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园里我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立刻哇哇大哭起来,孩子的奶奶急忙跑过去,拉起孙子,抱在怀里。一边拍打地面,一边狠狠地说:“打死你这个坏东西,让你跌我家宝宝!”于是孩子停止了哭,也和奶奶一起抬起小脚在跌倒的地面上跺起来。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很熟悉。而一篇写幼儿生活的小说《小胖和小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啪嗒!”小松恰好撞在一个叔叔的腿上,跌了跤。那个叔叔立刻把他抱了起来。可是小松很不服气,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哭,这才算有本事呢,他跌倒了就从来不要人家拉起来的。“我自己,我自己会起来。”小松说着,又照原…  相似文献   

2.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当下企业管理中很时尚的一个观点。那么,把这个观点拿到家庭教育上,自然也应该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女儿暑假跟她小姨妈一起出去旅游时,她父亲写了《女儿外出旅游须知12条》让她带在身上,并且要让她经常对照检查。这个事情看起来有点“背时”,但也确实是想从细节入手的,这12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描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五岁的孩子随同父母在森林里散步,一年后那些鲜明的、生动的细节还在孩子的回忆中闪闪发光,甚至连父亲讲给母亲听的那个童话,孩子都记忆犹新。但令人费解的是,孩子在进了学校的两三年以后,连识记"草原"这个词的写法都很吃力……这个事例让我陷入了长久的思考:小学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单纯地把他们的意识与周围的世界隔绝开,是不利于小学生发展的。小学生对带有情境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朋友是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  相似文献   

5.
<正>在作文训练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写作都能做到文从字顺,能清晰准确地记叙一件事,可作文到此也就结束了。例如《寻找快乐》写自己很无聊,就去公园、游乐场、饭馆等地方,作文详细地记录每一个细节,在玩乐中体验到了快乐。评讲时一半的孩子一脸不解,做到了题目要求,为什么分数却上不去。我就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去推荐心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经常有新生家长反映这样的问题: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进了小学一两个月,怎么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胆小,恐惧,情绪化,不想再去上学。一个孩子进入小学,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家庭的一件大事。今天,不少孩子一开始喜滋滋地去学校,不久就不想去上学,有的甚至想回幼儿园。厌学、害怕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新生逃学的状况出现。其实,幼小衔接一直都是广受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正>"蝴蝶效应"让教育工作者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句不经意的"你真棒!"也许会让一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充满生机;一次轻易的挖苦讽刺也许会让一个跌倒的孩子永远抬不起头来。北师大心理学家林祟德教授认为:"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教育往往是些小事和细节,作为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告诫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任何大事都是由无数小事重复叠加而成,如果等到事态严重时才如梦方醒,再去补救还有多少意义呢?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0,(1):146-147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让我们为他挑选最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管理领域有“细节决定成败”一说,在家庭教育中,细节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发烧了,父母肯定会送孩子去医院。但是如果孩子睡觉打呼噜,父母可能就会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和孩子打呼噜这两件事可能是相关的。您可能更要在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11.
前年,我教过一个叫于金涛的学生。这个孩子特别调皮,经常让老师为他伤脑筋。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记忆中的一件趣事》的作文,于金涛的作文叙述的趣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朋友是一位极富有爱心的教师,上个月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发现自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才引起老师另眼相待的,反而变得愈加自卑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个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去鼓励与赞美,即使他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会大肆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焦正安 《家教世界》2009,(Z1):15-15
小男孩泰迪有着一个虽不健全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幼儿园老师在他的毕业鉴定中这样写道: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  相似文献   

16.
不争而善胜     
佚名 《学习之友》2012,(9):11-12
清代有一个叫钱泳的,写过一本书《履园丛话》,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情: 当年北京城里有一个很出名的裁缝。他替人家做衣服很麻烦,所有的细节都要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首印象——爱屋及乌2016年9月我接手了现在这个班级,班里有一个女生和我孩子重名。所以,班里我最先记住的学生就是她。这个孩子形象比较好,性格很开朗,让人很喜欢。因这两个缘故,我特别关注这个女生,也从心底里想让她将来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有好的人生之路。后来的班级工作中,我和她谈话次数也很多,她的态度也很好,意识到老师的关心。学习从一开始的散漫、不专心到能积极上进。我对她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跟我谈起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朋友去参加某奖励基金会的颁奖大会,在那些品学兼优的获奖学生名单中,她突然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想了半天还是对不上号。直到颁奖仪式开始,她才认出了那个优秀学生竟然是三年前她班里那个毫不起眼的小不点。她觉得很内疚,因为她曾经把更多的关注、喜爱、期望给了那些爱说爱笑、爱唱爱跳、表现突出的孩子们,而忽视了那些不爱说话、毫不起眼的小不点。这件事让她反思:在幼儿园表现突出的孩子长大后并非个个出色;而在幼儿园时毫不起眼的孩子长大后也并非个个…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刚接手了一个中班,发现班里有一个叫馨馨的小女孩,家长联络本里只有孩子保姆的电话。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原来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她还没有懂事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她,她远在海外的父亲会定期寄钱回来供养她和保姆。我便悄悄地关注这个刚升入中班的女孩。她平时话不多,比较乖巧,也很懂事,很听话,和其他孩子相处也无异样。平日的表现看不出独特的家庭环境对她有什么不良影响。有一次美术活动,我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幼教生涯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让我记忆犹新,而围绕这个孩子发生的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也使我懂得如何要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