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暑中     
吴暑中 《收藏界》2012,(1):134-135
吴暑中,号无极,生于上海无锡,职业画家,现为上海山海书画院院长,被吴冠中称为“中国画佛第—人”。吴暑中自幼习画,后师从画坛大师刘海粟的弟子吴开成教授,擅长山水、花鸟、动物、人物画,画风醇厚、豪放、大气,融岭南画派、西洋印象画派和海派之精髓于一体,风格独特,以创作笑面大佛弥勒作品著称,被誉为“沪上奇才画家”。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1994年作品《弥勒佛》被台湾蒋纬国先生收藏。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3)
正新安画派的画家寄情山水,主要师法倪瓒、黄公望等,在明末和清代的中国画坛中独放异彩。参与新安画派的人数众多,约有30余人,他们中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较大的有弘仁和查士标,其他画家还有孙逸、汪之瑞、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程正揆、祝昌、郑旼、姚宋、汪洪度、汪梅鼎、洪范、吴龙、雪庄等。弘仁自幼喜欢文学和绘画,明朝亡后出家为僧。他云  相似文献   

3.
海派十三川     
陈克涛 《收藏》2006,(11):60-64
在绘画史上,海上画派这个概念,随着当今上海经济腾飞而日趋显要,收藏界对海派作品更为追棒,研究海派画家者也越来越多。早在1852年,蒋宝龄所著《海上墨林》收录了741人,而首次明确“海派”概念的是1926年潘天寿著的《中国绘画史》。对海上画派的界定,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从各自的视角探讨之,或列举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十数位画家。  相似文献   

4.
张则鸣 《收藏》2016,(10):26-33
中国画坛有人认为:“海上画派,任钿年之后能达到‘无美不收’的艺术表现力,鲜有其人,如果说仅瑜翁一人也不过分。”毋庸讳言,此语是评者对画家的溢美之词。然海派画家孔小瑜的确是一位传统功力极深的绘画多面手,不仅擅长花鸟、走兽,也精于山水人物,出古入今,把明清以来的博古画演绎到生动自然、前无古人的境地。因此,誉称他为“任伯年后海上画派的又一位重要的代表性画家”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王蔚华 《收藏》2010,(5):70-71
清代画坛,文人画日益占据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法盛行,使笔情墨趣成了绘画的核心。它不完全脱离现实形象,却又大大有所超越了。受皇室扶植的以王时敏、王鉴、王犟、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成为画坛正统,他们主张摹古,崇尚董、巨和元四家,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下面就介绍几位深受“四王”影响的清代画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钱莺歌 《收藏》2012,(9):28-33
清末上海开埠以后,众多商贾云集,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使上海成为东南的重要都会,吸引了各地画坛名家涌入这里,逐渐形成海上画派。海派画家参与者众,持续时间久,流派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5)
正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张书旃是一位闻名遐迩的传奇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孜孜求索,推陈出新,集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风格之长,为传统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以典雅明丽的民族风格和洒脱精致的现代特色驰骋中国画坛。博取众长的求艺生涯张书旃(1900~1957年),原名世忠,字书旃。1900年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19)
正中国画坛有人认为:"海上画派,任伯年之后能达到‘无美不收'的艺术表现力,鲜有其人,如果说仅瑜翁一人也不过分。"毋庸讳言,此语是评者对画家的溢美之词。然海派画家孔小瑜的确是一位传统功力极深的绘画多面手,不仅擅长花鸟、走兽,也精于山水人物,出古入今,把明清以来的博古画演绎到生动自然、前无古人的境地。因此,誉称他为"任伯年后海上画派的又一位重要的代表性画家"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明清皖籍画家作品展"正在该馆对外免费展出。全部展品60幅,是从以肖云从为首的"姑熟画派"、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以梅清为首的"宣城画派"和以戴本孝为首的"黄山画派"等画家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在中国画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全国享有盛名。这些画,热心的观众本来是很难看到的,由于改革开放文物逢盛世,收藏单位明白这些作品应属全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13)
正无锡画家诸健秋(1891-1965年)精于六法而尤擅山水、人物,民国间以往来沪上鬻画而系属海上画派。其山水早期参以四王,上溯元明,后力追二石(石溪,石涛),形成隽逸天真、简约清秀之特点。人物先以华新罗工细一路为圭臬而近于改(绮)费(丹旭),后渐趋率性简逸,而与清末甘泉王素、近代姑苏沈子丞相埒。诸健秋一生淡泊,但随着江南地方文化的不断彰显,其清新淡雅的翰墨风韵必将为更多识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