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新论     
在我国文学的长河中,散文和诗歌一样,向来被奉为文学的正宗。我们的祖先,几乎是从能够使用文字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散文创作。现在公认的最早的散文集便是《尚书》,以后的发展更是代代不衰,鍾事增华,蔚为大观。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散文也是发展变化的。现在的散文的概念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我们要谈论散文、运用散文这一概念,首先应该明确散文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处延。  相似文献   

2.
朱华清 《考试周刊》2011,(67):47-48
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作文教学尤其是。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由此可见,情感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应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部作品,并且也是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及社会价值。在鉴赏《围城》这一作品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鉴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从而更好把握这一作品,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理解这一作品,同时有利于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心得体会,对《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创作上,情感活动十分突出。从《背影》的文质、创作过程中欣赏过程三方面可以看出,情感的驱动效应主要表现为:情感是激流,推动着作家的创作;情感是活流,给文学作品以生命;情感是共振器,有够产生文学共鸣。  相似文献   

5.
《拉大锯》是一首我们十分熟悉的童谣。原句是这样的:“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带妞妞去!嗯……”这首童谣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最后一句十分有趣味。而教材上却将这最后一句改成了“大家一起去看戏”。相比之下,要少了许多童趣。我想小班幼儿情感外露.以直觉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进入情境。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使活动充满趣味.以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5,(3):34-40
白忠德的散文创作,从自己的故乡开始,至今都紧紧围绕地理、情感、文学三重意义上的故乡和家园,《摘朵迎春花送你》《回望农民》《佛坪等你来》等散文集无不如此。他最新的两部散文集《斯世佛坪》和《我的秦岭邻居》,前者从情感上仍是"走不出这片土地"的延续,后者则在延续的同时进入"生态散文"这一新的领域。不过,其中也潜藏着需要注意的危险。无论如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不能以某种类型来自我限制,而应当立足于文学,关注属于文学性本身的那些要素,尤其是微妙的细节,这是包括白忠德在内的所有写作者都应首先了然的。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可见,《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深的语言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情感,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达到"披文入情"的境界。如《船长》一课的导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崇高品质。19世纪法国文学大师雨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相似文献   

9.
抒情(lyric)一词是从希腊文七弦琴(lyre)演化过来的,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奏的短歌,后来发展为指一种偏于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而抒情写意又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在文学理论上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还有汤显祖的“言情”说等。在文学作品里更多了,比如屈原的《离骚》,再比如我们要分析的李白的《将进酒》。  相似文献   

10.
《李育善散文集》是商洛作家李育善于2006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长过程。李育善散文的最大特征是记录日常生活,体悟平常感情;他的散文具有文学精神家常化、文学情感大众化、文学语言日常化等创作特征。在文学大众化倾向已成为消费时代文学主要特征的文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张扬散文的文学精神,建构诗意存在的家园是散文作者以及我们广大读者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中语参(1990年版)将《游褒禅山记》(以下简称《游》)一文的主题概括为“……抒发一个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应该有深思慎取的态度”。(新版教学用书基本沿用此意)这一概括与文章的表面意思十分吻合,但仔细想来却有两处硬伤:(一)主题平淡庸俗,落入窠臼,文章的价值仅仅在于在游山过程中对两个理性的观念获得了一种形象的认识,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文章的品位,  相似文献   

12.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辉 《吉林教育》2005,(12):20-20
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并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十分重要,我们要十分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思无邪”出自《诗经》,孔子断章取义地引用,表达了《诗经》的社会功用。孔子的理论是在当时用诗读诗十分盛行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这个理论提高了《诗经》在文学乃至政治中的地位,促进的文学的发展。同时,它也规范了文学的情感范围,使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深入人心,对文人的修养、文学的创作和诗者的鉴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美文,是一篇写阅读文学书籍与提高写作水平之关系的美文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告诉我们,学习语言要善于积累、运用、创造。  相似文献   

15.
《课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情感”目标。这不仅体现了《课标》的精髓一一人文性,更体现了《课标》对人性的高度关怀。对话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人与人思维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作者、编者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这过程的中心,是学生,基础是语言文字,中介是教师,实质是情感。《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特别关注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课堂的情感氛围,注意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戏剧翻译的目的是为剧本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下进行舞台演出服务,因而戏剧翻译也就与普通文学体裁的翻译有所不同。文章以戏剧的动态表演性原则为指导,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汉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这一原则在其中的运用,探讨戏剧翻译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文学形象与文化负载的界说  关于文学形象 ,赵炎秋教授在其新著《文学形象新论》中从作品的角度定义为 :“形象 ,就是形式化了的生活。文学形象 ,就是通过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1] 他认为 ,文学的本质是形象。赵先生的这一论述是在分析了中外文学理论关于文学本质情感论、形式论、语言论及传统的形象论的基础上得出的 ,正如童庆炳教授在该书的《序》里所说的那样 ,“赵炎秋很熟悉 19世纪的文学 ,也很熟悉 2 0世纪的文学” ,“其推论的背后有文学史的支撑” ,“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赵炎秋的这一论点看似普通 ,但却有‘正本…  相似文献   

18.
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构筑学生精神世界来看,文学阅读教学应是感性实践活动。文学阅读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时间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言语形式,这是与文学大师对话的过程,是提高语感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变文字为形象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掘作品的形象性;最后,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师生情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善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而且要恰当引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古燕 《小学生》2011,(4):18-19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汉字的造字特点,汉字的形声规律.汉字组成的丰富词汇,使学生学习汉字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有益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我们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教学,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考虑。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更要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历史教学要成为“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