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刚 《文教资料》2007,(14):97-98
《圣经》中的《约伯记》是世界文学中最古老的篇章之一,该书不像《圣经》其他章节那样罗列众多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因此读来趣味性强,且说理而不教条,赞美而不耽误叙事,虽是宗教经典,也可视为现代悬疑小说的鼻祖。书中主人翁对信仰的坚定信念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感悟到人生苦难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圣经·约伯记》是西方宗教、文化、文学经典,在《圣经》中非常著名,也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上帝考验自己忠实信徒的故事。以往对于该篇章的解读集中在苦难的意义以及上帝考验的意图上。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对《约伯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寻找到上帝与苦难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进而探寻这种关联所具有的信仰层面上的意域。  相似文献   

4.
《圣经·约伯记》是西方宗教、文化、文学经典,在《圣经》中非常著名,也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上帝考验自己忠实信徒的故事。以往对于该篇章的解读集中在苦难的意义以及上帝考验的意图上。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对《约伯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寻找到上帝与苦难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进而探寻这种关联所具有的信仰层面上的意域。  相似文献   

5.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傺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段话的意思。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多次强调。如果说,整部《庄子》是一首气势雄浑、神奇瑰丽的生命交响曲,这段话就是其梦幻般的主旋律。属文虽短,却微言大义。至博至深,借此一“斑”,可以窥探到庄子思想精神之全“豹”。  相似文献   

6.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傑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段话的意思,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多次强调。如果说,整部《庄子》是一首气势雄浑、神奇瑰丽  相似文献   

7.
博尔赫斯以"作家中的作家"而闻名,但笔者认为他独特的世界观才是他文学世界的根,他更应该是"思想家中的作家"。在《永生》中,我们不仅领略了他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文学叙述技巧,更折服于他对永生的独特理解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他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精神诉求以及由此决定的"宇宙主义"的大世界观和其"卡夫卡式幻想"为特征的文学迷宫。博尔赫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悬置"了,将我们生活的世界陌生化了。他的文学以独特的观照世界的方式,让我们充分体验了思想的快乐,拥有了超越现实的"精神财富",他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信贷简论──兼评《银行信贷》凡丁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的货币储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信贷业务活动广义的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两方面;狭义的仅指发放贷款,无论是吸收存款还是发放贷款都必须做到有...  相似文献   

9.
痛苦是人类求索真理时的不可遏止的冲动,苦难因而承载了非常积极的意义。智慧是对于苦难的洞见彻悟,是对于人世种种苦痛格外关切,智者有高贵的痛苦。佛教是摆脱痛苦的独特而伟大的不二法门,以苦为师,通过每个人自己的修炼达到"心无挂碍"的境界和对苦的解脱。真正的宗教精神自觉到单靠自己去除苦罪的能力毕竟有限,从而发生忏悔心,化出悲悯心,以接受超越的精神力量,便去从事道德文化践履,忏悔是精神超越的条件。"忏悔"来自佛教和基督教,中国文化阙如。武高寿先生在《境界与智慧》一书中,把佛教和基督教联系起来考察,把佛教放在世界文明格局中考辨,从提升境界、促进社会和谐、发扬社会批评、推动宗教与文明对话、厉行法制、倡导社会排忧解难等角度,从超越角度介入社会批判,开拓了研究新领域,首倡作为人学的"文化佛学",关注民生,立足现实,追求超越,是一种关注现实社会人生、世界和平的智慧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其自然观的形成除了政治和社会因素之外,与其自身跌宕起伏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华兹华斯童年和大学经历、革命生涯、家庭生活等分析其人生经历对其自然观的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喜文的诗,无论形式内容,都力求与大众合拍。他善于发现生活和思考生活。他的诗短小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2.
好书难得──兼评《成人教育学》出版闻达建国以来,由全国教育学最高研究机构主持编写的各类教学系列丛书(一套10种)陆续出版,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套丛书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上百年、特别是解放后40多年的实践经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努...  相似文献   

1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湖畔诗人”的领袖人物。文章结合华兹华斯的创作风格分析了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孤独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  相似文献   

14.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湖畔诗人”的领袖人物。文章结合华兹华斯的创作风格分析了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孤独的割麦女》(“The Solitary Reaper”)。  相似文献   

15.
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都是描述小说主人公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经历苦难和挣扎的作品,小说表现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意识和巨大的悲剧力量。这种审美效应的产生,主要在于文本中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城市与农村、离乡与恋土的诸种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6.
邓宏顺写小说是在当上了乡党委书记以后。我们读他的小说,感觉他是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目光发现农村新人物,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口吻讲述农村新故事,总是鼓舞人朝前走,“面包会有的”。近日集中通读他叨年代的作品,却强烈地感觉到他笔下的焦点是山村的贫瘠,是农民的困境。读后,心里沉甸甸的,总觉得作家在向现实发问,不由得我们也转向对现实的思考。一《奇爱》是邓宏顺的处女作,发表在《萌芽)}1991年第3期。第一次发表便发了个头篇,对作者实在是个不小的鼓舞。继父对养子顺儿的爱的确是奇特的:在送顺儿拜师求学的路上,独斗金钱…  相似文献   

17.
赵茵 《文教资料》2006,(8):81-82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其作品《水仙》通过描写大自然里的风光及诗人在自然风光里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因此在被工业和商业主义异化了的现代,只有自然才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用"人生美学"来概括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特征,有机整合了朱光潜将的美感心理研究、诗论研究、谈美与后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等几个板块,是一个重要突破,也对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起到了深化作用。但要准确理解朱光潜的"人生美学",还必须到中国传统的人生境界与人生美学思想中进行探源性研究,才能更加全面与深入。  相似文献   

19.
莫泊桑逝世已100多年。在纪念他逝世100周年时,法国研究者发现了莫泊桑发表在1885年12月17日的巴黎文学报上的一篇使文《伟大的激情》。此文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寥寥3000字交待了当年时兴的文学与戏剧活动,把新闻与故事巧妙地嫁接在一起,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实感。此文的发现为研究莫泊桑的人生观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苦难的史诗,让人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苦难,并告诉人们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应该怎样克服世界的荒诞和"卡拉马佐夫式的气质":那就是象基督一样为信仰受难。《卡拉马佐夫兄弟》并不是一部"复调小说",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特殊方式写成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