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霞客西南游旅费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西南游旅费杂考王安庭有位古人在论及旅游的条件时,曾颇有感触地指出,要“有志、有力、有物相之”①。“有志”,即要树立访奇探胜的雄心壮志;“有力”,即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至于“有物”的含义,较之“志”与“力”则更为丰富,包括旅游用品、交通工具及旅游的...  相似文献   

2.
寇德 《考试周刊》2014,(45):74-7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应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特征有准确的把握,即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应具有对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与准确把握、善于观察。更要从创新教育思想、构建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几方面进行富有实效的实践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读者权利实现的两个核心的因素——图书馆的管理和图书馆员的素质,着重论述了优秀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各项素质,即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良好的综合协调能力,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梁海英 《课外阅读》2011,(8):170-170
新课标之数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过程,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为升学率而放松对数学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马与牛,终生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騃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语文》2007年第26期上有陈国宇老师的《从创新角度解读(游褒禅山记)中的重要思想》一文。文章认为,王安石明确提出,人要能至“此险远”见“非常之观”,即取得成功,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不能无物以相之,即应该有物相之。并对三方面因素作了深刻细致地分析,读后受益非浅。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多次教此文,每每把“余有叹焉”一部分所阐发的作者的思想作为重点。细读原文,就可以发现,陈文对王安石关于成功因素的归纳似乎还缺少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作者反复强调的.“不随以止”“不随以怠”,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应当是成功(欣赏“非常之观”)=志+力+恒+物。  相似文献   

8.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教学手段.强调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渗透数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培养高水平工程与科研能力素质的人才,是重点工科大学的重要目标,当代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问题。针对目前高校现有的经费、仪器数量、管理使用制度以及实践教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探索利用多种产学研的社会资源,通过多年来在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等不同基地平台的学习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尝试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分别从加深生产全过程认识、理论接轨工程实践、发掘研究实际问题三方面对工程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以及从搭建新的科研平台、提炼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实践提升对理论知识和应用的理解三方面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对于培养工科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职院校素质教育教学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武侯的遗憾     
诸葛亮身为蜀相,志向、才能和德操罕有人敌。他全力以赴帮助刘备,联东吴、霸西蜀,以灭曹兴汉为最终目的。大事未成的原因是:其志向与二主不同而遭到他们的破坏和怀疑;申韩之术治国急功近利大伤蜀汉的元气。辅君未得真明君,治国未行儒家仁政,是诸葛亮最大的遗憾。认识这些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历史和人生,从古人的教训中吸取智慧。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一个血性汉子,很有"侠之大者"的气度与风范.他敢担当,又能担当,是一个儒家所谓"圣之任者"一类人物,可惜终其一生,宦途多舛,有才不获骋,发而为词,颇多英雄失路的沉郁悲歌,满载爱国情怀,风格刚柔兼济,不主故常.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说黄庭坚书法有“三反”,他的成长经历与人生际遇使他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他又不甘平庸,有用世之心,故似敛而实纵。其书法以纵代敛,寓巧于拙。人书互见,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一生从政从军的同时,还躬行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云南的近代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继尧对云南近代教育的贡献主要是其政治理想——成为"东大陆主人"的产物,透过他在云南近代教育史上的这些作为,可见其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儒雅知文的另一面。他在教育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救民的情怀、开阔的现代视野、远大的抱负和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云南近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虽以军事立身,却能以文治省,神威奋勇、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应该是唐继尧较为客观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5.
乔吉是元代文人中"沉屈下僚,志不得伸"的典型。在传统理想与现实生活中艰难跋涉的他,将其有志难酬的感愤、枉作笑谈的凄凉与家道中落的悲酸交织着宣泄在怀古散曲中,本文着重探讨乔吉散曲中的兴怀之吟与共鸣之悲。  相似文献   

16.
耶律余睹事件是指发生在辽朝末期天祚皇帝保大元年(1121年),最高统治集团为争立储嗣而引发的文妃被害、晋王受牵、耶律余睹降金的事件。经考证,得里底(萧奉先)陷害,并非余睹要谋废辽主,事发地当在"军营"之中,驸马萧昱参与了余睹事件,余睹投降金后由于不得志最终又背叛了金,一度想要投靠夏,但又遭到拒绝,最终被杀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ambition of penetrating into the very core of the Norwegian and Nordic friluftsliv: An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life in the open air-in nature, people will have to become acquainted with Fridtjof Nansen—with the thinker as well as the practitioner. Outdoor life with natural and strong links to the national friluftsliv—tradition was his ideal, and quit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years after him have been fired with his enthusiasm for the wonderful experiential and health—giving meetings with nature. Obviously, he has been a hero and an idol for generations of people. His reputation as an arctic explorer, as scientist and sportsman, as an internationalist and a humanitarian, have been emphasized by a great many books and articles about him.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ed more light upon his thinking about friluftsliv, to show and explain its focus, its models and paragons.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身漂泊无依,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有对自身价值的强烈肯定,充满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强烈自信.反映在诗歌当中,一方面是寒士的嗟贫叹卑,一方面是名士的高迈健举,二者颇具张力且相互映发,共同构成了黄仲则感愤诗歌的主题取向.  相似文献   

19.
王僧孺是南朝宫体诗人,他的诗歌特色,古人谓其"丽逸"。据王氏诗作考察,其诗"丽逸"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在内容上,多用清新亮丽的景致来抒写忧愁的情感;二、在结构上,重视诗末抒情言志。此二者都能造成一种阅读受挫的诗歌张力。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主张“歌以言志”,但“志”中含“情”,是对《毛诗序》情志论的承袭。在如何言志抒情的问题上,则主张“正而不谲”,而与《毛诗序》的“主文而谲谏”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