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学科和专业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办学资源。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办学目标,是本科院校办好高职的基本前提;健全的管理体制,灵活的运动机制,是本科院校办好高职的重要保障;依托母体,加强专业建设,资源共享,专本协调发展,是本科院校办好高职的理想模式;以人为本,以德为首,注重技能,突出特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本科院校办高职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集中体现,是对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具体回答,也是凝练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面临着计划体制影响与市场机制挑战、人才长远发展要求与人才短期使用需要、制定方案多重主体的模糊、向老本科院校看齐还是独辟蹊径另创新路的种种困惑,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探索与实践。运城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几经探索与实践,终于制定了1+1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一、实施职教战略定位,重在特色育人 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我们必须促进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三个转变”一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的定位方向;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使职业院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转变,采取开放的、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如1+2,2+1,1+1+1等多种学制模式,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独立学院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复合型理论技术人才为目标,实施技术本科教育;创新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效率;改革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保障教学质量;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走依法办学之路等对策,有利于保障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新目标,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毕业、就业教育中相当大的部分,面临本科和职业教育的两面夹击,准确定位办学方向,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社会需求决定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方向,也决定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顺应社会需求,试行2+1学制、1+N证书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可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开拓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实现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计划的有力举措,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可行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途径主要有:新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学科型、工程型大学兼办;一些高职高专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7.
广西沿海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及政策选择,要在原有高等教育及中等教育基础上组织资源实现发展,树立投入高等教育就是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新观念,以建设本科院校为主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建立本科院校由自治区举办、区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广西沿海已办高校必须选择好发展策略:规模适中,重在质量;准确定位,走师范教育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举的道路;开办地方经济急需的海洋、石化及物流等专业;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依靠沿海工业创新“订单教育”模式;培养及引进并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8.
高师本科向何处去:论师范教育的两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模式一直不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本科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学术性不强是因为它们是在按3+1模式培养学和;师范学校的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职后培训而不在职前培养。根据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精神,本科师范教育应该采取4+1模式和高职模式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5A教育和5B教育在培养目的、课程性质、培养方式、学习年限、教师资格等方面的界定;分析了我国高教中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差异及办学特点;提出了“专转本”应把正确理解本科教育的功能和特点;认真修订学校发展规划;努力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现状的剖析,探讨建立生源基地的利弊,分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和中学共建生源基地将会促进两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章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对影响我国高校办学状况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信息化和科技市场是影响高校办学状况的主要因素;在办学过程中,加强研究生教育对高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在本科、高职(专科)生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陵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金陵职业大学和南京农业专科学校组建而成的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多学科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院坚持“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为最高办学准则;以社会评价作为办学水平高低、人才质量优劣的最终标准;以服务经济、贡献社会作为学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办学理念,为江苏省及南京市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急需的和深受欢迎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学型大学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型大学是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它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少量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一定数量的专科生。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我国的教学型大学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社会适应性强;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区域化优势明显;办学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年初,周济部长与天津市和甘肃省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商定,通过东西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两地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为落实教育部和两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天津市教委主任何致瑜和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白继忠签署了《关于加大对口支援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备忘录》,商定建立“万名中职生培养培训项目”,从今年起,两地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为甘肃培养1万名学生,其中,计划招收7000名初中毕业生。按“1+1+1”办学模式(即在甘肃学习一年文化基础课,在天津学习一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第三年由天津安排顶岗实习)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5.
黎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110+112-110,112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自2004年开设泰语课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泰语人才.在近十年的专科泰语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了一套适合专科泰语教学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泰语人才的2+1国内专科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2+1+1国内专科、国外本科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丰富教学过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和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泰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的分析探讨,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育人质量、学术水平,抓住本科教学评估这个契机,以本科教学评估条例的细则及要求为依据,寻找差距,认真整改;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从而提高本科办学的水平,谋求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闽台职业教育已经取得良好的交流合作效果,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障碍。有关部门及机构应采取以企引教、优势互补、模式创新等推进策略,同时建构多层面、多维度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更好的交流合作环境,以促进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化发展。“2+1+2”、“3+1+1专升本”分段对接和“2+1”硕士研究生教育分段对接合作办学模式是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可供选择的新模式。这些模式的实施,也有助于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18.
院较动态     
《福建高教研究》2007,(1):F0003-F0003
《厦门理工学院报》10月25日:我院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联合办学。双方准备采取“2+2”、“4+0”模式共同致力本科生培养项目,并采用“1+1”或“2+0”模式共同培养工程硕士。  相似文献   

19.
民办高校类型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成果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定位是学校对自身在社会及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的选择与确定,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民办高校的优势是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民办本科高校应定位为教学应用型本科;民办专科高校应定位为职业技术型专科或教学应用型专科。民办高校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办出特色。民办高校要办出特色必须具备五个主要条件;还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20.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韩山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2022年通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特色的办学定位,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以需求为导向,推动课程体系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