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物与联想     
文章里所涉及的事物,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有的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由一件事又想起有关的另一件事,这就是联想。在联想中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根据这些关系和联系,联想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接近联想。指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在一九四三年四  相似文献   

2.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会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立联想;还有因果联想、辐射联想等等。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按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看,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接近联想的特点是把时、空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见到铁轨,即联想到火车。类似联想是对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联想。如《荔枝蜜》中,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联想是一种自觉的和有目的想象,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一种再现性想象,它是进行类比、模拟、归纳、猜想等推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题设条件与所求结论的结构特征,分析题设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联想题目与已有知识结构的相似性.本文结合导数运算法则,举例说明之.一、联想函数和、差的求导法则构造函数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联想记忆法传授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它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产生联想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联系着的事实 ,因而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关于事物的知识经验的相互联系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 ,学习就是形成暂时联系 ,暂时联系就是联想 .联想能力对形成数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 ,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不仅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联想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和公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出发点与工具 .当我们接受一个新的概念、定理、公式及性质…  相似文献   

9.
汪宪华 《成才之路》2011,(18):24-25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那么,就让我们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0.
小议联想     
联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功能.联想是指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联想 .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思考方法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猜想则往往建立在联想的基础上 .正是由于联想 ,我们才会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不断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形成猜测 ,获得创新 .中学数学中 ,数与形、平面与空间 ,有限与无限等以及有关概念、命题之间存在着种种逻辑的或非逻辑的联系 .根据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识水平 ,笔者以为 ,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潜移…  相似文献   

12.
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联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对数式结构进行想象,联系有关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可以化未知为已知.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并恰当地诱发学生的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一、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外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需要,教会学生各种不同的联想方法。1.接近联想:即从比较接近的图形、式子或问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 .亚里斯多德说 :“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 ,以后 ,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 ,由此而产生联想 .”在数学解题中有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对比联想、化归联想、数形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特殊化与普遍化联想等 ,解数学题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广泛联想 ,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插上矫健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联想可以发现、猜测数学规律 ,也可以用来寻求解 (证 )数学题的思维路线 .…  相似文献   

17.
一、联想类型分析阶段“假如失去联想,人类将会灭亡”。这句著名的广告词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联想是智慧的翅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注意,有两个要素:一是有一定联系;二是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想在一起。这就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所谓联想思维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引发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其形式是由此及彼 ,如同架桥 ,彼此连接 ,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如图一 :甲—→乙—→丙—→丁 ,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 ,属单向性发散思维 ;如图二 :甲—→乙—→A丙—→B丁—→C,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多种事物 ,属多向性发散思维。前者是联想思维的基础 ,后者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联想思维的方法有同物联想、对比联想、比拟联想、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因果联…  相似文献   

19.
联想与猜想是数学中的形象思维方法.数学中的各种图形、图表、解析式等都是反映于人脑中的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以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就是数学形象.数学中的形像思维方法,主要通过联想与猜想对数学形象进行加工,并形成新形象的方式和程序,以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一、联想与猜想方法1、联想方法: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即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联想的特点在于通过形象的彼此联结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一方面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反映在人们的思维中就形成了主观形态上的事物联系,它使人们能够达到对事物由此及彼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联想方法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联想方法对事物的关系的反映都带有主观色彩,具有猜测性和随意性,因此需要把联想建立在雄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联想的准确程度.2、猜想方法:猜想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猜想的特征是它对事物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认识.数学中的猜想方法主要有再造性猜想和创造性猜想.再造性猜想是以数学语言、符号、图形和解析式为依据,以掌握的知识为某础形成新形象的方法,并非创造性. 创造性猜想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独立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