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5,(9):60-60
烹制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时,在旺火、热锅油温高时将菜下锅,并以菜下锅就有“啪”的响声为好,全都煸炒透时适量放盐,炒出来的菜肴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2.
孟杰 《大观周刊》2012,(24):258-25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菜肴的营养成分搭配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优良的烹调工艺会影响到蔬菜营养的成分。本文就是依据几种常见的蔬菜,在不同的烹调工艺下表现出不同的营养成分,将这些营养成分和原料进行比较,体现出烹调工艺影响到蔬菜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
自助餐根据标准不同,其档次也相差很大。但一般的自助餐的布置、用料及菜品的种类大多是西餐中的焖、烩、煮类菜肴,再配上些沙拉、面包、甜点、饮料作为辅助。高档的烧菜比重较少,甚至没有。如自助餐的标准较高,餐厅会安排厨师现场制作一些烤、烧类菜品,客人现点现食,以保证火候和新鲜程度。据考,自助餐的真正起源是八至十一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时的海盗们每有所措获的时候,就要由海盗头头出面,大宴群盗,以示庆贺。但海盗们不熟悉也不习惯当时中西欧吃西餐的繁文缛节,于是便独出心裁,发明了这种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  相似文献   

4.
要烹调可口的菜肴,厨师最离不开的调料就是味精;要创造精美的诗文,作者最需掌握的技巧则是比兴。比兴,在一般读者眼里,只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法而已;但在执著写作的骚人墨客看来,它却是“精神菜肴”的调味剂,是诗文创作的“味精”。通过它神奇而又灵妙的调和作用,总能将“精神菜肴”的诗文作品调和得脍炙人口,佳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即将走进新世纪的时候,科技新闻必将成为科技报纸的主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波澜壮阔发展的今天,报纸的版面“寸土寸金”,写作短小精悍的科技新闻,是时代对科技记者的要求。写好科技消息,一要让人读得懂,二是引起人们的兴趣,至少应给人留下印象。做到这两条固然还有许多工作,但很重要的一环是不断改革和提高科技新闻背景写作的质量。笔者认为,写一篇科技消息仿佛做一道菜,既要选料,又要注意火候。只有这样,才能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许多名店名厨在菜肴上桌之后,往往还会给顾客介绍这道菜的来历、…  相似文献   

6.
包海波  张亮 《大观周刊》2012,(2):214-214,216
本文浅论烹调技术的基本功及各环节烹调技法,如:选料、加工、切配、火候、调味、摊贩料、勺工等等来研究烹饪技术的功效。随着人们对美食的讲究,做到日新月异,使中华烹调技法远远流长,有利于新时期所需,必须苦练基本功,才能真正弄清各种烹调技法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操作的异同、制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滇菜能不能成为一个大系,能不能在中国美食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凭着访食之旅的经验,凭着品尝过的美味,以及和全国各地其它美食的比较,我们认为滇菜是丰富的,有特色的,是有条件成为一个大系的。但具体到菜肴品种,烹制方法,地方特色我们感到资料还不充分,说服力还不强,这就需要对滇菜进行一个全面的普查和调研工作,包括历史和现状以及发展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拿出令自己和美食一族信服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味道江湖》是一本关于吃和怎样吃的书.它介绍了一些名贵、秘制菜肴的做法和调料配制秘诀,让读者在家也能做出高水准的菜品.该书设置情节,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告诉读者有关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菜肴的历史典故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14,(25):34-35
美食大巴黎地区是全世界米其林星级餐厅第二多的都会区。比较具有特色的食品有:青蛙腿、炖鸡、法国蜗牛。法国许多菜肴往往是用地名或人名来命名的,如“里昂土豆”“马赛鱼汤”。按烹调风格而言,法国菜肴可分为三大主流派系:古典法国菜派系、家常法国菜派系、新派法国菜派系。  相似文献   

10.
食品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消费品,也是广告摄影最常见的拍摄题材。但有经验的摄影师都承认,食品是最难拍摄的物品之一。很多食品菜肴在室内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其色泽和质感,因此,摄影师必须在拍摄前做认真而细致的准备,待食品菜肴烹调上桌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才能保持其原始的色、香和味。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34):70-70
日本料理是世界公认的烹调最为一丝不苟的国际美食,而“红叶”是我所见的最为专业的日本料理店。50种寿司、20种刺身、10余种日式烤品、炖品、天妇罗、酱汤……200余种日式菜品.是云南从未有过的最齐全的日本料理。从日本最推崇的生马肉到真正的深海金枪鱼,从古老传统的明太鱼到时尚的马哈鱼,只要你知道的,红叶就可以做到。从装修到服务,从菜肴到器皿,都是最地道的日式风格,甚至服务员还可以用地道的日语与你交流。如果你要了解真正的日本美食文化,“红叶”是你最值得信任的老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对于摄影者来说,任何新闻事件一经发生,不再重复,不像文字记者一样可利用事后采访以及推理想象、外围挖掘等弥补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身入事件发生现场。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是动态演化过程,要抓取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瞬间,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件运动趋势,练就意到手到的功夫。有人曾这样打比喻:摄影者抓机会的本领,应超过烹调师煎鸡蛋的绝活儿。不老不嫩,色正味香的煎鸡蛋让人嗅之涎水欲滴,视之胃口大增。新闻摄影对瞬间火候把握,难度数倍于煎鸡蛋,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挽回。回忆历届“荷赛”获奖作品,多数是摄影大师凭借高超…  相似文献   

13.
新闻炒作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炒作,很简单的比喻,把炒作比作是“炒饭炒菜”,那么望文生义,炒作就是反复炒动,添油加醋,任意配置材料,注意烹调火候,讲究色香味型,还要尽量让食客满意。  相似文献   

14.
版权超市     
日式料理(日)玲木登纪子 著 书中将日式菜肴分为煎、煮、炸、蒸、泡,并一一详细介绍,既有日本风格,又有国际性,还有各种小窍门。书中配有各种菜肴的彩图及其制作方法,并附有料理用具的选择和鱼肉、蔬菜的烹调方祛。本书图文并茂,生动详实,是一部学习烹饪、了解日本料理的好书。  相似文献   

15.
李萱 《青年记者》2008,(8):99-100
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道菜肴,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同样的原料,不同厨师烹制出来的味道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菜肴,不同的上菜顺序、不同的荤素搭配给食客带来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能产生“1+1〉2”的传播效果,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6.
陶磊 《中国广播》2006,(8):9-11
“大力神杯”的争夺对于广大球迷来说是四年一回的足球大餐,在烹制大餐、包装蛋糕的过程中也是激流涌动、剑拔弩张,包括中国之声在内的全球众多媒体都在竭力为球迷打造一个零距离的世界杯足球赛场。理论上自人类掌握无线电技术起,信息的传播就开始以光速进行,而在媒体实际的运行中情况却远非  相似文献   

17.
陈允标 《新闻记者》2001,(12):60-60
大凡搞新闻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新闻最怕的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但作为一名基层的通讯员 ,碰到的题材大多往往是这类的芝麻、谷子。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就好比剩饭 ,吃在嘴里索然无味 ,写出来更没有生命力 ,自己觉得为难 ,编辑看了头疼 ,当然也就很少被采用。其实 ,只要掌握特点、火候 ,加好调料 ,剩饭也同样能变成“扬州蛋炒饭” ,吃在嘴里喷喷香。今年上半年 ,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华东版、《新华日报》上了5篇稿件 ,可以说都是炒的“剩饭” ,但由于掌握了特点、火候、配好了料 ,吃起来就有种别样的香味。抓住特点人常说 :“万家团聚 ,合…  相似文献   

18.
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道菜肴,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同样的原料,不同厨师烹制出来的味道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菜肴,不同的上菜顺序,不同的荤素搭配给食客带来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一套编排得当的电视新闻节目,能产生"1 1>2"的传播效果,而一档电视新闻是否能通过好的编排"抓住观众",考验的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9.
厨师的美妙,在于能用自己的手,将原本并不起眼的东西烹调成可口的菜肴;记者、编辑的功夫,在于能用自己的笔,将习以为常的素材组织起可读的报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编辑与厨师有相通之处。“色”:丰富一点一盘菜端上来,如果色彩搭配得好,红、白、黄、绿色彩缤纷,食客就会赏心悦目惊叹一声:畦,  相似文献   

20.
周晓虎 《大观周刊》2012,(51):216-216
海鲜菜,因原料新鲜、口味清淡,用涮、蒸、熏、炸、炖等多种烹调技法成莱后,其成莱鲜香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风味别致。本文笔者将自己多年来烹制海鲜菜的成果奉献给大家,请同行们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