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中,一般地说。动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楚辞·国殇》中“操吴戈兮被(披)犀甲”的“操”和“被”是直接支配“吴戈”和“犀甲”的,而“吴戈”和“犀甲”则受“操”和“被”的支配.这是容易理解的,然而有些动词.在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式代词,在形式上,这个名词或代词是作为它前面的动词宾语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这种动宾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十种形式.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中,当动词(或活用作动词的其它词)和名词(或代词、词组)紧密搭配组成动宾式时,从结构形式上看,两者似乎构成了动宾关系,但从意念上看,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关系.严格说来,一个动宾式词组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词直接支配后面的宾语,宾语直接受前面的动词支配时,它们才是真正的动宾关系.而在古代汉语中,动宾式词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就是说从意念上看不是真正的动宾关系,而是别的其它的关系.为示区别,有人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3.
动词和宾语从意义上看有各种关系,就主要方面说,宾语是动词涉及的对象、结果或处所,动词跟宾语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一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有些动词用法特殊,它后边跟着的代词或名词虽然作为宾语出现,但是动词和宾语并不发生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我们称这种动宾关系为特殊的动宾关系。对于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只能从动词的特殊用法上加以分析,而不能用省略的观点去理解。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可归纳为四种:(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动词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或代词,在形式上,这个名词或代词是作为动词的宾语而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按“使动”或“意动”的用法来理解。这种动词活用的方法叫“为(wei)动用法”。所谓“为动”,简单地说就是“为宾语动”。为动关系中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少数是及物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里,宾语一般由谓语动词来支配,其他非谓语动词则不能支配,但在古代汉语里,除了动词能支配宾语外,一些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都可临时改变词性充当谓语动词来支配宾语,我们称之为“词性活用”。在众多的词性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最为常见,因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大师生无不高度重视。遗憾的是,另外几种特殊的、古文阅读经常使用的动宾关系一直未能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给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和课外阅读带来了相当程度的理解障碍,它们就是:为动用法、对动用法…  相似文献   

6.
在古汉语中,动词的语法功能,一般作句子的谓语,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大多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跟现代汉语一般的动宾关系基本相同。但是,在古汉语中,述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即谓语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与它后面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的关系,而是表示使命和意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实词不同用法而形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不仅经常出现,而且也是教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的词江中,动宾式动词数量较少,普遍的看法是:动宾式动词在句法上一般不带宾语。但是作为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而且,现实语言生活也表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日渐趋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所构成句法形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除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外,还有: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者使宾语成为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使动关系;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动关系;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谓语动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或“向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向动关系;动词对宾语表示供给什么的供动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对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的意义关系非常复杂。一般的动宾关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或成果。但是还有许多动宾关系,宾语不是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或成果,这就是特殊的动宾关系。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情况也相当复杂。一般语法著作中所说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从动词和宾语的意义关系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动宾格式备受标题青睐指的是很多在通常行文中不能使用或很少使用的动宾格式在标题中却可以使用。陆俭明认为,“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里宾语有扩大的趋势。有的动词原先不能带宾语,但现在开始出现带宾语的情况。”[1]这趋势在标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语句中一般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在标题中可以带宾语,形容词、名词在标题中用作动词也可以带宾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标题对语言结构选择上的一种倾向,即倾向于选择动宾格式。这些特殊的动宾格式包括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名词动用带宾语、形容词动用带宾语、四言格式带宾语等。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大多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我们称它为一般的动宾关系,这和现代汉语没什么两样。但古代汉语中还有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在有这种关系的句子中,谓语动词或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它后面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表示使令、意谓、目的、对象等多种多样的关系,这许多关系主要是由实词的不同用法形成的。这些用法通常分为三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前二种在一般的古汉语语法著作中均可见到,只有为动用法很少论及。但为动用法在中学语文课本和常见的文言文中时有出现,一些人在阅读和翻译中碰到这种情况往往感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语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一般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即:在一个句子里,主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这种动作行为支配宾语,宾语是这种动作行为的对象。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齐师发出动作行为“伐”,“伐”的对象是“我”(鲁国),“我”受“伐”的支配。这种动宾关系是常见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动宾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某种特殊的关系,在意思的表达上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本文想结合中学文言文教学,谈谈古汉语的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要点动词的非谓语形式有三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 (一)不定式 1. 不定式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和不定式逻辑上构成主谓关系时,不定式往往用主动形式。 Have you got a key to unlock the door? (Akey unlocks the door) 2. 不定式和它前面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且又和该句主语构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不定式常用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一、在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古代汉语的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说来,跟现代汉语同样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动宾关系,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使动”和“意动”。后来,又有人提出了“为动”。这三种特殊动宾关系,一般语法论著中多有分析,无须赘述.除此之外,古汉语中还存在另一种类型的特殊动宾关系尚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很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动宾结构作动词,其后边不能再带宾语,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从语言现象看,为数不少的动宾式动词是自动词,后边不能再带宾语;从理论上说,动宾式动词的前一个语素在意义上已经支配过它后边的语素,因而整个动宾式动词就无力量再支配其他宾语了.可是,如果我们对这种语言现象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就会发现这个说法不够全面.首先,一个动词能否带宾语,不能单从形式上看,而应着重于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词的宾语及叙述句中与谓语动词没有施受关系的名词词语(或代词)叫做关系语,古代治语中充当动词关系语的名词带不带介词具有灵活性,由介词的宾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来确定和归纳介词的语法作用,介词使名动语义关系格式化显性化,抓住名动语义关系,分析介词的宾语与动词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古代汉语,掌握介词的语法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会慈 《广东教育》2005,(11):21-21
当先行词是时间或地点的名词时,要弄清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若是不及物的,用关系副词;若是及物动词,看是否已经有了宾语,若无宾语,用关系代词。如:  相似文献   

18.
动名词,由动词原形+ing构成,具有双重性,既有动词的某些特征和各种变化形式,又有名词的某些性质。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或定语,同时也能被副词修饰或者支配宾语。  相似文献   

19.
有的动宾结构中,动词的动作并不直接作用于它的宾语,宾语也不能成为动词支配的对象,而只对动词有一些附加或补充的意义,从而成为实质上的动补关系,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对具有这种性质的动宾结构(为跟表动宾关系的同形结构相区别,下文称表动补关系的动宾形式为“这种动宾结构”或简称“这种结构”),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卓有成  相似文献   

20.
田甜 《高中生之友》2013,(Z1):60-61
一、独立主格结构基本构成形式1.名词(代词)+现在分词:名词或代词通常是动作的执行者,与现在分词构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表示主动的或正在进行的动作。She ran up to me,her hair flying in the wind.2.名词(代词)+过去分词:名词或代词是动作的承受者,与过去分词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或系表结构,表示被动或已完成的动作。He was listening attentively in class,his eyes fixed onthe blackboard.3.名词(代词)+不定式:在"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