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课间增加5分钟是否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推进,课间10分钟的作息制度已经显示出某些弊端,我们认为应该给课间增加5分钟,改为15分钟。课间10分钟的弊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间10分钟有以下弊端:1.半数以上的学生因为课间时间短而不出教学楼,身心得不到休整。下课铃响之后,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候,教师走出教室,学生坐下收起本堂课的用书和笔记,再拿出下节课的书本,就需要近3分钟。然后才能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上下楼还得占用5分钟。这样,一个班内常常有近半数的学生不出教室,得不到阳光的沐浴,无法参加兴趣活动,眼睛也得不到调…  相似文献   

2.
李北宏 《现代教学》2011,(10):49-49
有这么一个案例: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东张西望”一词造句。一个男生是这样写的:“课间,我走出教室,在走廊里东张西望。”课间10分钟时间是学生享受休息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3.
课间俗话     
课间俗话吴语课间10分钟这个时间挺有意思:倒上的一杯水烫得不能喝,一等晾凉了,预备铃也响了,立刻吐出烫得舌头发麻的一口水,匆匆挟起教案,抓着粉笔,赶往教室。虽然课间10分钟倒的水烫得喝不成,但老师和老师们之间的话还是能说上几句的。“哎!我腌的咸菜怎么...  相似文献   

4.
<正>课间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经过了课堂上严肃、紧张的40分钟左右的学习,在课间应该允许学生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而校园也应呈现出一道充满活力的亮丽风景线:学生自由活动时奔跑跳跃的身影和时时传来的欢声笑语……可是,据2023年10月31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刊载的《除了上厕所不能随意活动?——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一文反映,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除喝水和上厕所外,均不能走出教室活动,甚至不能随意离开座位。  相似文献   

5.
课间,在我国有多种称谓,包括课间休息、课间活动、课间文化等等,其实质都是指学校课与课之间的间隙,持续时间10分钟,上午一般都会有一个大课间,持续时间20-30分钟,而学生在这段时间里的生活即是课间生活。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课间生活离不开成人的监管,这也是中外许多研究课间的学者们的共识。监管的内容主要涉及:安全问题,防止出现攻击行为和欺凌事件;场地问题,学生课间活动的场地无非是教室、楼道和操场,各个地方都要  相似文献   

6.
大课间操和体育活动课是小学作息制度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主要措施。一、大课间操活动近年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们传统的课间操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决定实行“大课间操活动”,时间由原来的十五分钟延长为二十五分钟,具体安排如下:上午第二节课后,仍然先做眼保健操,然后要求学生全部走出教室,到各自做操的规定区域自由选择所喜爱的各种课间体育娱乐活动。内容以我们提倡的课间“一打”(打沙包)、“三跳”(跳长、短绳,跳皮筋,跳集体舞)活动为主,也有的利用场地上的器械开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07,(3):11-12
下课铃声响过后,操场上仍然空荡荡的,只在教室走廊里看到孩子们打打闹闹的身影。学校在课间10分钟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的做法被家长喻为“圈养”。上海某网站做过一项调查,70%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圈养”。  相似文献   

8.
课间,在我国有多种称谓,包括课间休息、课间活动、课间文化等等,其实质都是指学校课与课之间的间隙,持续时间10分钟,上午一般都会有一个大课间,持续时间20-30分钟,而学生在这段时间里的生活即是课间生活。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时代》2013,(4):38-39
有一种快乐,短暂又宝贵;有一种期盼,咱每天都要经历。没错,就是我们课间10分钟!耐心有序地走出教室后,你想更高效地用好这幸福10分钟吗?快快对号入座,寻找适合你的安全物语吧!  相似文献   

10.
女儿上一年级时,有一次课间由于太贪玩没有听到上课的铃声.更没有意识到课间10分钟早已经过去,等她意识到而赶回教室时,课已经上到了一半(一节课只有30分钟)。老师为了“惩罚”她,就没收了她辛苦得来的8张奖片。因此,她没能第一个“入队”,也因此,她牢记了“还要上课”还要有“时间概念”。想一想,女儿也够“冤枉”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学生来说,课间十分钟显得十分重要,如何科学利用课间十分钟呢?心理学上有过“倒摄抑制”理论,说的是后面过强的记忆,会抑制前面的记忆,因此像一些同学那样一下课就疯玩疯闹肯定不行,这样过强的刺激,只会使上一堂课的内容化为乌有。专家认为不妨将课间十分钟分成“343”三个阶段,做到科学消费这十分钟。即前3分钟回味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总结,如果有不懂的疑难问题,最好现场向老师询问,力争当场解决。中间4分钟,由于此时教室空气污浊不堪,且大脑经过一轮“轰炸”,已显得十分疲惫,这时走出教室,活动活动身心,显得十分必要。可以适…  相似文献   

12.
等一等     
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我喜欢“等一等”。 1.进教室前,等一等。 当我捧着课本走到教室前的时候,我会等一等。等教室里静下来才轻轻走进去。因为,此时,学生还没有走出课间的亢奋状态。或者还有几个学生因为课间发生的小事情正在做最后的“协商”……此时,教室里的状态,一定不适宜上课,我不如等一等,也许三秒,也许五秒。但是,学生会迅速地进入状态,因为他们也期待新的一课平静地到来。  相似文献   

13.
现 象场景一下课了,老师走出了教室。除了三五个学生急急忙忙去了趟厕所外,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埋头做作业。在这里,上课与下课已经没有什么不同。说是课堂作业,但真正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时间很少,而交作业又不能延迟,只好在课间10分钟争分夺秒。作业,直到第二节课下课,他们才做完作业回到座位。 声音学生的苦水学生甲:读小学时就听说初中作业多,那时还不大相信。现在进了初中,才知道作业多得像山像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每天8节正课,再加早晚自习共3节,上得人晕头转向。课间10分钟全部用来做作业,根本做不完。晚上回家后,家庭作业常常…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1.课间活动有多长课间活动主要是指课间休息时间以及学生提前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是固定的,以每天上、下午各三次课间休息、每个课间10分钟计算,全天就是60分钟。小学生提前进校的时间虽不相同,但是,上、下午合计至少是30分钟。所以,小学生每天的课间活动时间实际在90分钟以上。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中有个著名的"迷宫现象":设想一个教师带着一个学生走迷宫。教师对迷宫很熟悉,能很快地在3分钟内走出迷宫。学生紧跟着教师,也在3分钟内走出了迷宫。现在教师站在迷宫外,让这名学生单独进入迷宫,这名学生能不能在3分钟内走出迷宫呢?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这名学生在3分钟内走不出迷宫,甚至30分钟、3个小时,他也走不出迷宫。这名学生为什么走不出迷宫?显然,教师带领他走迷宫时,他只是被动地、机械地跟随,并没有在教师引领时主动找到并掌握走出迷宫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课间活动该不该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间活动有多长 课间活动主要是指课间休息时间以及学生提前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是固定的,以每天上、下午各三次课间休息、每个课间10分钟计算,全天就是60分钟.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中师三年级的学生。回顾进校以来的学习和生活,简直和中学没有什么两样。每天近七小时的上课时间,一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虽然每周有五节自习课,但学校规定不得走出教室。即使能走出教室,我们又能到那里去呢?阅览室每每座无虚席,报纸杂志一抢而空,每天又只开放四十五分钟。事实上,不少老师也很想把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和琴房打开,把自习课和晚自修放给学生安排,但校领导总不放心,担心这样会乱套。领导的  相似文献   

18.
<正>命题预测有媒体反映,有些学校的课间十分钟是静悄悄的,学生不能下楼活动,不能高声说话、跑跳……如若违反,被发现就要扣分;也有很多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走出教室,走上操场,尽情撒欢、撒“野”……这则材料唤起了你对“课间”的哪些回忆或思考?请你以《课间十分钟》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9.
<正>一、学校行政管理与机构设置——围绕课程1.有序的走班走校进入美国高中各学校,与国内高中最大的差别是学生没有固定行政班,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人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表,每天按照课程表走班走校上课。课间大约只有6—7分钟,但学生在走班上课中匆忙而又井然有序,很少有迟到、早退或缺席现象,教室内和走廊也看不到学生凌乱的杂物和垃圾,看不到学生在课间的嬉笑吵闹。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但课堂秩序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散漫、自由。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事实】时间:2006年9月2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地点:2007届初三(3)班教室。第一节下课后,教室里比较热闹,有些学生在抓紧时间做作业,有几个学生在吃剩下的早点,教室后面几排的五六个男生在热烈地交谈着、争论着。原来他们在谈论上海社保案的相关情况。很快,课间10分钟过去了,第二节课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