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哲人曾倡导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强调作家不能割断传统。而在这“整体”和“传统”中,人的观念和人物形象的嬗变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人的观念嬗变,文学中人物形象拓展的轨迹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自然化的人、奴化的人、神化的人、物化的人和人化的人。  相似文献   

2.
悲剧曾是西方文学中至高的文学样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学的灵魂。悲剧精神主要凝聚在西方历代伟大的悲剧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身上。深入研究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把握。本文认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的根本特征是他们具有实现自由人格的强烈要求,具有强烈的超越冲动。他们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西方民族是一个重理念的民族,犹太民族是一个重信仰的民族,印度民族是一个重出世的民族,穆斯林民族是一个重圣战的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呢?中华民族的特点是入世的、历史的。历史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在别的民族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在我们民族由历史提供。和其它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有着最悠久、最丰富、最连续、最完整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4.
闲说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用餐的工具,用筷子吃饭少说也有3000年的历史,国人早已习以为常。西方人用刀叉进餐,也历经近千年,成为墨守的习俗。固守各自“天经地义”的传统习惯,加之交流不够,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进而发展为化的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文杰 《初中生学习》2011,(11):28-28
东方人是黑眼珠,西方人是蓝眼珠,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为什么种族不同的人,眼珠也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呢? 这里所说的眼珠是指眼球前面的中间部分,这个部位是由角膜、虹膜和瞳孔组成的。由于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那么眼珠的颜色就是虹膜的颜色。那么,为什么东方人的眼珠是黑色,而西方人的眼珠是浅蓝色的呢?这还要从眼球虹膜的结构谈起。  相似文献   

6.
一、西方人大多数都信奉基督教,对于基督教徒来说,“3”这个数字因同三位一体有关而变得很神圣,至今仍有“三次吉利”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认为,西方长期遭受穆斯林、日尔曼人、匈奴人、马札尔人和维金人的侵略,所以其旧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正是这种破坏把西方的旧文明变成一片废墟,所以在西方,新的文明成长就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其生长受到最小的阻力,正是因为如此,西方在近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的这一观点可以归纳为文明发展的“废墟法则”。  相似文献   

8.
游戏与发明     
韩东 《华章》2011,(4):32-32
①有些中国人现在很牛,自我感觉良好,动不动就要拿咱们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试比试。在比的过程中,一方面无奈地承认差距,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差距不大,只要假以时日就可以迎头赶上。更有甚者,借一些不负责任的西方人之口,说出了中国将领导世界之类的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方人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感性的人到抽象的人,再到自然的人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理性主义人学和自然主义人学表现出来的。但二者都只是执着于人的本质的不同侧面,并没有真正揭示出人的全面本质。只有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超越了近代西方人学,确立了人之存在的现实基础——实践,并以此为出发建构了“总体的人”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最爱饮酒,有的喜欢烈酒,更多的人则喜欢低度酒,如葡萄酒等。但在正规场合,从喝酒座姿,酒杯中倒多少酒,怎样端酒杯,到什么时候开始饮酒,都有一套礼节。  相似文献   

11.
冯靖茹 《文教资料》2012,(12):21-22
徐志摩丰富的欧游经历和所受到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展现了丰富的西方人形象。在20世纪初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徐志摩笔下的西方人形象表现出独特性和历史性。这些形象在诗人的笔下完成了对自我和他者的言说,是诗人集体想象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寄托了诗人的精神家园和救世理想。考察徐志摩笔下的西方人形象有助于我们厘清西方人形象的历史性表征,以及徐志摩对此的个体化言说,也可以就此更为深刻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仁、义、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之核心,这种传统文化理念历经五千年,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如:爱国、谦让、和善、友好、诚实守信等;但其消极影响也很大,造成了中国人的封闭保守和僵化,缺乏创新精神,导致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缓慢和落后。利、力、理是西方社会传统文化理念之核心,这种文化理念加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刺激,使西方掀起了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和高科技猛进,创造出极大的物质财富,但却使人们失缺了精神家园,成了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使西方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人文主义的烙印。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教育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女裤的历程     
伊人 《成长》2007,(4):82-83
在古代以至不太远的过去,西方女性是不能穿裤子的。虽然在中国、日本、印度和朝鲜,裤子一直是女性传统服装的一部分,但在西方,只有男士才穿裤子。这在今天看来难以想象,但女性能穿裤子确实只是百十年前的事,而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5.
中西田园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西方的田园诗有许多差异之处,在诗的内容上西方以反映牧民生活为主而中国则以农民为主,在诗的主题上西方多表现美好的爱情生活而中国则常常反映仕途失意的情绪,在宗教信仰观念上西方诗宗教气氛牧浓而中国诗参佛求仙的情愫不时流露,在人与自在的关系方面西方是积极享受自然的态度而中国则消极闭世多于主动回归,当然也不管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究竟是什么,是大家都关心的议题,根据北京清华大学徐葆耕教授的说法,大学精神至少有三个特点:一、耻不如人。二、讲究科学。三、重视实干。后二者大家一定很能了解,我不想在这里解释,关于耻不如人,是指中国在过去曾经受过世界强权所欺侮,现在情况当然改善了,但是很多方面,清华人认为中国人比不上西方国家,因此清华大学在“知耻近乎勇”的鼓励之下,会更特别努力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近世来华西方人的视野里,中国人的形象有理想化的与妖魔化的、美好的与丑陋的、可钦可佩的与令人恐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传奇阶段、崇华阶段、蔑视阶段、困惑阶段。此外还因观察者身份、角色或经历的差异而导致“中国人形象”的变化,如教士的“理想化”与商人的“妖魔化”的差异。两种中国人形象的差异还与作为复合体的中国民族特性本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性情即使从某些食物上也是能看出区别的。例如西方的比萨饼与东方的包子:比萨饼所有的“内容”都是平铺直叙、摆放在面饼上的,什么口味一望便知。而包子则不然。包子的外貌基本一致,而包子里面具体的“内容”,我们称之为“馅”,到底是什么口味的馅,是“馅”还是“陷”,不亲口尝尝是不会知道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因其关注"人"的价值,特别是对人的意志、自由、欲望等非理性精神的关注,具有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浓厚的时代气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对人的哲学理解有着深刻的批判精神,这使得它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视界,但又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危机。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人的价值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在指出其可取之处,也要坦诚其理论的缺陷和危机。  相似文献   

20.
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西方近现代文化转型所引起的文化震荡的产物,是人们在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动摇、崩溃过程中较早的一次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尝试。因为它是尝试,所以具有很多矛盾性、荒谬性;同时,又因为它较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又开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观念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