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集电视连续剧《平民大总统》集中反映了孙中山于1911年武昌起义获胜之后在南京创建民国的伟绩。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这一题材尚属首例,可以说填补了辛亥革命题材文艺创作的一个空白点,这是值得赞许的。关于孙中山创建民国的伟绩,从毛泽东同志到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2.
武昌起义也称辛亥革命,主要指1911年3月广州起义到1912年4月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事件过程。狭义是指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1月中华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这  相似文献   

3.
进入《孙中山纪念馆》,我们首先感到的是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它引导我们进入了百年前辛亥革命那一段辉煌的历史之路.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10月10日,倡导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第二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眼前出现了孙中山的兄长孙眉的照片.是他资助孙中山远赴火奴鲁鲁今称夏威夷的地方.那是1879年,孙中山17岁.档案资料中记录了孙中山自己的心情:"始建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以原清两江总督署为总统府,以煦园中的西花厅为总统办公室。孙中山就职后,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关于部长人选的激烈争论早在武昌起义后的1912年12月3日,各省代表会在汉口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曾明确规定中央政府设立5个部,为外交部、内务部、财政部、军务部、交通部。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国公报》是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所出版的最早的报纸之一种.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一日,首义领导人集会,决定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设立军政府.同月十六日,军政府就创办了这个《公报》.刊登在创刊号上的《本报出版章程》声称:"本报暂为军政府军务部附设机关,故定名中华民国公报."报纸还根据上述会议决定,改宣统三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本报出版章程》写明:"本报设主任员二人,编辑员十人,校对员四人,发行员二人,庶务员二人,会计员二人."该报实际的编制和人事情况我们还不甚了解.据某些书刊记载: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11,(10):4-5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缅怀辛亥革命先驱和弘扬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纪念地。1911年武昌起义前后,革命党人在北京和周边地区组织和发动了多次刺杀和起义,直捣清廷,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孙中山曾三次来到北京,留下宝贵的革命遗产。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值此武昌首义9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特色档案专辑.从档案中选取了鲜见的一组图片再现那段伟大的历史,同时,我们还从<民风>杂志选取了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冯天瑜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谁打响辛亥武昌起义第-枪"和辛亥武昌首义轶闻两文,以缅怀先烈,鼓舞人们发扬"敢为天下之先,敢于夺取胜利"的首义精神,建设好文明富裕的新湖北.  相似文献   

8.
殷晓章 《档案天地》2011,(10):24-26
在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首义中,河南籍的徐万年因组织策动新军起义,又亲自率队参战,功绩卓著,被列为甲级功臣。他两次被授予将军府参军,孙中山还委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就连列宁也与他通过信。这样一个功名显赫的辛亥元勋,却一直甘愿过着贫苦生活。1954年,徐万年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谨以此篇纪念...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加速清王朝覆灭的关键,促成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为纪念辛亥百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近日推出了一部以图片为主的纪念性书籍《1911》。  相似文献   

10.
黄花岗烈士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辛亥广州起义殉难者情形,广州黄花岗烈士墓碑文及官私史书均有记载,但详略不尽一致,现将本室所藏国民党政府“国史馆”汇制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义表》公布于众,以供研究。表中所列烈士别号、年岁、职业、就义情形、地点、时间等,以及未列碑五位烈士情况,均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所不载。它对于研究辛亥先烈和中华民国史事,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已建立海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海军起义反清,配合岸上的陆军起义,为革命的成功补益良多。张怿伯所著《辛亥海军举义记》,记载了海军起义的过程。作者当时为北洋海军海琛号巡洋舰的正电官(电台台长),因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策动舰队官兵起义,担任了号召、策划、联络的角色,是整个起义的灵魂人物。本书写于1940年,封面为牛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一代报人张季鸾先生,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反清活动,编辑《夏声》、《陕北》和《民立报》,为民主革命奔走呐喊,大造舆论。武昌起义后,先生积极参加创建民国活动,并曾应孙中山先生之邀,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  相似文献   

13.
100年来,各种关于辛亥"武昌首义"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汗牛充栋,笔者在创作50多万字的《首义警事》时就接触了大量此类作品。但如此让我仅凭听觉就震撼激动的"武昌首义",则非湖北广电总台生活频道创作演播的广播剧《武昌首义》莫属。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辛亥武昌首义在民国开国史上意义的日益张大,熊秉坤关于工八营起事的表述逐渐发生变化。改变的一个关键点是,熊秉坤1914车7月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在一次聚会上,孙中山指着熊秉坤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  相似文献   

15.
书香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一书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电影剧组独家授权的小说完整版。本书真实展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林觉民、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风云人物,精彩再现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档案馆现存清末民初广东各海关档案内,有几十份辛亥革命与黄花岗起义的文件和数万字的情报。这批档案记述了黄花岗起义与广东独立的具体过程,反映了清廷的对策和武昌起义后广东军政府及商人支援武昌政府的情形;并反映了帝国主义通过海关抵制辛亥革命和广东军政府对帝国主义的政策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为积极筹备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武汉市档案局一方面加强辛亥首义档案史料的收集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编辑画册、汇编史料等形式主动参与有关筹备工作。日前,市档案馆收集到一批与辛亥首义相关的档案史料177件,不少档案文献弥足珍贵,填补了武汉市有关辛亥首义文献空白。此次收集到的文献有: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1902、1903年)出版的《汉口日报》;光绪、宣统年问的《湖北官报》(含1905年创刊号);  相似文献   

18.
闫朦 《兰台世界》2012,(22):13-14
1911年辛亥革命是在孙中山同盟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发生的。是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党人首举义旗推翻了清王朝在武昌的统治,建立了湖北军政府。之后,各省党人闻讯纷纷响应,短短一个月内,湘、陕、浙、苏、黔、皖、桂、闽、粤等十余省和上海相继起义宣布独立,这些战争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陕西起义与战争有着不同于其他省份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云南是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而张文光组织发动的腾越起义,则是云南辛亥革命的先锋,它吹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号角,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胜利的第一枪. 腾越起义的成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云南辛亥革命的进程,省城昆明继腾越起义三天之后,发动了"重九起义",全省各地也积极响应,纷纷反正.腾越起义为云南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了首功,为有力地声援和促进了全国的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了首功,有力地声授和促进了全国的辛亥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20.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之后50多天时间里,全国大部分省区先后响应,宣布起义或独立,纷纷脱离清朝统治,迅速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江苏地区从11月4日松江府光复开始,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至次年2月11日徐州府光复为止,陆续完成了光复。由于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江苏各地的光复也呈现出武力光复、和平光复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