要介绍了历支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过看法。今天,我想就培养创新人才谈四点认识。 第一,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有人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仅仅看作是大学的事情,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大学阶段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但这绝不只是大学阶段的事情,也不能从大学阶段才开始培养。更何况,大学阶段的教育,也只是为学生今后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