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和团运动涌现出了许多著名首领人物,而能够不屈不挠斗争到底,并身历运动之始终者只有赵三多一人。本文详细考证了赵三多发动、领导和参加的三次重要起义,着重论述了第三次起义(即景廷宾为元帅,赵三多为主将的厦头寺起义)的性质和历史范畴,探索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终结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2000年是义和团运动百年祭奠。本文就聂士成与义和团运动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北洋时期,会党活动的兴衰与北洋政府权威的强弱成反比态势。袁世凯统治阶段,会党被认为是扰乱社会稳定的非法组织,在其高压政策下,会党活动由公开走向秘密;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混战,会党乘机重新崛起,但其革命性已丧失,大多流为会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会党进行了积极的争取,为广大会众自身解放指明了出路。  相似文献   

4.
朱执信是革命党中与会党关系密切的革命者,他注意把会党作为革命的依靠力量之一,在辛亥革命前后,朱执信与广东会党进行了大量的接触,使广东会党在广东光复和二次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会党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一支社会力量。陕西会党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迅速,势力遍布全省。会党活动的主流是联系下层社会民众,进行反清反帝斗争。辛亥革命前夕。会党逐渐接受革命党人联合斗争的主张,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当然,由于会党成员以游民为主体,故而它也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时期神秘传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义和团运动时期神秘传闻盛行的现象十分醒目。这类传闻内容上主要可以归纳为有关"神术"、"异事"者和谶谣乩语两个分类。其盛行既有着最为直接的现实激发因素,又有着长期历史性承传积累,涉及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乃至传播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其社会作用看,既有着"灭洋"政治指向下的多重功用,也明显具有社会扰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1900--1901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清延的策略历经了默许安抚、“借团御侮”及对外求和的变化。而作为京官的盛宣怀并不严格执行这些政策,甚至阳奉阴违,这有悖于常理,让人对盛宣怀与清廷的关系产生思考。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盛宣怀维护清廷统治和所辖实业的观念贯彻始终。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盛氏的活动与清延政策之间先后历经了分离、对峙再到回归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中俄交涉中,驻俄使臣杨儒面临的局势和任务异常复杂艰巨,其外交策略和活动亦占据重要地位。概而言之,杨儒的外交活动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在每一条线索中他都有具体的策略和目的。一是在京津地区,杨儒建议首先谋求与俄国达成谅解,以促使其调停中国与其他列强的关系,争取及早议和、稳定国内局势;二是在东三省问题上,主张保路以保东省、保东省以保中国。  相似文献   

9.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农民阶级组成义和团,运用传统的武术形式,狠狠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本文试图通过对义和团组织源流、练武形式、习武内容以及民众广泛练武的情况的介绍和分析,说明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全国规模的习武大表演;另一方面本文对武术在义和团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作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急于聚人、利于接济、快于进取”三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了孙中山发动惠州三洲田起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急于聚人、利于接济、快于进取”三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了孙中山发动惠州三洲田起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公正廉洁,不畏权贵,关注民生,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守旧落后、盲目排外之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舆论曾就义和团迷信盛行的状况深入反思,遂认识到开展思想启蒙的重要和迫切。关于改造国民性、“开民智”、反迷信、改良小说戏曲等等主张,都是鉴于义和团迷信误国的教训而提出,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给予思想启蒙的重要影响。通过考察报刊舆论,不仅可对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兴起背景有更深切的认识,而且对近代启蒙与救亡不可分割的时代特征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军民关系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经历了一个对抗———联合———对抗的转换过程。义和团运动走向高涨之际乃是军民关系呈现微妙变化的起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此间直隶团民与清军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自发的农民爱国运动 ,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 ,运动的性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反对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坚决反帝的爱国运动并带有盲目的排外性  相似文献   

17.
1900年,以华北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号召下付出了血的教训。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景廷宾所领导的起义提出了“扫清灭洋”的战斗口号。这一起义,既可以说是义和团的再起,又可以说是义和团从“扶清灭洋”转到“扫清灭洋”斗争的开始。它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民主革命高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加速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到来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并促使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一文中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对会党的无情抛弃,才是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指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的分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强调:评价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会党关系的转化,不能单纯从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着手,而必须对其参与辛亥革命的心态和动机及其在辛亥革命后逆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加以足够的重视;不能过分谴责革命派这样那样的缺点,而必须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毕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代表,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