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迷玲 《大观周刊》2012,(33):290-290
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有了问题,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问题,才能发现规律,有了问题,才有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发现问题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理论起于问题,发现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图书情报学界还未看到专门论述如何发现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从理论、实践、图书馆学教学三个途径中发现问题。结果表明,问题处处存在,只有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就可能发现问题。这三条基本途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实践是源泉,理论研究是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和思维的保障,教学是手段。发现问题是十分困难的,有时需要多种途径同时作用才能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内心感觉压力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专家说:进入21世纪后,人类已由关注躯体疾病进入到关注心理疾病时期。很多人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诉说、可供交流、获得疏导的地方,而广播心理健康节目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本文以笔者主持、策划《轻轻告诉我》为例,谈谈如何办好办活广播心理健康节目。要善于掌握时机心理问题常常是因为人们的心理失衡造成的。心理节目抓住大众心理失衡的时机,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根源才能引起关注,节目才有可听性。在选题和直播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住社会的需求时机和受众的咨询时机。比如节假日之后,选做"节日心理综合征"主题;妇女节当  相似文献   

4.
钟杏珍 《大观周刊》2011,(30):182-182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和教材的使用正是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而实施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状况。只有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学生才有实践,才有体验,才有创新,才有收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赵玉芳 《大观周刊》2011,(44):181-181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失误和纰漏,反思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反思和与同事探讨的过程之中,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一,对教学工作的困难认识不足,没有耐心;其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缺少爱心;其三,对数学教学的特点把握不好,不够细心;其四,对数学教学的目的理解不清,不务根本。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同样的新闻事件,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主持人分析起来,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很精彩,很有吸引力;而有些人的表达却言之无物,很平庸,甚至俗不可耐?其背后的主要因素是主持人发现能力上的差别.这些都需要职业化的发现能力.而这种发现能力必须建立在对新闻事件及背景的深入了解和对局势的正确把握上.这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记者素质.能够从纷繁的细节中发现问题的主要方面,从而沿着正确的途径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真正对节目的内容编排了然于胸,做到言之有物、内容精练.  相似文献   

7.
学理性问题质疑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归纳推理的必然性,它不一定有满意的答案。现实性问题包括图书馆学本身问题和跨学科问题。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全过程包括发现、提出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等五个环节,涉及问题本身、问题(域)的演变两个层面。提出问题不一定比解决问题重要。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8.
郁青 《图书馆界》1999,(3):29-35
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图书馆学研究中意义重大.图书馆学的问题存在于图书馆实践活动和图书馆学理论中.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一、关心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实践活动;二、认真工作,勤于思考,不放过异常;三、注意各种分歧、不一致的理论和观点;四、应用逻辑方法;五、运用辩证法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3,(1):218-2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人对“问题”的看法,指出了疑是学习的源头,一个人只有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才能善于发现问题,然后才能孜孜以求地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创造性人才的特征。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谢在斌 《大观周刊》2013,(5):200-201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角,教师讲解,学生边听边思考,是一贯的教学模式,很少有让学生自己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的尝试。高中数学课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并且还发展了自己的探究性思维。近几年,在工作中笔者听了不少探究性的教学课堂,也积极进行探究性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邵桂 《新闻界》2007,(1):122-122,90
主体是在不断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发现客体的,没有发现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客体。新闻是主体认识客体并有所发现的成果,因此,新闻写作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力。  相似文献   

12.
郭萍 《大观周刊》2012,(23):258-259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实现课堂教师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内涵,为适应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化学课堂提问有助于促进师生课堂交流,成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覃风芹 《大观周刊》2011,(21):115-116,113
基于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发现学习法,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发现学习法的定义,探讨了其在新课标下英语教学中的一般教学程序,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说明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其一定的利弊,同时提出了采用该方法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在采用该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伟 《大观周刊》2012,(41):291-291
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本文着重从问题情境教学,论述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常见策略及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学术论文始于问题,探讨学术论文的研究问题,为揭示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实现基于问题的学术论文知识发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2015-2020年间图书情报领域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为数据源,随机抽取1 000篇论文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对题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学术论文的研究问题类型、结构,归纳学术论文类型与其包含研究问题类型和数量关系,以及一篇学术论文多个研究问题的关系与结构形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包含的研究问题在类型和数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篇学术论文通常包含一个以上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个数与问题导向个数具有相关性;一篇学术论文内部研究问题间具有因果、递进等关系,呈现线性、树状、网状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6.
论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玲 《大观周刊》2011,(16):205-205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内容问题化。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问题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来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韩亚辉 《大观周刊》2012,(46):346-346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怎样才能提出学生能够组织回答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问题呢?必须做到:教学目标为课程标准服务;处理好已知和未知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述问题要清晰。教师只有设计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去探究、去学习。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大观周刊》2012,(34):321-321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我对这个科目有了很深的感情,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但语文教学中还有好多值得我们进不得地方。面对如此现状,不得不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习作教学的症结究竟何在?写作教学如何才能行之有效?从习作教学的客观过程看,我认为当前的习作教学有以下几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普适GIS要求提供无所不在和透明的空间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针对普适GIS中的服务发现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中间件的普适GIS应用框架,简化了服务发现的实现过程;然后给出了一种使用类任务状态描述的服务发现协议,解决了无线自组网络中的服务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清平 《大观周刊》2013,(4):190-19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过程。使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了什么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与培养创新人才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本文从问题意识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了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