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邢利娅、张燕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一书,集中反映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教工作者在幼儿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上的思考和探索。全书从以下七个方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幼教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提供了国内外有关幼教管理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一、“个别教育计划”的含义“个别教育计划”这个概念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和外国的交流,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的特殊教育界首先出现的。“个别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又被称为“个别化教育方案”。原始意义上的个别教育计划是美国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中的一项内容,是指由地方教育部门的代表、学校教师、心理学工作者、医生、社会工作者以及家长或监护人组成的小组为残疾障碍儿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因其具有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股强劲的教学思潮。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反思性教学引入我国并引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起源于英国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促使西方各国政府由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管理主义”模式的转变。学习和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模式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动研究法是当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教育科研方法之一。该方法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首先提出,20世纪50年代被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欢迎。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教育实践工作者,即中小学教师是研究的主体。第二,研究的问题是中小学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中常遇到的棘手的问题。第三,研究具有情境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其研究过程一般以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该案例可印证之。刊发该文,一方面希望大家关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搜集信息及有效处理信息的问题”,另一方面期望行动研究这一贴近教学工作的研究方式也能走进你的教学试验。  相似文献   

6.
“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兼收并蓄20世纪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科学成果基础上,以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的新的教学理论成果。我国长期没有自己的科学教学论,这项成果有望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学理论。一、形成与发展1980年初,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7.
“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兼收并蓄20世纪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科学成果基础上,以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的新的教学理论成果。我国长期没有自己的科学教学论,这项成果有望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蔡怡 《教育与职业》2003,(13):25-26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学习中心主任彼得·圣吉带领他的同事们,经过十余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一项最具有突破性和影响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成果,是一种未来成功企业的实践模式。据研究,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的80%、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的40%,均已按“学习型组织”模式进行改造。对于这样一项处于世界前沿的先进文化成果,我国的企业界和理论研究工作者予以认真研究、宣传推广、学习借鉴,是完全必要的。事实上我国已有一部分企业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世界上别国先进的东…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新公共管理”政府改革运动。研究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验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校用工制度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幼儿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并实验了“德育注重自治”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陶行知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对于幼儿自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校为本”绝非是与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俱来的崭新概念,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无疑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较重要的一项,就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班级心理教育则正是近年来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创造的一种范式,它对于推动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仅就管见所及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误区作些分析。误区之一:学科化倾向所谓学科化倾向,是指把班级心理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甚至在班级心理教育中进行考试的现象。诚然,班级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必须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13.
蒋子龙的新作长篇小说《空洞》通过一家人所走过的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演绎缩影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私有企业兴衰沉浮的历史。小说本中形象地浓缩、诠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管理学、管理心理学 和行为科学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思想,从更深的层次讲,《空洞》也是蒋子龙对“传统化与现代化关系”这一问题思考后所交出的形象答卷。  相似文献   

14.
“以学论教”。不仅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之本,而且闪烁着时代特征之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无疑应随着学习实践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和变革。资料和事实表明,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对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批判产生和发展的认知学习理论,就曾经并继续深刻影响着教学实践的变化。9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取向逐渐从认知转向情境,并且认为“情境理论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理所当然地要在认知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争鸣和实践探索的大热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高歌迈进21世纪的主旋律。在这百家争鸣、百花绽放的改革热潮中,教育理论界对什么是“素质”、“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和准确的界定,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准确的理论先导。但是,对于“升学  相似文献   

16.
文化管理不是今天才成为热门的,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界就已经提出了“管理是文化的产儿”的判断,我国的学术界在20世纪90年代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理论,但我们的学校并未像今天这样充分认识到了文化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型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哈佛大学著名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为建立新型教育观,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对多元智能的新型教育观进行了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极具冲击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了课程的过程价值,突出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突出了体验的意义。这是历次课程改革所不具有的举措。一、作为过程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研究,它倾向于把课程看作是“学校材料”,认为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程序。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史密斯、斯坦利与肖尔斯的《课程开发的基础》,经20世纪60年代塔巴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到20世纪70年代坦纳夫妇的《课程开发:理论到实践》,泰勒研究取向获得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在课程研究中占统治和控制地位。这种研究倾向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探究课程的规律与程序,属于“工艺学模式”,在它看来,课程规律与程序具有普遍性,是“价值中立”的。自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不再局限于对课程开发技术的争论,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来寻找课程的意义。这是一种“理解”取向的课程研究,该倾向的课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概念重建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课程领域广泛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等哲学社会学理论对课程进行探究。这些理论倾...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运动”主体性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把全体农民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农村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不仅在教育理念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农村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观。乡村教育家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在指导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年代”表述一般采用“世纪 年代”(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方式表示。近年来有人建议改用“年份 年代”(比如“1990年代”)的形式表示,其主要理由是,“世纪 年代”表述法不便于称说每世纪的前两个年代。这一观点是不妥的。关于每世纪前两个年代的名称问题,我国最早地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金有景先生认为应该称为“零十年代”和“一十年代”。这一观点是符合汉语的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