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场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是综合人盯人、区域联防战术的优点,发展和形成的防守战术体系。这种防守战术,既根据球的位置,又根据进攻队员分布情况,有组织地破坏对方进攻配合,积极创造近球区防守人数的优势,以多防少进行夹击围守和抢断球的机会,争取获球转守为攻。它是积极主动、攻击型的防守战术体系。一、全场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的特点:(一)综合性防守:区域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综合了区域联防和人盯人两种防守战术的优点,它  相似文献   

2.
2/3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是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的一种变形,它继承了全场区域紧逼防守的核心内容--中场夹击、积极抢断,是一种兼备攻击性、破坏性、谋略性,实战运用效果较好的篮球防守战术.将场地意识引用到2/3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中,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提高防守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关于围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抢是现代足球比赛中集体防守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积极的集体防守战术,它的最大特点是以人数上的多数在短暂的时间紧逼对方控制球队员以达到抢断或破坏对方进攻的目的。它体现了全攻全守型打  相似文献   

4.
一、战术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早已被公认是一项攻击性很强的防守战术。由于它综合了盯人和联防的优点,所以大家都想运用它。但要真正运用得富有成效还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近年来由于进攻的发展,常常出现一但前场防守不成功,后场就要以少防多的被动局面;由于身体、技术和集体配合一时还不能适应全场争夺的需要,在全场连续夹击时,常常会出现不仅对方没有产生错误,反到乱了自己防守阵脚的混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更好地击破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首先要对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特点和规律有充分的了解,并能针对性地根据本队情况组织各种进攻配合。在进攻中,场上五名队员思想要高度统一,行动要协调一致,尽量争取在对方未构成集体防守布局时,就迅速发动进攻。要求运动员善于在快速中摆脱防守,利用掩护、策应、传切、突分等配合,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对防守的压力,瓦解对方的士气,为进一步争得场上的主动权创造有利条件。一、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  相似文献   

6.
全场紧逼防守常使进攻队在试图向前推进过程中失球。也许最使一个教练感到难进的就是在本地球迷面前,他的球队竟不能把球推进到前场。在许多情况中,关键比赛中失利的球队,往往就是不能对付对方的全场紧逼防守。这种紧逼防守,通常是在成“死球”情况下,当进攻队在端线篮下准备发球时采用的。一些以防守见长的教练,还会利用多变性的综合防守战术来迷惑进攻队,  相似文献   

7.
在篮球比赛中,为了加强并积极防守,破坏对方快速突破,有从容的时间退守,固守投篮区,在不同阶段抓住时机变换不同防守战术,打乱对方的部署,我们设计了2-1-2半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早已被公认为是一项针对性强而富有攻击性的防守战术。从60年代以来,这种防守战术在世界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和日本很快出现了各种形式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战术.我国运动员亦早已掌握了这种防守战术.1964年我国前卫队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公安篮球赛时就曾使用过,他们在对苏、保、捷等强队的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进攻能力的不断增强,个人进攻技术的普遍提高,进攻时集体配合的多变,使防守显然落后于进攻。这样,对  相似文献   

9.
在这次比赛季节中,全场紧逼防守战术的运用要比以往更多。在对手投篮命中后,很多球队就运用全场紧逼防守,很多俱乐部队不时地运用它来改变比赛的节奏。也有许多队直到下半时开始才运用全场紧逼,以避免比赛中很早就造成过多的犯规。还有一些队则根据比赛的情况来运用全场紧逼的战术。 全场紧逼的方法变化很多。可以从严密的紧逼人盯人防守到1~2~1~1或2~2~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足球比赛中,一切进攻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突破防守达到射门的目的。攻方为了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通过积极的有目的的穿插跑位、扯动摆脱等手段突破防守。守方则采用紧逼丁抢夹击的防守打法,破坏对方的进攻,在禁区前组织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守屏障,不使对方越过“雷池”一步。间接二过一是攻方在进  相似文献   

11.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体系,是在各种不同防守战术形式有机组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防守战术体系。具有战术功能的完善、防守的攻击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在防守的针对性和对进攻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都比单一防守战术具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综合多变防守战术,体现出的是一种防御性和攻击性有机统一的现代篮球防守理念。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对进攻有着更强的制约和控制能力的先进的防守战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散打运动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两个人互为对手,采取踢、打、摔、拿及其攻防等技术,相互击打以制胜对手的徒手技击格斗运动。在散打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技战术、心理和身体素质,而战术的灵活运用则是取得比赛胜负的关键,文章对散打战术进行分析,浅析散打的战术训练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第23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上与对手的守转攻获球方式和进攻效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男篮由防守转入进攻的获球方式以抢获篮板球方式为最多,但二次进攻的外围得分却明显低于对手;进攻时犯规相对较多;在固定进攻战术配合方法和时机的选择及技术的合理运用上尚显不足。因此本文针对其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所有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对中国男篮与对手的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得分、后场篮板和封盖上占有较大优势,但前场篮板能力有待提高。与前4名中的其他3支球队相比,中国队出手次数明显低于对手,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技击概念是什么?是了解技击本身和建立技击与现代武术关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技击的构成要素,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技击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更将为明确现代技击概念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技击文本文献进行研究.阐明冷兵器时代军事背景下,技击是士兵练就的近距离手持器械的杀敌动作.其具备四要素:一、技击的获取过程是练就的,不是无意间的一个动作就能称为技击;二、技击的使用者是士兵,其彰显了技击的军事特征;三、技击的表现形式是近距离手持器械的动作,排斥了脱手类兵械的使用;四、技击的使用目的--杀敌.最后提出技击脱离军阵束缚以后,其使用者、表现形式和使用目的都出现了多元并存局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竞技武术散手攻防战术行动运用现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今竞技武术散手作为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其理论研究处在刚刚起步状态 ,对于战术的理论研究更是为数不多。仅鉴于一些传统战术的技击理论或参照一些国外搏击方面的资料 ,其研究层次则较为浅显。武术散手项目的发展已明显出现 ,理论滞后于技术的状况 ,再加上格斗对抗性项目整体的教材及理论研究与其它相群相比较 ,其理论研究的数量 ,质量也相差甚远。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际的录像统计工作 ,从对抗项目的攻防特性入手 ,将散手的战术行动分成 7种主要形式。通过比赛实际统计与观察 ,分析散手战术行动运用的特点 ,及产生的效果 ,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 ,为竞技散手训练朝着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方向发展 ,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女篮在第29届奥运会上主要比赛场次的防守技术进行统计并与前3名球队比较,结果表明:(1)中国女篮的协防、补防意识较差,防守判断能力不足,缺少积极的贴身防守,未能把握有效犯规的时机;(2)对个人进攻能力较强的球员未能有效控制,防守的强度较弱;(3)在面对力量型、对抗能力较强的球队时,防守篮板球获得率较低。中国女篮应发扬“快、灵”的技术特点,学习和借鉴欧美强队先进防守技术,方能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传控打法是足球中最常见的技术环节和战术体系,其具有密集性、速度感、复杂性特点,是构成足球赛事的基本动力。现代足球中的传切配合追求的是对空间的分割感以及人与球的流动性存在状态,它再现了群居动物性猎食者的狩猎范式。传控打法追求团队协作的极致形态,既蕴含一种反英雄主义元素,也高度宽容英雄主义式的表演。传控打法的核心是短传渗透,衍生形态是长传疾攻,最高境界是全攻全守,精华在于节奏之变化,因此具备了很强的观赏性,并展示出自然界中所有可移动物体的流动律则。传控打法演示的是人类的史前性生活范式,展示出自然世界自身的和谐性,足球由此而构建出相对独立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排球后排防守技术的演变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世文 《体育学刊》2004,11(4):130-131
力量排球再次成为进攻的主宰,势大力沉的扣球使防守,特别是后排防守捉襟见肘,异常被动,攻守出现失衡。这是由于进攻的长足进步和防守理念的陈旧和技术上的滞后所造成的。只有树立以动制动的防守理念,采用前进式的后排防守技术方法,才能使防守富有积极主动性,才能使防守技术简约化、实用化,以适应进攻发展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球和接发球前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乒乓球运动员实战中发球和接发球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认为发球和接发球前,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因此,在发球和接发球前必须有充分的战术准备及心理准备,发球应灵活多变,迷惑对方,接发球应消除紧张心理,猜测对方发球,对突发事件作到头脑冷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