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存储在传统纸介质中的信息很难有效保存、检索和利用,将这些信息资源数字化只能靠规模化的生产。本主要阐述海量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中提高效率和控制质量的方法:用互补型识别核心多数表决进行二次分类重构新的识别系统,多路查改,错误植入。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提供知识化。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海量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资源的统一标准和分类检索,信息安全问题,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常广炎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11):137-138
数字图书馆是以大量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优质的数字资源能够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数字资源涉及的数据类型具有多样性,数据量的规模是海量数据,海量数据的组织、存储和备份是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数字图书馆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Internet的不断普及,图书馆信息资源电子化、数字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高校图书馆不仅大量购进电子文献,而且也在将自己的特色馆藏数字化。不少图书馆中的数字化资源都是以T B为单位的海量信息。同时,存储技术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发展,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英语教育也不例外。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海量的英语教育资源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信息,也给其利用带来了新问题。为提升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和利用效率,对其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是规范化、合理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敦煌石窟数字化海量数据在实际工作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为海量数据无差错传输技术,在敦煌石窟数字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敦煌石窟海量数据无差错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了开发出实用性强的软件,首先针对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工作流程、分析摄影采集、图像处理和数据存储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敦煌石窟海量数据无差错传输系统的需求;其次,设计了敦煌石窟海量数据传输校验方案,针对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工作流程提出了层级式校验,依据该校验思想,设计了数据校验的整体框架并做了优化,最后设计出数据传输校验的详细模型,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最后,基于上述方案,设计并实现了敦煌石窟海量数据无差错传输系统,利用 VisualStudio2010开发平台、C++程序开发语言完成系统的开发。此系统已在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图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必经之路,数字化建设应注重信息资源的收藏转换,并且有效的将数据转化为商品,收藏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多渠道的电子文献保障体系,强化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开展信息技能远程教学,研制系统管理、网络实现及平台设计等项目,应成为建设初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文献从传统纸制信息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面对海量文献信息要做到资源快速搜索,二次文献开发是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搜索重要举措,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改善现阶段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规划不合理、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业务应用分散、用户使用困难的现状,本文以引进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KINGOSOFT)对学院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为背景,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技术架构及数据资源的传递共享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做好数字化校园顶层设计,提供平台与接口标准,达到信息分享、打破数据信息限制,通过统一的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是数字化校园管理和教学发展必然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慧课堂的日益普及,急需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视频服务系统,提供丰富海量的视频信息资源、个性化的视频服务、教与学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通过实践调查和文献分析,基于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对视频服务的需求,设计实现了面向智慧课堂教与学服务的视频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MVC模式,基于ThinkPHP高性能框架开发,基于角色实现了海量视频信息资源的智能检索,用户个性化视频推荐和图形化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智慧课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的教与学环境和信息资源服务,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平台缺失和信息资源受限问题。实践应用与课堂调查表明,教师更关注视频信息资源的便捷获取与灵活发布、学情智能分析,学生更偏爱视频学习与立体化交互,基于平台的分组讨论与汇报,汇聚了师生智慧,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多维学习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1.
从建设高水平公共研究平台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了平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平台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也赋予高中语文教学以新任务。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学校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创新实践,在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平台的互动讨论功能,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全动态的思想碰撞中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强大的网络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即时反馈功能和学习过程的保存功能,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改革实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和高效。  相似文献   

13.
根据信息化建设高速高效特点,提出一个新型的信息发布模式。"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短信平台设计"课题组设计的短信平台主要为高校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各个子系统提供短信收发功能,还提供了家校联系、会议通知、信息查询、紧急通知的短信群发和点对点单发功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网络学习平台的特点和功能需求,在探讨Agent和多Agent技术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Agent技术引入平台模型的设计中,构建出了基于多Agent的三层结构的网络学习平台模型,并对模型的总体结构和多Agent学习代理的设计及功能作了详细说明。该学习平台模型具有智能程度高、灵活性好、自主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社会支持平台的构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大学生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社会支持平台也成为现今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体育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平台、授课内容、育人方法及教学环境对大学生社会支持平台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植入式"体育课程通过加强学生身心锻炼,拓宽学生的社会支持平台,最后达到提高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备系统之一,高校的校园网平台的建立,为学生管理系统提供了基本的硬件平台,以B/S为主的信息化软件平台是当前的大势所趋,J2EE体系结构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用来满足无需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LabVIEW软件平台下,利用具有通用USB接口的摄像头开发图像实时采集与处理的虚拟仪器系统.在LabVIEW软件平台下,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驱动通用摄像头完成图像采集;同时,利用LabVIEW在PC机上进行图像处理和显示.该系统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FX2N-20GM定位模块的定位精度高及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设计基于三菱PLC和定位模块的三轴步进运动平台软硬件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说明三轴运动平台运用模块化的定位系统设计具有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强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Cell BE为一个异构多核并行处理架构,具有超高速通信能力,能够有效地提供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在分析与研究Cell BE的硬件架构、并行编程环境与模型的基础上,选取PS3为主机,构建一个CellBE高性能计算实验平台。通过选取相关的硬件设备,在构建好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构建系统与软件平台。通过在实验平台上运行高性能计算应用程序,来对平台进行实验测试。以求解多体问题的计算为平台实验应用程序,将四叉树计算初始化过程算法在Cell BE实验平台上实现,并进行运行测试。在不同的粒子数实验规模下的计算时间结果表明,在Cell BE平台上获得了较高的对CPU的加速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how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transfer knowledge through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nternet platform. A PBL Internet platform was provided to 33 sophomor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a 6-week teaching experiment. A survey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were research instruments. The findings include: 1) factual, conceptual and process knowledge are the major types of knowledge and the sourc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KT) include students, instructors and industries, but may be acquired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problem-solving needs; 2) students’ KT includes highly experienced tacit knowledge and more concrete explicit knowledge; 3)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six domains of using the PBL Internet platform all show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cluding the platform, the platform instructors, the platform mobility, online interaction, the PBL and the platform interface mechanism of students’ perceptions; 4) the capability and the willingness for KT in instructors, industries and students all have som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K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