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国两制”的涵义和基本内容以及《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目的、内容及现实意义的阐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一国两制”为“反分裂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反分裂法》以法律形式贯彻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分裂、促进统一为主旨,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心愿和坚强决心,是一部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此法从法律上贯彻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祖国和平统一指明了前景,也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反分裂国家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为了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央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当局加紧推行“台独”分裂活动,尤其是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等方式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所以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完全必要的。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相似文献   

3.
5月17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决非两个国家,这是历史和法律所证明的事实。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述了台湾的法律地位,驳斥“两国论”与“公投台湾前途论”这两种“台独”论调,并分析了《反分裂国家法》的特点及其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指出《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是指向“台独”分裂活动的法律武器。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体现。  相似文献   

5.
《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法律,它体现了维护台湾人民的福祉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台湾民意对台海局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台湾人民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力量。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争取台湾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反分裂国家法》--两岸和平与发展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前后,"台独"分子和外国反华势力制造了一些歪曲、诋毁该法的不实之词,诬蔑该法加剧了台海紧张局势、导致两岸关系倒退等.事实上,<反分裂国家法>无论对于祖国大陆还是台湾都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法律.它是维护两岸和平、亚太地区稳定的法律保障,是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共同繁荣的法律保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具有多方面的法律与事实依据.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特别立法,<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反分裂国家法》与《与台湾关系法》分别是两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台独”、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法治化的“两岸关系治理”.规范两岸交往关系的立法,成为实现两岸关系治理的必要条件.在两岸尚未统一的情况下,这种立法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各自立法,各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命令);二是签订两岸协议.这两种立法方式产生的规范性文件,都是中国的国内法.两岸协议是目前唯一在两岸均有法律效力的特殊国内法.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两岸协议应当成为两岸关系法治化的主要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0.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必要的、适时的。长期以来,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台独”分裂势力加紧推行“台独”分裂活动。在各种不断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应引起高度警惕的是,台湾当局妄图利用所谓“宪法”和“法律”形式,通过“公民投票”、“宪政改造”等方式,为实现“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目标提供所谓“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人士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实行“一国两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即大陆10多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说,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对立双方在统一后仍各自保留自己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共同繁荣。这一构想提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各方对“和平统一”均表赞许,但海外、特别是台湾方面有些人怀疑“一国两制”只是中共的诱饵,台湾若吞下这个诱饵,则“两制”仍将变为“一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西藏和平解放时就是“一国两制”,后来则变成“一国一制”。蒋经国生前曾亲自号召全体国民党员和台湾民众“从西藏悲剧中,吸取对付中共和谈攻势的教训。”迄今为止,台湾方面仍不时宣传“一国两制就是西藏模式”,认为它在本质上只不过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所制订的“和平解放战略”的翻版。另一方面,大陆的学者在论及“一国两制”时,普遍认为它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形成,对它与“和平解放”的关系则语焉不详。有些同志则顾虑让两制“长期不变”是否背离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对于确保“一国两制”的圆满成功也是一种潜在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曾登上"执政"舞台,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新的变数。基于"台独"势力猖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结合岛内的反"独"力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实践证明:两岸之间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继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之间的团结奋斗,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正确处理好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国家的统一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主流;现实生活中,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两岸绝非两国;从国际大局看,承认中国只有一个,是确保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国家和民族(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进...  相似文献   

14.
《反分裂国家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公布当天,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外交部即表示该法有利于巩固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之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此法可缓和两岸紧张气氛。古巴领导人表示,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截至4月3日,有几十个国家的政府和领导人分别发表声明或谈话,表示支持该法。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表示该法是全球华人的共同心声。众多海外媒体发表文章支持中国制定该法。美国中文报纸《侨报》发表社论指出,该法不仅凝聚了全民族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海峡两岸关系严峻已成不争的事实。我们与陈水扁及所有“台独”分裂势力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5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鲜明地提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五个决不”和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发展两岸关系的“七项前景”,严正指出了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的“两条道路”。充分体现了13亿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五个决不”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相似文献   

16.
到今年5月20日,陈水扁在台执政就届一年了。尽管陈水扁在其新世纪《元旦文告》中说出了“一个中国原本不是问题”,却至今不能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尽管他一再声称“把握机会之窗”,恢复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对话,却一直回避1992年双方以口头方式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并坚持“戒急用忍”政策,阻挠两岸交流;而且还说什么“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统一不是惟一选项”,继续搞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行动。台湾当局领导人缺乏缓和、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致使两岸政治僵局无法打破。“一个中国”日益成为两岸…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也是历史的责任。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是第一站,后面还有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但香港回归的过程已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邓上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而“一国两制”作为和平解决争端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为实现统一的关键。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用和平方式还是非和平方式,应该说港澳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即实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部具有现实可行性。为此,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内部有争议问题的创造性战略思想 ,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对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 :“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 ,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完成祖国统二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实现和平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出了“和平解放”的思想,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