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远  咏梅 《收藏》2008,(4):52-57
中国古代铜镜是古人照颜饰容的一种梳妆用具,但在古代,铜矿开采难度大,各朝各代又多用铜铸钱作为流通货币,铜的产量和消耗直接影响着国运与民生,因此,古代铜镜虽是生活用品,但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能拥有它的多半是富贵人家。因为铜镜是高档生活用品,所以工艺上不断求精求新,不仪镜面弧度精准,光亮耐磨,而且镜背纹饰还要装饰上天上人间众多美好之物,或寓吉祥,或祈辟邪,或寄思念。  相似文献   

2.
姚晨辰 《收藏》2014,(5):50-53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铜镜形成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铜镜依其制作和装饰,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体系。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铜镜铸造发展到汉代,由于政府专设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铜镜铸造得到规范,其造型、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李理  范丽 《收藏》2012,(1):62-71
2012年是中国农历的壬辰年,即传统的龙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具有久远的历史,是华夏文明最典型的符号与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器物、书画乃至服饰上最为鲜明的标识。历朝历代的宫廷贵族以及布衣百姓,都将龙视为顶礼膜拜的神物,而使用龙纹器物、穿着龙纹衣裳,则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龙纹在封建时代已逐渐演变成帝王及皇室家族的专用...  相似文献   

4.
冯毅 《收藏》2011,(6):96-97
那是2010年的秋天,中国嘉德照例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拍卖会。在中国古代铜镜专场拍卖预展大厅中,破例地展出了三件非卖品——唐代铜镜。由于这三件铜镜的高调亮相,使得铜镜拍卖前的三天预展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景像。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6)
正龙纹图案出现在古代瓷器上的时间比较早,大体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风格类似当时青铜器、玉器等装饰。东汉以后,随着瓷器的发明,极具文化内涵的龙纹图案,结合着刻划、贴塑、模印、彩绘等工艺技法的娴熟而成为了流行题材。与此同时,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的发展,至宋、金、元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图案逐渐形成了多种系列,夔龙纹和螭龙纹即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两个分支,但因这两种龙纹图案在形象上极为相似,故常常被大家所混淆。下面就让我们以宋、金、元时期各大名窑瓷器、标本为例,聊聊两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铜镜故事     
张咏梅 《收藏》2011,(5):86-91
中国古代铜镜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曾大量生产。在古代,由于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家军事、经济紧密相关的兵器、钱币等的铸造都需要铜,而古代开矿技术并不发达,铜的原材料十分珍稀,铜镜因而成为比较珍贵的生活物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围绕铜镜这一小小的日常生活用品,演绎出了无数有意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冯飞龙 《收藏》2007,(4):102-103
据考古资料,中国铜镜最早出现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最晚至清末被玻璃镜替代,铜镜相伴人类走过了4000多年的历程。铜镜制作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不可缺少的内容,理当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值得深入研究。大量留存下来的各时期铜镜,其形制、纹饰、铭文所带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李树浪 《收藏》2012,(1):38-45
青铜时代是中国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享有使用青铜特权的王室贵族,将龙纹铸造在青铜器皿的表面。增添了器物的装饰效果,也体现了使用者的威严和权力。青铜器从商周的繁荣时期到秦汉的颓败时期,各式各样的龙纹也一直随着青铜器的发展而演变。  相似文献   

9.
尹钊  刁海军  张继超 《收藏》2015,(5):112-115
中国古代铜镜是极具特色的历史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铜镜中的铭文和图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铜镜的研究,也是探索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者是铜镜收藏爱好者,尤其对铜镜中的铭文和图像情有独钟。在收藏汉镜和唐镜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现就汉唐铜镜中十二生肖和  相似文献   

10.
蔡明  黄阳兴 《收藏》2016,(1):110-123
曾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镜涵春秋——青峰泉、三镜堂藏中国古代铜镜展"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此展由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博物馆、深圳市考古鉴定所主办,中国铜镜研究会与深圳市收藏协会共同协办。此次共展出中国历代精美铜镜280余件,时代卜迄商周,下至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