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廷俊 《报刊之友》2014,(10):177-177
"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相似文献   

2.
正"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文大辞典》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即  相似文献   

3.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健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相似文献   

4.
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曾任国子监典籍.一生精力用于讲学、著书和编修方志.所著<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但不同的方面正如章学诚所言"吾于史学,盖有天授,自信发凡起例,务为后世开山.而人乃拟吾于刘知几,不知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修,吾议一家著述,截然分途,不相入也. ……  相似文献   

6.
(原文) 呜呼!盛衷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②,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④;燕王,吾所立⑤,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⑥,而皆背晋以归桨。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⑧,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⑨,请其矢,盛以锦囊,(?)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⑩。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1),函梁君臣之首(12),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13),天下已定,一走夜呼(14),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警天断发(14),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16),而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编辑、创作的结合(续)彭阜民上篇中我提出上乘翻译工作者应力求做到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较熟练地掌握译出与译入语;具有与译语相关的古今的、实际的、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第一、第二点是基本的,第三点则要求更高。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今知...  相似文献   

8.
“……夫爱其乡矣,乡何由而保?告之曰:必爱尔国以保尔乡。则爱其乡者必爱其国;爱其国者始于爱其乡……使国人而人人怀一乡土志也,展册一读,乡土宛然在目,虽重洋万里之外,吾知其怆然泪下,念其祖国,媚外之心决不复存。则乡土志之研究也易而收功也……”谁能料想,这流畅的文言散文出自于白话文大师老舍先生手笔。  相似文献   

9.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10.
那天,《无极县志》总编刘宗诚打来电话说:你见到3月22日《燕赵都市报》“时事凝眸”版上的《朱基言论录》了没有,其中录有朱总理喜欢一条古训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明。廉则威。”对于这天的《燕赵都市报》我还真的没有注意。找来细读才知道这家报纸是摘自《特区文摘》。朱总理喜欢的这条古训,在十几年前已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1980年吧,听说无极县人民政府院内扔着一块方石,石上有字,我与朋友占国、归国去看,才知上面的文字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眼吾公。谦则吏不敢慢;公…  相似文献   

11.
选好一把手     
高深 《出版参考》2009,(4):12-12
用人之道,学问很深。 汉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相似文献   

12.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朱熹《论语集注》:征,证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1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如浩瀚之海洋,无边无际,一个人无法知道一切,记住一切。词书则是供人随时查阅的工具书,是一切求知的人的良师益友。所以,古今中外,特别是近代,都十分重视词书的编纂出版工作。我国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实行文化专制,大搞虚无主义,“读书无用论”也发展到“词书无用论”。我们在几年前开始组织  相似文献   

14.
庄子九篇     
生也有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五十八字) 人生有限而智识无穷,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的智识,岂非枉费心机?明知如此,还要苦苦追求,那就更加无谓了。做好事不必求名,做坏事不要弄到判刑,凡事都要依常理而行,这样身心便不会劳瘁,能够顺乎自然地生活了。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  相似文献   

15.
子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乎;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相似文献   

16.
酒故     
苗子曰:吾友杨宪益博士。沉湎曲蘖,嗜威士忌如命,而赐之以佳名曰“苏格兰茶”,益讳言酒也。吾夫敢以直谏尽友道:因集古酒人荒诞之事以进之,题曰《酒故》,纪故实也。宪益阅此,殆会心笑,而嗤之曰:老头不可教也!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或科研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同志这样问:"我们想在经济史方面做些研究工作,应当如何插手呢?怎样才能搞出一点成果来呢?"每当思考这类问话的时候,对我自己来说,也象对经济史的研究工作经受了一次考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确非易事,必须通过一些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一点成果或效益.下面我想谈两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齐家而后国治也." 一、特殊年代的曾氏家族  相似文献   

19.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①寒署不溃。出之烨然②,玉质而金色③。置于市,贾十倍④,人争鬻之⑤。予贸得其一⑥,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⑦。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⑧,将以实笾豆⑨,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街外以惑愚瞽也⑩?甚矣哉为欺也(11)!。卖者笑曰:“吾业是(12)有年矣。吾赖是以食(13)吾躯。吾售之,人取  相似文献   

20.
《重订宋诗正体》四卷,内夹《明诗正体》两叶,都是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大黑口,宽帘纹竹纸印,写刻本.知是同时刊本,两叶明诗为最初装册时误入的.书本古旧,首尾无序跋,又无牌记,也不见选家姓名,因疑前后有脱叶,或为旧时书估夺去,冒充元椠以索取善价亦未可知.此书见嘉靖时人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并介绍选家意旨称:"新喻符观以《宋诗略萃》、《文鉴》散载各集,撮其三体(笔者按指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三体)精要,以举世宗唐尚元,语人曰'吾为宋人立赤帜矣'."由知符氏别有《唐诗正体》七卷、《元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