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我国的广播剧发展遭遇瓶颈,很多电台纷纷减少甚至撤销了广播剧播出的栏目,而且压缩甚至停止了广播剧的生产。然而,一些电台仍在坚守广播剧这块领地,并在这块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深圳宝安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2003年迄今,深圳宝安台在儿童广播剧创作领域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的佳绩,在节目热播的前提下,进行动画片、连环画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宝安台不只积累了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的经验,同时为广播剧真正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为:这是一种“宝安现象”。在全国广播剧发展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可谓让苦苦寻觅的广播界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关注这一现象,并研讨我国广播剧“突围”的道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宝安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广播剧发展座谈会暨宝安广播剧创作现象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盂祥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国广播剧研完会会长安景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杨志东、中广协会维权部主任赵德全、深圳市宝安区宣传部部长李桦、深圳市广电集团宝安广电中心主任冯方明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本期“特别策划”,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摘取编辑了研讨会的部分内容,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走进会议现场,与各路专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广播剧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广播剧创作人员比较注重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广播剧创作的本土化,重点分析了广播剧实行本土化创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刘威 《新闻传播》2004,(8):49-4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儿童广播剧作品。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儿童广播剧的创作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听性完美结合的、让小听众拍手叫好的、难以忘怀的儿童广播剧精品还太少,还满足不了儿童的欣赏需求。笔者认为,目前儿童广播剧的创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王玮 《中国广播》2007,(8):22-23
广播剧创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谷,难有起色。业内人员在探讨其生存、发展时,总是从一些具体的剧目展开讨论,以图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目的。这总不免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广播剧年年评奖,年年有几部优秀的作品产生,但广播剧大局难有改观。笔者认为,广播剧生存之难,发展之痛,不在局部而在整体。故广播剧的生存发展之道在于战略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广播剧与著作权法规定的9类作品的比对,揭示出广播剧在我国著作权法律中“缺位”的不争事实。并进而从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范围等不同维度,分析了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差异及“缺位”给广播剧创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根据我国的立法和修改法律的途径和形式,提出了弥补广播剧“缺位”的法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7.
广播剧艺术区别于其他戏剧艺术的根本之点是有声无形。有声无形是广播剧的局限所在,也是它的优势所在。总之,是它的特征所在。取消了这一特征,也就没有广播剧这一艺术品种了。在广播剧的创作中,场景建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建构场景的唯一物质材料和手段是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舍此再没有别的物质材料和手段了。然而,多年来,对它的理论研究却甚少。本文拟结合我们创作《三国演义》广播连续剧的实践,对广播剧场景建构的美学特征,作一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坚 《视听纵横》2006,(2):97-99
广播剧的结构,与电影、电视剧和其他戏剧艺术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唯物辩证法来考察这个特殊性,分析出这个特殊性在广播剧创作中的特殊意义,将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广播剧的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一、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规律,看广播剧结构中使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就广播剧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他强调指出:“广播剧发展的当务之急,不是业务和理论研究,而是如何向电视剧学习,走市场的路子。出精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靠输血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一批示明确了当前广播剧创作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标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广播剧创作和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中宣部把广播剧列为精神明“五个一工程”奖以后,我省每届都有作品获奖,一届也没有落下过。这和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成立广播剧创作中心不无关系,同时,也是全省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与省电台的创作辉煌相比,省内各市级电台也积极尝试,录制了一批广播剧,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广播剧创作一直比较重视并有相当创作实力的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继前些年成功地推出了《心中的太阳》、《大山人》等作品之后,新作、力作频出,《热血英魂》、《菊坛雅韵》、《北风吹》三件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了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在广播剧普遍受到不应有的冷遇的状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品种之一,然而经过了六十年代初、中期和八十年代初、中期两次高潮之后,广播剧的生产走进了低谷,许多电台广播剧的生产出现了减产甚至停产。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广播剧,广播剧也获得了参加国家级评奖的权利,但广播剧的生产并没有得到如期的恢复,广播剧仍然困顿在低谷中而不能走向人们所希望的高潮,这是为什么?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子。广播剧剧本来源的枯竭,是广播剧困顿的致命原因。广播剧生产的本子来源有三:一是作家、剧作家创作,二是编辑改编,三是编辑自己创作。先说一,广播剧由…  相似文献   

12.
新小说派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法国崛起的一个新的小说创作流派,这一流派内的几位代表作家都创作过一改传统线性叙述故事发展的模式、形式独特、结构新颖、给人印象多义化的广播剧,这种取得超出国界成就的广播剧新形式,对我们的广播剧创作有现实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慧娟 《中国广播》2012,(11):67-69
目前我国广播剧已有长足发展,但在产量、质量、剧创作单位及专门的创作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阶段还明显存在种类单一、缺乏新意,题材陈旧、缺乏创意,播出时间有限等瓶颈。今后还需要加强广播剧专业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开发新的广播剧作品,注重广播剧品牌建设,联合新媒体,拓宽传播途径等.  相似文献   

14.
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历史……当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还方兴未艾之时,近两年来"微广播剧"又大张旗鼓登场了。微广播剧与传统广播剧是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剧,还是广播剧的新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产品?微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是什么?本文拟从与传统广播剧、与微博等网络产品的对比中对微广播剧作一些概念层面上的初步分析和梳理。这不是对已有的"微广播剧"做经验和实践上的理论总结,因为一则作品太少,二则这些作品之中有些作品算不算微广播剧还有待商榷;而是对微广播剧作学理和逻辑上的分析和正名,目的是期望对微广播剧的创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主题谋划是广播剧精品创作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源头工程。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剧创作中,立足广西本土资源,关注重大、深挖独特、以小题材展示大主题,讲好广西故事,实现了广播剧精品创作质与量的飞跃。本文从获奖作品的分析入手,从素材收集、主题提炼、剧情设置、音乐音效、手法创新等进行多角度分享。通过案例呈现,分享广播剧主题创作体验,探寻共性特征。在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广播剧精品的实践中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一、制约广播剧艺术创新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电视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自身空间受到了挑战,广播剧艺术也面临着生存困境,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广播媒体为寻求自身生存空间,节目播出形式发生变化,以全天直播、低成本节目制作方式适应市场需求,达成赢利目的,使制作复杂带有艺术特色的各类传统广播文艺节目包括制作成本比较高的广播剧艺术陷入低谷,各家电台的广播剧制作部门纷纷解体.时至今日,我国的广播节目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广播剧创作仍然回避,尤其对广播剧能否像电视剧那样在市场化传播模式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效作用产生怀疑,因此,广播剧艺术的发展依然处于缓慢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正>1996年1月,中宣部决定从第五届起,将广播剧纳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至今已整整十年。岁月匆匆,回首十年来所走过的广播剧创作之路,作为一个亲历者、参与者,笔者感慨顿多。广播剧作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品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曾影响和熏陶了一代代广播听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崛起,广播受到冷落, 广播剧一度陷入低谷。一些地方的广播剧队伍散了,广播剧播出的时间撤了。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广播剧的创作,广播剧开始复苏。全国各广播电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广播剧。福建电台借了这股东风,也创作了一大批广播剧。其中多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奖,成绩斐然。福建电台的获奖名次位居全国电台前五名。作为广播剧创作的小省,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今天回首往事,其艰辛与欢乐历历在目。此时,我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献给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1996年1月,当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的文件下达时,对我来说,是一片的茫然。福建电台虽然曾创作过不少广播剧,但已多年不生产,更不用说获奖了。“五个一工程”奖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主旋律题材应该是怎样的呢?其艺术的标准将如何把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1995年,福建省出了一个典型人物-温端生,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因热心助人而积劳猝死,其事迹十分感人。福建电台因报道他的事迹而获得福建广播新闻奖一等奖。时任分管广播剧创作的陈坦汶副台长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电台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方兴未艾,因为制作一部广播剧不仅能反映电台的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广播剧这一剧种又被重新列为中宣部组织实施的全国“五个—工程”奖的评奖范围。这个奖项是广播电视的最高荣誉,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最高奖。这一重要举措,调动了专业制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广播剧的创作和生产,使广播剧这项艺术作品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要谈的这个题目,是广播剧艺术个性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对广播剧艺术个性的全面思考。全面思考,就决不仅仅限于这一个角度了。广播剧的艺术个性,是在历史过程中渐渐显示出来的。从中国的情况看,广播剧脱胎于舞台话剧,是从舞台性质向广播剧性质的转化过程当中渐渐显示出它艺术的相对独立性的。我国广播剧,30年代初就产生了。初期广播剧的内在特点是很靠近舞台剧的,尽管它  相似文献   

20.
广播剧在我国算是迟开的花朵。虽然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一批著名的戏剧家(夏衍、洪深、熊佛西、于伶、孙瑜等)尝试过广播剧的创作,开垦了这块处女地,然而由于无线电技术的落后和其它种种原因,广播剧在旧中国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解放以后,一批有志于广播剧艺术的同志,他们在没有经验,也没有接受到前人遗产的情况下,靠自己动手干了起来,在实践中摸索广播剧的艺术规律,总结经验教训。经过三十年的艰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