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排调》: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余嘉锡说:“凡以二名同言者,如其字平仄不同,而非有一定之先后,如夏商、孔颜之类,则必以平声居先,仄声居后,此乃顺乎声音自然,在未有四声之前,固已如此,故言‘王葛’、‘驴马’,不言‘葛王’、‘马驴’,本不以先后为胜负也。如公谷、苏李、嵇阮、邢魏、徐庚、燕许、王孟、韩柳、元白、温李之类。”(《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792页。)准此,《楚辞》中兰蕙、兰芷、荃蕙、草木、云霓、霰雪、鸾…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是徐震堮先生给我们留下的研究晋宋语言、文学的一部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拜读之余,笔者觉得该书个别条目的句读尚可商榷,谨记二则,就教于方家。 1、《卷上·言语》(第68页):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  相似文献   

3.
桓公入蜀     
桓公~①入蜀,至三峡中,部伍~②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③岸哀号~④,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⑤其人。(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相似文献   

4.
屋下架屋     
庾仲初~①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②,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③,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④,都下~⑤纸为之贵。谢太傅~⑥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⑦。"(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99年版)  相似文献   

5.
<正>1.《〈世说新语〉二则》,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选文。编者注曰:"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那么,何谓"志人小说"?这就隔膜了。"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其中"志人"这  相似文献   

6.
余嘉锡先生治学谨严,夙所心仪。先生晚年撰录《世说新语笺疏》,已由中华书局出版。采择精详,持论允当,洵为后学津梁。惟先生撰录止于一九五三年,且偏重证史,于刘孝标注之涉及玄言者,笺疏从略;勾稽故籍,亦偶有遗穗可拾。兹就平时朋友讲论及钞撮所得,略加别择,于《文学篇》得十四条,可补笺疏之所未录。体例一遵余先生之旧,以见愿学之意。凡《世说新语·文学篇》札记(一)(二)已引述者不重出。一、郑玄在马融门下条侯外庐谓马融、郑玄为魏晋清谈之先驱,以其兼通诸子百家之言,不以儒学自限  相似文献   

7.
一、《唐才子传》卷八《司空图》云:“图,咸通十年归绍仁榜进士。”陈尚君先生在此条下作补正云:“《五代史阙文》:‘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知图为一举登第。原笺未引。”(《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437页)按:司空图曾有过科场失意的经历。其《榜下》诗云:“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全唐诗》卷六三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可见,司空图并非“一举登第”,陈先生的说法有误。二、《唐才子传》卷九《许棠》云:“初作《洞庭》诗,脍炙时口,号‘许洞庭’云。”周祖譔、吴在庆…  相似文献   

8.
东汉王符《潜夫论》目前较好的注本为《潜夫论笺校正》(东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本文考辨了《潜夫论》中的“微察”一词,对前贤的看法提出己见。《边议》:“夫此诚明君之所微察也,而圣主之所独断。”按:其中“微察”和“独断”相对成文,皆为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9.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57-57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山越围太守陈寅夕,夕寅击破之。"其时徽州属丹阳郡。山越是居住在先秦百越地区,以山区为根据地,汉、越二族劳动人民共同反抗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山  相似文献   

10.
《尔雅·释言》:“爰,於也。”《小雅·斯干》:“爰居爰处,爰笑爰语。”郑玄笺:“爰,於也。於是居,於是处,於是笑,於是语。言诸寝之中,皆可安乐。”郑氏解释这两句诗,妥当顺畅。但他笺《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云:“爰,於也。今於何居乎?於何处乎?於何丧其马乎?”同样是“爰居爰处”,郑玄却作了不同的解释。朱熹似乎看到了郑笺的矛盾,故他在注释《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相似文献   

11.
屋下架屋     
庾仲初~①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②,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③,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④,都下~⑤纸为之贵。谢太傅~⑥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⑦。"(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99年版)【注释】①庾仲初:庾阐,字仲初,东晋人。②庾亮:东晋大臣,其妹为明帝皇后。③名价:称道、评价。④写:抄。⑤都下: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⑥谢太傅: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赠太傅。⑦俭狭:少而窄。  相似文献   

12.
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蜀川”,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作“蜀州”,一些唐诗读物也将“蜀川”写作“蜀州”。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第1版):崇州市,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古蜀国地。西汉置江原县,属蜀郡。成(汉)玉衡二年(公元312年)置汉原郡,为郡治。南朝梁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先生主持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史记》,是目前学界最通行的本子。该书自1959年出版以来,只在1982年修订过一次,其中的标点问题在所难免。笔者发现该书存在未被方家论及的标点问题十例:与史实不符之例;当断不断之例;不当断而断之例;当属上而属下之例;当属下而属上之例;误解文义之例;文字无着落之例;不合古注之例;未加书名号之例;缺主语之例。  相似文献   

14.
近来重温《论语》,先后阅渎了朱熹《论语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四书章句集注》本,下简称中华版《集注》)、杨伯峻《沦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下简称中华版《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巴蜀书社1985年版,下简称巴蜀版《新解》)、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下简称巴蜀版《注译》)等。出于职业习惯与教学之需,遇有标点可疑或可商之处,辄随手录之。今选取20例,依《论语》各篇顺序次第先后,且注明各书页数,以便复核。古书标点,乃至纤至细之事,断句固不可错,标点符号亦须准确。笔者所论,无涉是书之微旨大义,所谓“不贤者识小”耳。或有以是为非者,方家是正焉。  相似文献   

15.
《东华录》为蒋良骐所编纂,自清代乾隆以降,本无异议。但今人史学论著中,有改作“蒋良骥”者。如陈象恭《谈清实录和清史稿》(载《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62年,中华书局第1版)和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198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那么,究竟“骐”、“骥”孰是?抑或本为一人? 按蒋良骐,《清史列传》与《清史稿》均无传。《东华录》题“湘源蒋良骐”。“湘源”清时为  相似文献   

16.
氓(《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注为“忠厚的样子”可也。王力先生《古代汉语》、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同。此本毛传“敦厚之貌”也。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戏笑貌”,林庚、冯沅君先生《中国历代诗歌选》“笑嘻嘻地”,程俊英、蒋见元先生《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嘻笑貌。《韩诗》蚩作嗤”,亦可。朱  相似文献   

17.
“陵阳”究系何方 ?宋洪兴祖注 :在“前汉丹阳郡”。后世学者多承此说。而当今学者多持否定态度 ,认为“屈原行踪未必至此。”但是 ,若以江神神话为线索 ,就会发现 ,江神 (大波之神 )陵阳国侯 (阳侯 )就是江神奇相 ,也就是奇相所身兼的湘君。可见 ,江湘之神奇相的别名“陵阳国侯”(阳侯 )之居不在安徽陵阳山 ,而在湖南湘山。因此 ,先秦陵阳 ,就是后世岳阳。  相似文献   

18.
《为郑冲劝晋王笺》作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阮籍的全部诗文中,《为郑冲劝晋王笺》是政治意味最浓厚最明朗的一篇,历来认为作于他去世的那一年即景元四年(263).今人为阮集作注,亦无异辞,如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版)、郭光《阮籍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皆然,关于阮籍的年谱、评传之类,亦多持此说.  相似文献   

19.
去学剑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1982年版295页。以下只注页数) 以上三家无注。谨按:《汉书·项籍传》记此事为:“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梁怒之。” (中华书局标点本1796页)《汉书》两用“去”字,表义明确。《史记》少用其一,易生“去学剑”之歧义。  相似文献   

20.
读《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四期后,收益甚多。但发现其中有些资料似欠准确,试举二例,敬请指正: 一、《张衡传》的资料上说:张衡是“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这个材料可能引自课本的注释②,但未重新审核。张衡是河南人,我们河南的课本注释、资料解说应该说是可靠的。但查了一些材料,发觉这条注释、资料都是欠准确的.一九六○年的高中语文第五册《张衡传》注释②上,注的是:“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县。”当年五月份出版的《张衡》(中华书局本)一书介绍说:张衡出身于“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是否因为后来区县重又划分而有改变了呢?查一九七五年本《中国古代科学家史话·汉代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文,那上面介绍说:“张衡的家乡在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今河南南阳县城北五十里)。”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