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就是故事;而这些故事,自人类行为有文字记载以来就大部分埋藏在浩瀚的档案文献中。什么是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就是讲故事,就是把过去人类经历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现在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卢嘉毅 《今传媒》2011,(4):92-94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式,不仅仅只是提供消遣与娱乐的工具,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传达,甚至可以看成是对于当代社会思潮、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冷战时期好莱坞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文化研究以及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去探讨冷战时期科幻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和焦虑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冷战史新研究"时代的到来,冷战史档案的收集和利用也呈现出新特点:网络数字档案替代传统纸质档案,地方档案的利用初露端倪,档案利用和研究中的"美国中心"地位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4.
石玮 《今传媒》2011,19(3):38-39
通过对解密美国档案的分析,运用传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针对冷战早期杜鲁门政府对美国国内新闻媒体进行的操控手段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季鹏 《大观周刊》2011,(22):277-277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美、苏等国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从此美苏两国在阿一条战壕里共同抗击法西斯,最终同盟国赢得了胜利。战后,世界人民无不对世界和平,民主以及民族解放报以强烈的渴望。然而,美苏两国爆发冷战,在二战的洗礼中形成两大超级大国迅速反目成仇由同盟走向对立,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解体使冷战宣告终结,这种形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以及美国所面临威胁的本质。从正面角度看,俄美紧张关系的缓和大幅降低了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核冲突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联的解体也对美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对俄罗斯核武器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尤其是在1991年8月以失败告终的政变期间对该问题更为关注。对美国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不再表现为大规模的有计划军事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伊始,爵士作为文化冷战的秘密武器,为挽回美国形象和争夺人心立下汗马功劳。作为代表性著作,《爵士大使玩转冷战》论述了美国国务院20世纪50—70年代赞助的爵士巡演。民权运动的白热化扩大了对爵士的投资。爵士的挪用机制在一次次的运转中,被美国机会主义转化为历届政府的危机公关,产生了政治的功用。美国身份政治卷入全球冷战再度激荡,在被保守主义认作异己之物加以排斥的爵士乐上,标记为一次次转型阵痛的身份操演。音乐家接受这份国家投资,将其视作民权运动胜利的象征,并投身这场为国而战与自我解放的多声部文化实践。爵士也经历了“主流化”之话语嬗变。  相似文献   

8.
孙明阳 《大观周刊》2011,(37):47-47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9.
李玲玲 《视听》2016,(11):39-41
2015年的两部后冷战间谍影片《王牌特工》和《碟中谍5》,呈现出父性话语由被解构到重建的流变趋势。"父性话语"的解构呈现出身份危机的表征,但其实质是间谍片对父亲所代表的冷战价值体系的清算。而"父性话语"的重建,实质则指涉2011年歼灭本·拉登后对抗恐怖主义的巨大胜利带来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中、俄、伊朗组成“邪恶轴心”,想在欧亚大陆做大、将现有国际秩序推倒重来的说法,纯粹是;令战思维的延续,是西方新保守主义想要树立新的“假想敌”。  相似文献   

11.
吉尔·莱波尔的新书《如果/那么:机械拟态公司是如何创造未来的》揭开了一个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神秘公司的面纱。该公司集中了一批社科精英,试图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开发一款能模拟甚至操纵人类行为的程序。它好比冷战时期的“剑桥分析”、脸书或谷歌,影响力渗透到总统大选、国防部、种族暴乱事件甚至越南战争的走向中,对美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预示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每项决定都受到算法的操纵。本书通过深挖和再现这段秘史,一点点将20世纪中叶的“因”和21世纪初的“果”连接起来。历史或许无法回答“如果/那么”这样的问题,不过可以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屠珍 《航空档案》2004,(2):67-68
冷战时期,前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对抗,这种对抗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前苏联为了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常常选择航空节和国外航展等重大时机,突然展示新型战机,故意炫耀其航空实力,以振奋本国民心,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13.
14.
金点强 《出版参考》2010,(12):26-27
前不久,俄美两国在维也纳国际机场的停机坪,完成了两国冷战后最大规模的间谍互换。美国用刚刚抓获的10名俄罗斯间谍,换得了4名为美国工作被监禁的俄罗斯人,其戏剧性的过程如同一部间谍大片。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三个历史阶段的相互对照中,发现了二者水乳交融的关系,并论述了这种关系的必然性,启示人们充分重视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各自的发展,推动整个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滕帅 《兰台世界》2012,(14):14-15
英国外交档案为中国冷战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第一手资料,为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文献基础。它的利用不仅为中国冷战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还可以纠正以往冷战史研究中的错误观点,还原真实。  相似文献   

17.
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是传播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对这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拉斯韦尔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背景,揭示了他对两种意识形态对立以及由此引发战争可能性的强调,认为该文堪称美国传播学的冷战宣言。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2日,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新共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衰落的迷思》的文章,是他新出版的著作《美国缔造的世界》(The World America Made,Alfred A.Knopf,2012)的一部分。之所以提出卡根发表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美国三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的100篇关于邪教“法轮功”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美国新闻记者深受冷战思维和文化霸权的影响,在对“法轮功”的报道中采取双重标准,将“法轮功”与自由、民主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以美化“法轮功”和抵制中国政府对邪教的合法取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