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报:“正襟危坐”;看电视:“目不斜视“;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处于一种漫不经心和一心二用的状态。听者的漫不经心,加上电波的转瞬即逝,使广播传递的信息,渗漏甚多,损耗甚大。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波的转瞬即逝,是广播这一舆论工具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听众收听广播,也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输入形式。读报:“正襟危坐”; 看电视:“目不斜视”, 进电影院:是花钱买来的机会,不敢“懈怠”; 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可以处  相似文献   

3.
广播杂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品种。广播杂谈,与报刊上见到的杂文有什么区别呢? 广播杂谈的第一个特点是:说理要具体实在,不可抽象笼统。报刊杂文是用眼睛来看的,第一遍看不懂还可以看第二遍,而且可以边看边思考。广播杂谈则不同,它是用耳朵来听的,声音瞬间即逝,根本不容听众边听边思考。如果一篇广播杂谈,尽是抽象的逻辑推理,很有可能还没有听懂,文章已经广播完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再度兴起的广播热是广播充分显示其特色的结果。以广播和电视相比,首先广播制作程序比电视快,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有明显优势;再者因为声音有独特的魅力,听与看的感觉大不相同。在声音的传真性方面广播也有突出的优势;另外广播收听工具廉价、小型多样,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所以广播在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双向参与的娱乐性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在广播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特性中,作者尤为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6.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渴求。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要通俗易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三十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寄来的稿件的复印件,其开头三个字是“本报讯”,显然作者的初衷是为报纸写新闻。报纸上的新闻是依靠人们的视觉来接收的,而广播新闻则诉诸人们的听觉。由于接收新闻的器官不同,广播新闻必须顺应人们的听觉习惯。在漏听之后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又如,看报纸时可以边看边查字典,而听广播就不能这样,听广播不像看报纸,必须识字.而广播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受众面比较广。这就向广播新闻的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记得还在大学读书时,老师曾说: “你们将来要去办广播。广播是给人听的,人们有选择权。你办得生动活泼,他听;你办得没有特色不吸引人,他可以把收音机关掉,不听。因此,你想让人家听你的广播,就要充分发挥广播所固有的特点,一定学会掌握手里的话筒。就是说不会运用话筒,不能算是完全合格的广播记者。”  相似文献   

9.
广播的伴随性特质是广播所独有的,通俗地说是指人们在收听广播时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其他媒体则不具备这种功能。如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火车、飞机上,读报看杂志看不一会就会令人头昏眼花,电视、互联网也是如此,而且对视力的损伤极大。广播则不存在这些弊端,广播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想听就听,广播的这种伴随性功能,得到了像喜欢晨练的受众人群、  相似文献   

10.
广播听众不像报刊读者那么主动,往往受到时空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不大可能一边听,一边回味思考。因此,广播电台的编辑应该尽可能为“说”的人和听的人提供方便,把话说得通俗些,让人一听就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就全国农村而言,农民获得新闻的主渠道是农村有线广播。他们订阅报纸,许多地方由于投递工作跟不上。加上有些地方交通不便,遇到许多困难,他们阅读报纸,近几年的比重虽然逐步加大,但是由于文化、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还没有听广播那么普及。他们收听有线广播比较方便,接上喇叭就能听,许多农家“一日三餐”都不忘听广播,从中央台、省台的新闻节目一直听到本省新闻。他们感到听广播不需要跑路,可以边干活边听、边吃饭边听、边休息边听,现在我们如东县农户拥有二十四万多只喇叭,每天收听广播的不下五十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优势啊。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在新闻改  相似文献   

12.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对我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绝对奢侈的行为。现在,电视剧每年都以数以万部(集)的不减势头推向屏幕,很多剧目如过眼烟云甚至从来都不曾面世就成了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我曾两次参加县级台站广播新闻节目抽查评比。从抽查到的连续五天的新闻节目来看,一些编辑对新闻提要的写作大多漫不经心,泛泛而谈,听众听了之后,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广播新闻提要做到先声夺人是非常重要的。消息写得再好,提要写不好,将引不起人们对下面新闻的收听兴趣。  相似文献   

14.
广播:娱乐为第一功能本次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广播接触率达到79.7%,平均每天接触时间近一个小时(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如此高的接触率,主要缘于广播具有良好的伴听性,可以边收听边工作、学习。另外,由于收音机价格不高,接触成本也比较低,也是受到大学生受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对大学生经常收听的广播节目进行统计发现,“篇篇情”、“天天点播”、上广新闻、中央台新闻、“榕树下”的收听率排名比较靠前(见表1)。这5种节目之间的收听率差距不大,只有情感类节目“篇篇情”以11.1%遥遥领先。表1:广播节目收听率比较(%)节目名称篇篇情天天点播上…  相似文献   

15.
编辑琐记二题■杨东鲁广播迷有通讯员姓梅名运国,系县广播站通讯员,每每投得一稿,第三天即开始到屋门前的广播喇叭下去听,广播里是否播出自己的稿件。一日暴雨后,梅某照样靠在安装喇叭的广播杆上听广播。广播杆又正好栽在堰塘边。梅某听入了迷。不料堰堤被雨水浸泡发...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17.
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述说,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方式,是录音报道的一种。现场观察,现场述说,现场采录,是构成这种报道方式的三要素.一个基本特征,三个构成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叫做“现场报道.”根据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它的工作规律应当是:直观直说,先见先说,边听边录,先听先录。现场报道在我国广播中的广泛使用,只是近五、六年的事。这五、六年中,出现了不  相似文献   

18.
孙鉴清 《视听界》2007,(6):86-86
不少农民反映,现在电视上市场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不少,但他们整天闯码头、跑街头、转田头,很少有空闲坐下来看电视,而广播不受地域、时间、文化的限制,可以边干活边听,边吃饭边听,边走路边听。对此,农村广播可从加强听众的参与性人手,让广播在农村更有人缘。  相似文献   

19.
广播发展新空间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提高、信息需求增多、生活节奏加快、流动性加强、互动参与意识不断提升,近年来,广播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增长势头. 广播的优势 一、单一的听觉信号解放了眼睛,可以让人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这种伴随性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有车一族.据调查,居民在驾车或乘坐出租车时收听广播的比例高达15%以上,这意味着每个月全国有8000万左右的居民在车中听广播.  相似文献   

20.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