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资产证券化中的“真实销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真实销售”问题,直接关系到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有效性,但是,由于证券化资产转移隐含的矛盾以及破产法有关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存在,“真实销售”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担保性融资和欺诈性转移的挑战;同时,“真实销售”还必须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研究资产证券化中的“真实销售”问题,目的在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防范相关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企业资产证券化结构的优化前提是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出售”和SPV的“破产隔离”,目前中国法项下企业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和“风险隔离”法律尚不完善,通过对企业资产“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应然逻辑的分析,促使企业资产证券化法律结构实现最优。于实践角度,提升市场主体交易预期,降低交易风险,维护交易安全,实现资金融通和财富积累的目标。于法律角度,对我国企业证券化法律制度提出完善建议,提升法律制度的理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驱动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驱动力模型。该模型的主要启示在于:第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取决于推行这一金融创新的动力和阻力的消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是动力与阻力的动态演变过程。第二,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收益增加的外在推动,二是市场发展的内在推动。社会收益增加和市场发展对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机制分别表现为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制度变迁的“自强化路径”和“市场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翠芬 《华章》2007,(12):36-36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华尔街的一句名言.资产证券化属于盘活存量资产的融资方式之一.资产证券化以其本身的灵活性和低成本性,已经成为众多行业追捧的融资方式.汽车金融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问.本文从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入手,对汽车金融的资产证券化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现阶段汽车金融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障碍,为汽车金融企业打通融资"瓶颈"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为汽车金融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提供了可能的实施模式,并为其他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破产制度对资产证券化运行中的“真实出售”、抵消权及别除权的行使形成诸多障碍。为了保证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我国应完善破产制度的相关规定,废止不符合破产法私法精神的司法解释和国务院政策,并制定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法规。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发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美国住宅抵押贷款市场。在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金融人士对这一发明的应用逐渐成熟,各种资产或者资产组合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创造了极大的财富。然而,在有人因此而暴富的同时,危机也潜在地隐藏于资产证券化过程的各种风险之中。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造成了对经济极大的破坏,文章从资产证券化出发,分析了这场危机的形成和其潜在风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资产证券化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现代经济有很大影响.我国的证券化试点工作起步于2005年,而美国次贷危机危机对其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产品类型,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转移功能,同时分析了风险转移功能在次贷风险中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资产证劵化的市场监管建议,对资产证券化的长久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来债权已经成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模式之一,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破产隔离的实现是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关键,而"真实出售"被认为是判断能否达到风险隔离的重要标准。然而,基于将来债权的特殊性,其能否实现真实出售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首先分析基础资产实现真实出售的转让方式,然后通过对将来债权的可转让性,将来债权实现真实出售的时点等方面对将来债权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将来债权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已出现了专利资产证券化这种新的融资模式。从理论上看,专利资产证券化具有可行性,能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具备了成为基础资产的条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专利资产证券化也是可行的。我国具有发展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潜在市场,适宜资产证券化的专利已有相当积累,发展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法制环境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工具,它是以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工具的一种技术或过程.目前,在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观点有ABS表外模式及ABS准表外模式.盲目地不分类别地对资产进行证券化,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很难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和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以及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类型,除具有资产证券化的共同风险外,基于知识产权的财产特性还具有其特殊风险。我国证监会于2013年3月颁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规定中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措施对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防范具有适用的借鉴意义。同时,知识产权基于自身权利特性所带来的证券化特殊风险还需要立法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是近年世界金融领域是重大的创新之一,对相关国家的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年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系统地了解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积极影响,对于我们认识资产证券化重要性和促进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激活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沉淀资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讲解了什么是证券化,包括证券化的主要参与者、程序以及风险等;同时,介绍了证券化过程中资产池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个法律过程。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基础与法律环境,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范围、由来及进展为切入点,剖析我国目前最具现实意义的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及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究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并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作为从借款人信用向资产信用转换的金融创新,以特定商事主体形式为载体。2005年发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是我国调整资产证券化行为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主要就该《办法》规定下的资产证券化内在法律逻辑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谈论了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首先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先进经验对中国商业银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以其创新的融资结构和高效率的资本利用等突出特点,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不同投融资者的要求,因而成为当今各国资本市场上极具活力的金融产品。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尝试进行过一些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实践,但我国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主要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一个突出的探讨热点就是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问题,即在多种可进行证券化的资产中,我国应首先选择哪一类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  相似文献   

18.
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证券化融资,是克服满足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和保证金融市场系统安全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方法。这种融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地方政府资产—负债信息透明化,克服基础建设资金需求和公共资产变现之间的错配困局,还能够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资产管理效率。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证券化融资,可以选择采用离岸SPV结构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创新的融资方式,虽然对银行、个人及金融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目前我国经济、法律和金融条件的制约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推行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阐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涵义、环境要求及其产生的效应,着重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障碍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骥 《鄂州大学学报》2004,11(3):15-16,78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重大的创新之一。该文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主要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思路、证券化的操作流程设计和相关的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