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中创造性地塑造了一批异于传统贤者、仁者、勇者——"智者"的人格形象。这些"智者"洞察时势、筹计画策以成事功,是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有执着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能超越世俗常态而直取本质,他们因时因势而起,是时代的弄潮儿。时代造就了智者的人格内涵与取向,同时也在其中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迹。智者形象是司马迁的发现和创造,是其对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对近三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总结与弘扬。在这部巨著中,司马迁弘扬与赞颂了那些具有浩大弘毅的君子人格和重视人格尊严、义不受辱的志士仁人,肯定为维护生命尊严而死,强调要有价值地赴死。《史记》人格自尊精神品格的生成与司马迁本人的特殊精神气质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史上,有评论家称:司马迁“述往事,思来者”作《太史公书》,继周公、孔子之后,第三次对中华文明进行整合,提出“法天则地”。在欧洲古希腊的普鲁塔克被尊为“世界传记之王”,但司马迂的《吏记》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格才铸就了如此伟大的作品?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司马贞撰写《史记索隐》的初衷是要续补《史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程没能完成,进而改为注解,因而《史记索隐》中也常常体现司马贞补《史记》的残留痕迹。古今学者对司马贞及其著作的研究多集中在"三家注"之一的《史记索隐》上,对司马贞的补史工作或是视而不见,或是只作只言片语的讨论。然而,明确司马贞续补《史记》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在《索隐》中的体现,是我们做好《史记索隐》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史记》中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上,具体而言就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执著地追求理想人格;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的宴会蕴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礼仪规范,深度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和演化。其中,从宴会中的肉类、瓜果蔬菜类和酒类食材,到宴会中的宴席礼仪及饮酒文化,都有翔实的论述与记载。这些宴会饮食在反映社会历史演变、显示民族风貌多元性和构成人类文化的有机部分等方面,展现了《史记》饮食文化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写殷周春秋史时多取材于《诗经》。他当时所采用的《诗经》读本是《鲁诗》,《鲁诗》不仅给《史记》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古时期史料不足的缺陷,而且还给司马迁评价历史提供了经典依据。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宣扬汉德之情。这在《史记》表明著史目的的自序和其他篇章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宣汉”思想是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和对史索职责更深层认识的结果。是史学实录精神的要求,也是他内在思想的逻辑旨归和进步史观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的做“梦”者,均为贵族,他们的梦,展示了错综复杂的宫廷争夺储君的斗争,暗示了政治权力的走向,反映了时代的思想局限。司马迁笔下的“梦”,力避暴力和诡秘,大多平和而富有寓意。“梦”是司马迁写人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中记录了许多有关神话的材料,其中帝王感生神话的材料比较突出,研究《史记》中的感生神话可以从史学的角度来了解神话的再现和发展,对研究汉代神话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未完成的金批《史记》的最大贡献,在于金圣叹看到这部作品的传人本质,抓住了中国文学发展中史传文学与小说、戏曲的关系这个重要链结,在三者的横向比较中,宏观地研究了三类文本在创作方法上的异同。这集中表现于在对《史记》与《水浒传》的比较批评中,他提出了“文”与“事”这一对概念,表达了对历史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认识。他认为,史家必须同时是文学家,述史必须与文学创作同步;修史者处理“文”与“事”的关系,应当以“文”为主,作为历史真实的“事”,不过是提供了创造艺术形象的材料-这就是《史记》已作出典范的“为文计,不为事计”。对于小说创作,上述原则更是题中之义。那么,可否轻视“事”呢?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史传与小说的创作中,情形并不一样:《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一“运”一“生”之间,史传文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局限性与小说的自在性已经了然,故从传承性看,小说之于史传,是青山于蓝而胜于蓝。在《史记》与《西厢记》的比较批评中,金圣叹认为其共同处是都纯熟地运用了戛然而止法和狮子滚球法。金批《史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在《才子必读古文》中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对九十余篇论赞进行评点。  相似文献   

12.
《云》是阿里斯托芬对智者教育忽视道德标准的批判,他从智者教育的收费授徒、以演说术和修辞学为教授内容及其诡辩术的运用三个角度构造了智者教育的框架。同时,又通过歪曲的逻辑战胜正直的逻辑的形象论战,抨击了智者教育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不顾传统美德和正义,从而忽视了对公民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云》是阿里斯托芬对智者教育忽视道德标准的批判,他从智者教育的收费授徒、以演说术和修辞学为教授内容及其诡辩术的运用三个角度构造了智者教育的框架。同时,又通过歪曲的逻辑战胜正直的逻辑的形象论战,抨击了智者教育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不顾传统美德和正义,从而忽视了对公民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中关于笑的描写,可谓数不胜数.它不仅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更有其深刻的艺术性.它加强了人物的讽刺效果,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刻画,推动了《史记》叙事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影响了后代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侠客形象源远流长,在先秦的古籍之中已经有了对于侠的看法的记载,在《史记》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完整、成熟的侠客形象,司马迁通过对侠客的描写肯定了侠士的一些行为,褒扬了侠义精神,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在褒贬精神的继承、人物故事的运用、行文笔法的模仿、语言的借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大量的失败英雄形象,这类人物才智卓越,有以文见长者,有以武见长者。虽然他们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但他们在建功立业的道路上却遭到了人为的阻碍,最终的结局都颇为凄凉。他们的失败是与他们所取得的巨大功绩引起了同僚和帝王的猜忌有着联系的。司马迁亲眼目睹了李广三代蒙冤的现实,而自己也因李陵事件遭刑,对谗言的破坏力有着切身的体味。所以,在《史记》中出现了大量的失败英雄形象,并且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安排史记中合传时匠心独运,耐人寻味。他不只是对历史纯客观的描述,同时也加入自己颇多创见,新人耳目。《史记》中,合传占了30篇,约占全部列传的43%。在组织行文上,作者亦是用心良苦.采用不同手法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现保存下来的元杂剧中,史记戏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一。这些史记戏融历史性、文学性、舞台性于一体,其思想内蕴既与《史记》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又有着作为一种戏剧的独到之处;而在艺术特性上,其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等均在受到《史记》全方位的渗透和影响的同时,又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京剧"史记戏"取材于《史记》,但由于戏曲和史书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改编的过程中,"史记戏"对《史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写,包括题材的选取和主旨的改写,人物形象的改写和情节的改写等,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