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动、意动的用法是古汉语动司一种特殊用法。现在以大家熟悉而常见的成语为主,看成语中使动、意动的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含义。使动用去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动词、名词承担,由于词的不同,活用为使动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2.
使动句、意动句与以为句关系非常密切,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使动句和使令句、意动句和以为句还可以互相转换。那么,为什么不只采用一种说法,却还要让两种句式并存呢?又如何区分使动句与意动句呢?这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难题,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极为普遍,是语法部分要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更为重要。我们姑且把词类活用分为普通活用与特殊活用两类。名词和形容词在作活用时,一般就是作为动词来用,这是非常普通的用法。特殊的用法是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们与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不一样的。名词和形容词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中不仅具有了动词的语法作用而且还具有动词的使动、意动的语法作用。所以我们在古代汉语学习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要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绝大部分成语都源于古代书面语言。因此,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而被继承下来的成语,大多数都具有言词的性质。而使动、意动用法作为言语法特点,也保留在部分成语里。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使动、意动用法,在讲解词语的时候,举出一组成语(或熟语、词组)来对比分析,那么,学生不仅会感到亲切易懂,而且还会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使动用法和意动法是文言文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大都习惯将其归入词类活用的范畴,其局限性在于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未能深刻和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只有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廓清使动、意动及其相关用法的真实面貌。从共时的角度着重讨论两个层面,一是语法特征,二是语义关系;从历时的眼光来看,则应联系古今汉语的源流关系,探求其产生条件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把宾语当做或看成什么,这是一种主观认识,并不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使宾语怎么样,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要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古汉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甚至某些语言学家及古汉语著作往往张冠李戴,混淆不清.故有议论的必要。先请看下面几句话:  相似文献   

7.
名词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把宾语当做或看成什么 ,这是一种主观认识 ,并不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名词使宾语怎么样 ,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 ,要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古汉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 ,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甚至某些语言学家及古汉语著作往往张冠李戴 ,混淆不清 ,故有议论的必要。先请看下面几句话 :( 1 )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韩愈《原道》)( 2 )然则君何不相之 ?(《吕氏春秋·期贤》)( 3)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赵…  相似文献   

8.
一、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里宾语总是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对象,动作行为或变化是主语发出的,而文言文里有时动词后面跟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的动作行为或变化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即是主语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或变化,含有“使他(它)那样”的意思。这就叫做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本文从词性、语境、结构三个方面,对两种用法的区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强调辨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时语言环境及文化常识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一般教材没有提及或言之不确的结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本从词性,语境,结构三个方面,对两种用法的区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强调辨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时语言环境及化常识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一般教材没有提及或言之不确的结构释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不易掌握;尤其是初学者,若不真正理解,就会产生歧义,给学习古代汉语带来障碍。动词、形容词、名词都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都有意动用法。这些词,或使动或意动,交互用之。基于此,为了对其有个清楚、准确的认识,我们对二者加以比较,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呢?  相似文献   

12.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两种重要方法,它们普遍存在于各种体裁的文言作品中。要正确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务必要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否则就有可能误读、误解。主要考查的  相似文献   

13.
一1922年,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不过他当时称之为“致动用”、“意动用”:他动字以外之字,变为他动,而特含有“致然”或“以为然”之意者,含  相似文献   

14.
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句子里,主语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动宾关系是否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是区别使动与意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下面着重谈谈这两个问题。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行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16.
赵文建 《语文知识》2001,(10):65-66
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深感学生对文言文里词类活用现象中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识不易掌握。下面对两者作一简单比较。首先,相同之处。第一,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是古汉语中以简驭繁、重意会、富于灵气的特有语言现象。第二,功能变化相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二者都是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这些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里,使动、为动和意动用法,是常见的、特殊的实词活用法。此三者句型结构相同,其谓语部分均是“动词+宾语”的动宾式,且与一般动词用法的句型相类。例如: ①吾攻赵,且暮且下。(《史记·信陵君列传》) ②赵军固壁不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跑履之。(《史记·留侯列传》) ④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上四例,既有动词的一般用法,又有动词的  相似文献   

18.
讲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汉语常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以今导古”的方法,即由分析某些保留了古代汉语特点的现代词语入手,渐次讲述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内涵及其翻译格式,将有助于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先谈使动用法的教学。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战胜”与“战败”,本是一对反义词,可是当它们分别充当“我们战胜敌人”和“我们战败敌人”两个句子的谓语时,所表达的意思却完全相同。怎么解释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般都采用“主-谓-宾”结构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句式的变换不同,动宾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关系不同.动宾关系是否具有动态变化的意义是区别使动与意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陈波 《新高考》2008,(12):19-20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则是常见的活用现象,如何快速有效地判定它们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如何快速判定的方法。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后接名词或代词,如果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