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是A"格式是汉语里一种很有特色、表义丰富的格式,而"A是A,B是B"由于形式上与其类似,人们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本文梳理了二者的选词、表义和变换格式的不同,认为应该把它们处理为两种不同的格式,便于汉语学习者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言语活动的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已知信息。它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背景知识,是言语双方顺利沟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交际中巧妙设“预”,不失为一种高超的言语策略和技巧。语用预设作为人类认知的经验基础和次要条件,是认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去研究语用预设是完全可行的,它为研究预设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巧妙设“预”现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假设句式典型句式的"要是A,就B"属于因果类复句中的一种。根据A、B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非制约关系、逆向制约关系。文章分别讨论每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两种不同的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相似文献   

4.
5.
通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文学作品中尤为多见。通感是一种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的角度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通感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它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Lakoff等体验哲学派对传统客观主义语言哲学理论的一种扬弃。其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外语教学应凸显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建构学习者的ICM,利用ICM来解释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与认知模块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格式,语义表达和修辞效果三个方面,比较了A是A,但是……和同语句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A是A,但是……不是同语式。  相似文献   

8.
转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作为隐喻的类型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更深入了解新现象。与此同时,隐喻是指从一个事物在另一个事物的术语概念中的理解方式,而转喻实现了专著性的功能,也就是说,允许一个实体替代另一个实体,以取代其他的借鉴作用。认知语言学下的这种转喻观为转喻的发展及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举格式“A是A,B是B”所反映的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例证法描写现代汉语“A是A,B是B”格式和它的一般特点。通过修饰语和这个 格式在语境里的分布,揭示这个格式的各个结构成分的语义和类别、这个格式的结构义都可以产生 变化甚至质变,从而发现现代汉语语法中句内句外环境作用于格式和结构义的新现象,为语言理论提供概括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语用预设是认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巧妙地运用预设,不仅可使言语增辉,妙趣横生,还有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和交际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同语句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压缩而成的判断句。同语句以其特定的格式将同一词语反复使用,以强调这一词语的指称义和附加属性义;语义重心偏移,是同语句语用功能实现的根本机制。同语句有着丰富的语用含义。量原则的逆用、语境的制约、信息焦点的变化构成同语句语用含义生成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12.
"从来"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深层语义及语用角度重新审视时间副词“从来”所在句子即“从来”句,可以发现在表层句法结构和意义背后隐藏着人们使用“从来”句的主观心理认知基础,即对某一主观事态的强调申明,或对某一客观事态的强调评断。“从来”句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  相似文献   

13.
自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经典论断后,对该句子的仿用很多,出现了众多的“X才是硬道理”。作为一个强调句型,其主语部分是言说者主观的正向价值判断,出于表达简洁性的需要,并因为有具体语境的提示,其呈现的主语往往是实际主语的省略表达,需要借助于具体的语境才能对此类句子进行正确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通常根据有无"被"字,把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分为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两类。受事主语句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表达句式,有自己的使用环境和表达功能。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为了满足上下文语意和结构上的要求,经常使用受事主语句,这使它的使用频率高于"被"字句。这两种句型虽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但彼此表达的意义不同。"被"字句表示主语受到的处置或影响,受事主语句则主要用来说明、描写主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状态句中焦点的变化往往引起句子状态发生变化,它可以凸现或减弱状态的表述;状态语句具有修辞效果;语境对状态语句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寂寞句"句式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认为"寂寞句"句式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语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句式简短精炼,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在对比中表现语义重点,能突出新闻的价值;其交互性倾向,能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是”字使用频率很高,由它构成的句式也是多种多样,“S是P”句式就是判断句的一种主要的常用的句式。本文就“是”的争议,“S是P”判断句的类型以及逻辑方面“S是P”的多义性作一简单的论述,以期更好地解释“S是P”判断句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8.
指示语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对指示信息的理解对交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和沟通至关重要。自我中心特性是指示语的基本特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指示映射现象。前者的认知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后者则可以利用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进行解释,G.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ICM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指示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指示语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对指示信息的理解对交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和沟通至关重要。自我中心特性是指示语的基本特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指示映射现象。前者的认知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后者则可以利用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进行解释,G.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ICM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指示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就职演说话语的认知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演讲作为一种特有的人类语言交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交际的本质。拟以关联理论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话语进行分析,分析其话语与认知语境、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人类交际的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