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北说书文化源远流长,几度变迁,成为我国几千年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在阐述陕北说书文化的特点和变迁的基础上,从陕北的地域环境、说书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社会政治影响等影响因素来对陕北说书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存现象,人类文明的恒久因素.民族文化也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的.民俗旅游的介入,加速了民族文化变迁的进程.分析那些民俗旅游中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开发民俗旅游和正确看待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各民族文化交融逐渐加剧这一推力之下,在很多国家、民族都实现了现代化或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文化现象的变容走向了趋同模式,而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物质文化的变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透过变化分析导致的因素包括: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极大促进;社区小环境、社会大环境及语言观念的深人影响;家庭期望的直接鼓励;宗教文化因素的淡化和现代理想信念的强势;通讯与传媒因素的助推;学校环境与教育的核心力量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影响的机制主要是指:在文化变迁与学校德育的运行过程中,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要素之间由于某种机理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和运作方式.其影响的机制特点主要体现在自发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要素与系统的统一、整合性与协调性的统一、自觉性与能动性的统一4个方面.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变迁的特征即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渗透、德育理念的提升、德育目的的调控、德育课程的优化、德育制度的建构5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6.
7.
论新时期大学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滨州师专学报》2002,18(1):86-89,94
以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以来的大学文化发展进行综述评析,揭示大学文化各阶段的现象特征,探求其演化的内在轨迹,论证大学文化变迁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媒文化在晚清实现了向现代化的飞跃,在读者群体、发行数量、经营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传媒文化的许多特征,其打破了单纯作为栽体文化的功用和范畴,直接参与到清末社会文化活动中,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开启民智,文化的大众化形成,社会风气的营造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文化变迁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两种并行不悖的文化变迁现象,即文化的冲突与趋同,它对各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体系在这背景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演变,期间虽因冲突而带来一定的价值观危机,但必将有利于现代人文认知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以历史时期河南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并不多,但与河南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水利开发工程、土地的利用及整治、森林植被的变迁、灾荒饥馑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因社会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制约,藏传佛教的影响,长期与周围藏族往来等原因,蒙古族自身原有的传统民族文化发生改变,许多表层文化现象如服饰、饮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已基本与当地藏族相同。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和蒙古族群众开始蒙古语教育复兴工作,试图通过制度化的教育有效传承蒙古族文化,然而这一工作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蒙古语的学习陷入困境。本文以此为案例,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河南蒙古语教育发展状况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喀喇沁旗蒙古族人口中,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者的比例不到总人数的0.6%。1921~1936年间出生的70~85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从蒙古语向蒙古语和汉语双语过渡的时代;1938~1950年间出生的55~68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双语并用时代;1951~1990年间出生的17~55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转用汉语的时代。据推算,再过20年左右,喀喇沁旗将不存在实质上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对语言转换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政治归属、经济开发、人口流动、发展教育、通婚等。  相似文献   

13.
游牧化是蒙古民族的传统化,完善于13世纪初。随着生存环境和生业方式的变化,蒙古民族这一本土化在与他族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迁。蒙元时期蒙古化进入了鼎盛时期,多元化的共生和蒙汉化的适应是其变化的主题;明清时期。蒙藏化的融合和满蒙化的综合,使蒙古化进入了低落和转型期;清末,外力的冲击和内力的涌动,揭开了蒙古化现代化的序幕,从而奠定了蒙古民族现代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拥有独特的茶文化,茶饮历史与茶马贸易史源远流长。蒙古族茶饮功能丰富,茶的种类多,不但有大量外来的本味茶,还有本土化的风味茶。烹制茶饮使用的器具与工艺独特,茶俗富有民族特色,茶礼内涵深厚。通过对蒙古族茶饮习俗养成、茶叶贸易历史演进、茶饮种类演变的追溯,对独特的制茶工艺,丰富的茶礼、茶俗的梳理,可以领悟到蒙古族茶文化在中华饮食文化园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商业插图在内容题材和表现风格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技术因素来讲,工具及材料的发展、复制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的发展均对商业插图有影响。同时,传统文化和商业文化对插图具有直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蒙古民族服饰选用大气、庄重的白色、蓝色、红色作为服饰的基本色,配以鲜亮的金黄色,表现了蒙古民族豁达、率真、开朗的性格。服饰的面料、色彩、图案、设计反映了蒙古族服饰崇尚自然之美、注重和谐的风尚。丰富的服饰种类、华贵的服饰风格,形制由左衽变为右衽的过程,体现蒙古民族服饰在发展中注重兼容并蓄的特征,通过蒙古民族服饰作为信物的载体,传递出恪守信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浅析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白食即各种奶制品;红食即各种肉制食品。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在品尝食品时,再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蒙古舞创作中的萨满文化遗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同原始万物有灵论并无二致,其广泛性和持久渗透性的表现形态之一,是半个世纪以来蒙古舞创作中涌动着的萨满化遗韵。《安代舞》、《鼓舞》、《格日乐》等当代蒙古族舞蹈都折射出萨满教尊敬每一个生命就是尊敬自然界的“行为追求体系”。认识蒙古舞对萨满教“功能动作”的借用发展、复现演变、阐释性发挥和创新,有助于开拓蒙古舞创作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相似文献   

19.
豫东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丰厚,作为粮食主产区,豫东的农村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时刻,如何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品味与生活质量,是值得思索的问题。豫东农村的文化传统在历史的影响下是丰富多彩的,让文化转变成产业,在自己的土地上,传承文化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是最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那达慕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那达慕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那达慕文化发展思路:那达慕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视角的不断变化和扩大;那达慕的项目应在学校体育中得到规范和发展;加强那达慕科学理论研究;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大力宣传全面推广和普及那达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