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福荣 《大观周刊》2013,(6):286-286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何上好音乐课.使其充满时尚的活力.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们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话题。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追求真、善、美。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新闻语料真实、内容丰富、语音标准、用词规范.并且含有实用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动态,是一种非常好的英语学习素材。本文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新闻中出现的语言、图像、声音、视频等符号资源进行新闻语篇的意义再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进行多模态教学,与文本形成连贯的整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按阅读的行为特征将阅读分为视觉阅读和听觉阅读,早期阅读以朗读为主,具有出声和互动的特点,是视听阅读同时进行的多维阅读方式。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改变促使了阅读的演变,分化出了视觉阅读和听觉阅读这种单维的阅读方式。一直以来视觉阅读都占据主体,而听觉阅读则处于次要位置,直到近几年听觉阅读获得了迅速发展。文章在视觉阅读与听觉阅读对比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听觉阅读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结合、以视为主的独特个性和突出优势备受观众青昧。以屏幕形象为主,辅以声音、文字及音响效果等手段的电视新闻.成功地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具有以画面和声音同时作用于视感官和听感官的功能。观众收看电视新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拍摄于现场的丰富画面.随着播音员的解说,人们的“听觉”才开始启动。如果电视新闻画面构图优美,景别适当,语言生动,音响和谐,就会给人一种愉悦感、兴奋感,观众就会兴致勃勃地看下去,而相反画面呆板、不连贯,景别缺乏变化,语言苍白干枯.观众就会产生厌恶心理而不愿继续看下去,这里关涉电视新闻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5.
电视在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视觉创新和视觉探索之后,正在面临着“听觉时代”的到来。电视的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电视一词的英语单词(Tele—vision)由Tele(远方的)和Vision(视觉)组成,显而易见,电视最初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视觉的层面上。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电视是声画结合的传播手段,是视觉功效和听觉功效同时实现的大众媒体。而视觉始终是电视传媒区别于其它传媒的主要特征,是电视的基础传播功能,听觉是附着于视觉的辅助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6.
Ⅰ、英语社团活动的目的一、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能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美国教育学博士珍妮特·沃斯(1999)通过实验和研究认为,最好的学习体系是简单的,甚至是充满乐趣的。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对美国、香港和日本5300名学生进行测试后得出结论,普通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构成为:动觉学习(移动、触摸、行动等)获得37%,视觉学习(阅读、图片等)获得29%,听觉学习(声音、音乐  相似文献   

7.
音像档案是运用活动连续的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表达和传播信息,有着文字、摄影无法比拟的优点,可以同时刺激和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提高感知效率。实验表明.人们若仅靠听觉接受信息,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日后能保持10%;若仅靠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日后能保持20%;若综合  相似文献   

8.
郑静丹 《大观周刊》2012,(4):170-170
电视录像集音响、图像于一体,能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息,同时它传递信息容量大、强度高,能以活动的图像逼真地、系统地表现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过程,它直观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录像搬进课堂,用于小学生作文指导,其目的是通过运用录像给学生提供形象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间接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霞 《大观周刊》2011,(35):166-166
1以境养情: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 设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达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的效果。恰当地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彭艳 《大观周刊》2013,(3):229-23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不仅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聆听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杨松 《记者摇篮》2010,(7):48-48
诗意是对情感的纯粹的表达,它需要通过实际的介质来实现,如一台晚会中视觉上的和谐优美,听觉上的绕梁余音。“声”带来了听觉的诠释,“色”、“光”、“影”则带来了视觉的冲击,这两者都是对晚会主题的表述。强烈的诗意和散文色彩,会给人们带来欣赏的喜悦和美的艺术享受。一个给观众以美感的电视晚会,更应该富有诗意。  相似文献   

12.
电视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作用于观众的感知,视觉和听觉构成了电视语言的两大要素,它们的相互配合,构成了电视语言系统,即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复合语言。其中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是靠具有形象特征的画面进行信息传递、叙述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感觉补偿是指人的某种感觉能力丧失后,为适应生活需要,使其他感觉的能力获得突出的发展,以资补偿。例如,盲人丧失视觉,但其听、触、嗅觉会得到特别发展。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刊登加拿大一项新研究发现,先天耳聋者可能会突出发展一种超级视觉,以弥补听力丧失的缺憾。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大脑如同错综复杂的电网,为适应听力丧失的现实,大脑内部会发生电线重接。通常负责声音的大脑区域会学习使用视觉完成与听觉相同的任务。在神经连接尚未成形的生命早期,如果某种  相似文献   

14.
广播通讯的标题,是靠电波传播给听众的.由于听觉不同于视觉.广播通讯的标题在遣词用语、文采风格等方面.都要具有广播特色。  相似文献   

15.
陈忆澄 《现代传播》2023,(3):125-132
中国网络文学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类型化的道路,视觉和听觉的感官机制在中国网络文学向传媒艺术改编中的角力,形成了“视觉中心”和“听觉转向”的发展趋势。在视觉的压制和听觉的抵抗中,可读的文学同时成为可看的文学、可听的文学,中国网络文学向传媒艺术改编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学生产向跨媒介生产的转型过程。视觉和听觉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孤立隔绝的,两者能够相互补偿,但始终处于不平衡和非均质的状态,存在着物理性的感官裂缝。在互联网对媒介的集成作用中,中国网络文学向传媒艺术的改编借助“文本间性”和“媒介间性”,以复合文本形态弥合了这种裂缝,并实现了特定文本形态之间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过渡。  相似文献   

16.
重视利用馆藏外语视听资料培养外语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莉 《图书馆杂志》2001,20(11):37-39
外语视听资料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读者学习外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视听环境,提高了外语学习的形象、视觉和听觉传递信息的效果。外语视听馆藏主要包括音带、像带、CD、VCD 和CD-ROM 等。按语言功能可分为音标、会话、听力、词汇和阅读等类型。按应用功能可分为教材、应试、商务、文学、实用、娱乐、检索等类。馆藏外语视听资  相似文献   

17.
谭维 《出版广角》2006,(9):60-61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页码设计已经由原来传统单一的静态视觉模式向有听觉、动态效果的方向发展。未来它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又会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视听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淼 《记者摇篮》2009,(3):61-61
电视必须依赖其独特的语言系统来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它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作用于观众的感知系统的。视觉和听觉构成了电视语言的两大要素,两大要素相互调配,便构成了电视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19.
“晨曦微露,晨风习习,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伴随着鸟鸣鸡叫,几位儿童欢声笑语地由远处炊烟微起的山庄中走来……” 在这一组美妙的电视画面中,线条、色彩、影调构成了基本的视觉效果,由弱渐起的舒缓音乐伴随着音效使得画面栩栩如生,令观众从视觉听觉中加深了理解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 这种视觉的“画”与听觉的“声”结合相融的实体就是电视的本质。任何时候,电视都是以听觉视觉的综合作为传播与接受的手段。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视觉效果的美与真,忽视了听觉效果给视觉效果带来的冲击力。我们知道电视屏幕是平面的,要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多维的世界,是很难令人满意的,而立体的、多层次的音乐与二维空间的结合,却能丰富观众的视野和想象力。某些外国学者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在电视方面,目前是视觉第一,听觉第二,但将来的电视,听觉可能是第一,而视觉是属于附属的东西了。”这样的论点或许有些偏颇,但它说明了听觉效果在电视艺术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声音,电视将会回到“无声”时代。而就是那个离我们远去的“无声电影”时代,也是音乐配合画面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字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开始回归,然而视觉霸权逐渐渗透到听觉的传统领域,也就是流行音乐之中。当前呈井喷式发展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也开始摒弃视觉文化霸权,呼唤听觉文化的觉醒。本文通过分析听觉文化发展面临着感性偷悦与理性思维的失衡、视听失和以及听与被听的矛盾激化等困境,开始寻找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听觉文化的真正转向,从而为实现当前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