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被当着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来执行,成了传统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甚至比传统教育还传统教育。它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正确地看待新课程改革的价值,树立新课程改革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创造适应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中的“理制冲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念的制度化转换是课程实施成功的保证。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管理制度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即“理制冲突”问题。这使得教师止于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言说,而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为此需要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引导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实现教育理念的制度化转换,以保证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制度约束与激励下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但是,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新课程方案落实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机制在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要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进行教育制度与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中,教师在保留传统的角色定位情况下,具有了现代课程意义上的文化创造者角色。教育文化学揭示,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动因之一,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创造过程。在教育的文化创新过程中,教师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扮演着文化创造者的角色。本文拟从文化内涵、当代课程的文化本质、当代课程文化建设的趋向来分析新课程中教师的文化创造者角色的内涵。 一、新课程文化理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内的热门话题。如何使新课程的实施真正达到目的?笔者认为:要重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两项工作融为一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增强新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降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1.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广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健康、成熟,能继续发展的人。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现代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的要求,倡导…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强调整齐划一,教师习惯以找学生的缺点、不足为出发点,“补短”、“补差”成为传统教学的主要行为之一。新课程追求教育的精神解放,倡导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审视“扬长”与“补短”,改革创新,推行扬长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一个很值得尝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风起兮云飞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飓风,在几年之间刮遍中华大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我们重庆市渝中区作为省级实验区,初中生物课改已经完成了两轮教学。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我们学院生物教研组和渝中区教育学会生物专业委员会从2005年秋季开始,陆续组织了对新课程实验的总结工作,包括各校生物教研组的实验总结和任课教师的总结,开展了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组织任课教师进行参与式交流座谈,组织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在市、区新课程研讨会上交流发言,等等。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老师们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包括对新课程的课程理念的认识,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与学的重新界定,等等。大家一致认为,在几年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尚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教育思想就是关于教育的理论观念,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的核心。新课程特别强调人的终身发展这一根本教育价值。实施新课程,首要的问题是教育思想的革命。传统的教育理论观念必须经历突破。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应试教育下的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气息,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由于师资水平、学生水平、学校教学设施的落后,以及教育评价方式与新课程目标之间的不协调,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了盲从、抗拒、不知所措等现象。高中语文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想,但其具体实施应着眼于现实,在教育理念上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材上兼顾新课标教材和校本教材,在教法上兼顾传统与现代。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课改中的创新型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观念有创新、教育艺术有创新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初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联,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他各科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如今,新课程的实施,使初中语文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我们将就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教育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分析教学中应注意的重点,以确保初中语文教育满足新时期的课程需求。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受到挑战并逐步被打破,新的教育观正在逐步形成,代表全新教育理念的新课程带给我们全新教育观的同时,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将教育思想贯彻到教育活动中去。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提高教师对新《纲要》精神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回答的课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同一课题的案例式研讨,是帮助教师在思想认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较快成熟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课程应运而生。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走进新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一、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是改革赋予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首先要注重继承传统课程的优点,同时看准当前时代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作好创新的思想准备。要做好这一点,首先需要系统地总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经从事中学教育达十年之久,其间参加过省级市级的新课程培训也有好几次,白认对新课程改革的现状或多或少是有些发言权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平等、自主”、“多元化评价”、“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等都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从来没有因为课改而有丝毫的削弱,甚至愈演愈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潜藏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山东教育》2005,(19):125-126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冷思考。”在特级教师陈义鑫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上,南京五老村小学的特级教师陈义鑫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误区作出了反思,指出一部分老师有矫枉过正的倾向,新课改不能完全反传统,传统教育的一些优势应该得到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06,(12B):69-70
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进程,深化教学改革,我校于2001年承担了成都市“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主题探究学习的操作措施及其教育教学矛盾处理的研究》。此项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探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循着这条主线,我们在研究中探索出小学教育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瓶颈——高考制度的国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目标与实施的困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的所谓“新”,其实只是相对于我国传统教育实践与教育观念来说的。就世界范围来说,尤其是从西方教育改革历程来看,无论从理论到实践操作,都没有多少新意。所以这次新课程改革并不是从学术理论创新的角度来说的,而是对我国原有的教育传统与教育实践来说“新”的。正是从我国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落后与陈旧。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中.教师在保留传统的角色定位情况下.具有了现代课程意义上的文化创造者角色,教育文化学揭示.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动因之一,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创造过程。在教育的文化创新过程中,教师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扮演着文化创造者的角色;本文拟从文化内涵、当代课程的文化本质、当代课程文化建设的趋向来分析新课程中教师的文化创造者角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推倒阻隔师生的“城墙”,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着力构建“民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学习、研读《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平等与开放,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石。新课程不是 对传统课程的全盘否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并非一无是处。新课程更多的是对传统的不断超越。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本位”———“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注重挣脱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把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成长,特别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改造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