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学数学教学》2006,(6):48-48
金陵中学创办于1888年,原为美国基督教创办的汇文书院,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部.1910年,大学部改为金陵大学,中学部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陵中学.1951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为公办南京市第十中学.1988年.建校100周年时.又改名为金陵中学。  相似文献   

2.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前身是华南女子大学,创办于1907年,是外国教会在我国南方创办较早的一所女子大学,与金陵女大齐名,在欧美及东南亚各国享有广泛的影响。考察从华南女子大学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整个演变过程,并给予必要的审视,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教会教育的性质和正确评价其客观作用将提供有益的思路;并且对于办好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也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859年,女传教士娲标礼和娲西利在美国巴尔得摩中国妇女布道会的支持下,建立  相似文献   

3.
吴贻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的女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为首位女大学校长,她把一生贡献给了女子教育事业,贡献给了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是一所教会女子大学,可在妇女解放上产生不可磨灭的作用,金陵女子大学的成功办学,共培养了"999朵玫瑰"聪明、干练的知识女性.这些知识女性分布在世界各地,都成为社会的女性精英,这样丰硕的成果无愧于吴贻芳英明的治校理念.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德育置于五育之首,突出了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教会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中重要的学校类型,强调恩惠与善意的宗教道德教育是这类学校的办学特色。金陵女子大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会大学,有着比其他大学更加丰富的德育活动,以校刊为中心进行考察,可以更加接近金陵女子大学德育活动的本真。将金陵女子大学德育活动分为爱国主义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对当代大学德育建设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女子教会大学的代表金陵女子大学经历了本土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学校宗教氛围减弱和社会角色转变两个方面。以金陵女子大学的本土化为个案,探究其本土化原因,可以给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些启示:应当注重树立大学精神,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在根本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校园古朴典雅的高等学府。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的部分系科(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于1951年并入金陵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组和南京市师专数理班合并建成南京师范学院,院址设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三十多年来,内部学科几经调整和增设,到1984年1月南京师范学院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7.
欧涛 《文教资料》2011,(35):171-172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较早的几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她的存在虽然短暂,但发展成为近代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教会女子大学,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在金陵女子大学的辉煌历程中,以“培养妇女领袖,为社会服务”为办学宗旨,以加强女子职业能力为目标,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女性。本文以金女大的特色办学理念和实践为出发点,分析了金女大的职业教育实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同学》2007,(1)
金陵中学创办于1888年,原为美国基督教创办的汇文书院.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部。1910年.大学部改为金陵大学,中学部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陵中学。1951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为公办南京市第十中学。1988年,建校100周年对,又改名为金陵中学。  相似文献   

9.
高校底色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院等时期;另一源头则是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成为金陵大学,该校于1951年与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以南京大学师范...  相似文献   

10.
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近代女子大学,虽然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存在时间也普遍不长,但起点很高。那么这种高起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女子大学为研究对象,并以金陵女子大学的内部职权体系为例,探讨清末民初的政治风云变幻对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女子大学特别是教会女子大学徘徊于宗教与世俗、政治与教育、市场与学术之间多重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华西坝教会五大学是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办学形成的一个重要联合体,其边疆研究在近代中国边疆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五大学在联合办学之前的边疆学术传统却并不一致,其中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和燕京大学开展边疆研究较早并形成了边疆学术团队,而齐鲁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前期却缺乏边疆学术传统。在华西坝五校联合办学期间,五大学边疆研究得到了极大推进,且保持了密切互动,在边疆研究和边疆服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所女子教会大学,在其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了达成"厚生"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其人格教育主要渗透在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学生社团与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培养了一批具有健全人格的女性精英,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女子高等学校的现状张建奇(中山大学)1949年,我国尚有女子普通高校4所,它们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国立女子学院。建国伊始,因为女子学院的存在表示着男女“不平等”而被撤销。关于女子高等学校是否合乎教育规律,人们有...  相似文献   

14.
1952年的院系调整之前,江苏高校是以综合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结构,1949年共有高等学校16所,其中综合大学4所,即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亦统计成6所,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名金陵女子大学,南通学院,设农、医、纺三科)。在综合大学的系科设置中包含了文、理、工、医、农、林、师范、财经、政法、教育、体育、艺术等十二个科类。1949年江苏高校在校学生数为7177,综合大学有4908人,占总数的68%。  相似文献   

15.
燕京大学是由汇文大学和华北协和大学等合并而来的。汇文大学的前身是1870年由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北京创办的汇文学校:协和大学的前身是1869年由基督教公理会、长老会、伦敦会创办的潞河书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08,(9):93-93
在1920年代中国仅有的几所女子大学中,女高师与教会女子大学有着极大的区别。这在后来的师生叙述及校史记载中有鲜明体现。在有关金陵女子大学的回忆文章中,充满了温馨的情调和对往事的怀恋,学生们在景色宜人的校园里读书,她们用的是来自美国的教材,英语是她们的教学语言,甚至在中文课上教师也是用英语来教授中国的古典诗词。在某些时候,当家乡的方言成了交流的障碍时,英语就成了她们沟通的工具。学生们严肃地追求知识,许多毕业生向往到国外留学。她们对紧邻的金陵大学的男学生要求社交的愿望不感兴趣,也拒绝与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在外部世界的纷扰与动荡中,她们的校园是平静的。  相似文献   

17.
金陵女子大学是近代中国享有很高声誉的女子高等院校。金陵女子大学在其存续的三十多年间,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其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系科设置、校园文化活动等,营造出了"学校如家"的和谐气氛。金陵女子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对于当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的女子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挖掘其在中国近代性别文化激烈冲突时期的办学过程,必将对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女子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个人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培养出高素质的女性知识分子,增强了女性群体意识;从家庭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学生打破"贤妻良母"式的传统期待角色,作为职业女性立足于社会;从社会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勇于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在争议中坚持女性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强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教会女子大学进入中国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传教士在中国率先创办女子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神职人员,以利于更广泛地传播基督福音,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教会大学在发展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方面的开创之功。中国的教会女子大学经历了从"传教机构"到"教育机构"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