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承揽了中央电视台大部分境外节目的引进、编译、制作、播出。每周近30个小时、20个栏目的首播节目,是60余名工作人员高强度无私奉献的硕果。不论是电视观众,还是我们办节目的电视人,你可以承受偶尔某个节目的枯燥乏味,你却绝对无法忍受这20个节目的消失,哪怕是短时间的消失。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承揽了中央电视台大部分境外节目的引进、编译、制作、播出.每周近30个小时、20个栏目的首播节目,是60余名工作人员高强度无私奉献的硕果.不论是电视观众,还是我们办节目的电视人,你可以承受偶尔某个节目的枯燥乏味,你却绝对无法忍受这20个节目的消失,哪怕是短时间的消失.  相似文献   

3.
岳萌 《传媒观察》2006,(2):51-52
《社会大广角》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夜间10点开播的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自1994年2月28日开播已经12年,它以其“说你身边的事,说你关心的事,说你想说的事”赢得南京市民的喜爱。该栏目2004年获全国百佳栏目之一。《社会大广角》成功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节目中的叙事艺术功不可没。本选取《广角调查》中《较量》一档节目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一般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是怎样);二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怎么说)。而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不仅仅只是回答“是怎样”,更要回答“怎么说”。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专题译制节目之例证研究 我们先规范一下“引进节目”的概念。所谓的“引进节目”就是泛指通过赠送、交换和购买的方式所获得的、由境外电视机构和电视公司生产的电视节目,包括影视剧和电视专题节目。① 影视剧和专题译制节目除了题材和表述方式的截然不同之外,在节目的选择程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通常,影视剧的选择要耗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引进人员谙熟节目的具体细节和情节;而专题译制节目的选择耗费时间短,更注重题材的内容和制作质量,同一主题的节目选择余地较大。 中央电视台专题译制类栏目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A…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专题译制节目之例证研究 我们先规范一下“引进节目”的概念。所谓的“引进节目”就是泛指通过赠送、交换和购买的方式所获得的、由境外电视机构和电视公司生产的电视节目,包括影视剧和电视专题节目。① 影视剧和专题译制节目除了题材和表述方式的截然不同之外,在节目的选择程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通常,影视剧的选择要耗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引进人员谙熟节目的具体细节和情节;而专题译制节目的选择耗费时间短,更注重题材的内容和制作质量,同一主题的节目选择余地较大。 中央电视台专题译制类栏目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A…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规范一下“引进节目”的概念。所谓的“引进节目”就是泛指通过赠送、交换和购买的方式所获得的、由境外电视机构和电视公司生产的电视节目,包括影视剧和电视专题节目。影视剧和专题译制节目除了题材和表述方式的截然不同之外,在节目的选择程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通常,影视剧的选择要耗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引进人员谙熟节目的具体细节和情节;而专题译制节目的选择耗费时间短,更注重题材的内容和制作质量,同一主题的节目选择余地较大。  相似文献   

7.
杜娟 《新闻窗》2007,(4):43-44
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新闻色彩、独特的个性及“原汁原味”的画面、音响吸引了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众多媒体的“亮点”。这种报道方式虽然独具魅力,但由于把握难度较大,在地县级电视台的节目中,运用得还不是很成熟。怎样发挥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和潜力,提高它的收视率和观众覆盖面,还需要基层电视工作者努力去开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很长的时间里,现场直播似乎总是和“大型”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大型”应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题材上的大,如这些年中央电视台新搞的国庆35周年大庆,50周年大庆,十四大、十五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三峡截流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等等,无不是题材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二是规模大,上述的直播所动用的人员、机器、花费等皆非一般日常节目所能比拟。所以“大型”似乎成了直播节目的代名词。而20世纪末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从客观上促成了中央台直播节目的大型化方向。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许多电视人依然…  相似文献   

9.
第一,较为隐蔽。同影视剧的直接引入相比,引进节目引进的是节目的版权、节目形态与节目流程、节目制作手段与方式,版权引进后还要进行本土化制作。从表面上看没什么影响,但从实质看,引进节目的意识形态建构往往在一种较隐蔽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观众沉浸于节目所营造的华丽热闹的氛围和戏剧效果之中,潜移默化下,其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理念都会受到影响。电视是建立民族和社会想象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方式,节目越是迷人,对意识形态建构的影响力就越大。第二,以价值观的输入为主。相比于影视剧等外来文本,引进节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价值观的输入。如以竞争、对抗为主的真人秀和游戏节目所传达的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选手通过不断的比赛来获得观众和评委的认可,则体现了一种“奋进就能取得成功和财富”的美国精神和美国梦的内涵。这些具有鲜明西方特色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重构了社会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陈芳 《现代传播》2003,(6):113-114
对外来节目进行“本土化”的再加工 ,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指对外来节目进行“本土化”的加工 ;第二是指将外来节目的节目样式进行“本土化”的消化吸收。本文将就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引进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工作进行一番剖析 ,相信会对中国电视界外来节目的引进工作产生积极的意义。一直接对外来节目进行“本土化”的加工是我们最常见的形式。这个加工是要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否则何来“本土化”之说 ?当然这个“本土化”不仅仅是指翻译、剪辑一类的编辑工作 ,更重要的是进行本土化内涵的改造、加工和再创作的工…  相似文献   

11.
互动     
王晓明 《视听界》2007,(3):120-120
“县级电视节目改革,出路在哪?”“县级台要办好至少一两个品牌节目,并且依靠这一两个节目品牌节目形成‘帐篷效应’、‘吊床效应’,带动整体节目的提升。为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宣传,可以拿出专门的时间段、专门的节目。否则,还没等你改革,先把你给‘改’了。”台上台下,都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2.
别再吼了     
现在看电视,新花样令你赏心悦目,但也有让人提心吊胆的。比如,当你把音量调得大小合适,正静静地欣赏某个节目时,冷不丁就有几个“惊天动地”、令人掩耳不及的广告插进来。什么“喝全兴,万事兴”啦,什么“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啦,还有“四海同春──四海春”等等,那音量,绝对比其它节目高出几倍,真正是如雷贯耳,声震“华厦”。要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准保要吓一大跳的。电视广告作为节目的一种,自有它自身的配音特点,音量略大一些,既示区别,也可提起所有看客的注意,进而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这原在情理之中。再说广告是…  相似文献   

13.
在“首届金话筒奖观摩研讨会”上的讲话(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七日)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各位获奖主持人、各位代表:在首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选活动中,有100位节目主持人获奖,其中有20位节目主持人被评为“双十佳”,荣获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了一档广播热线节目。一位热线节目主持人与电话那端的女学生聊了近20多分钟。所聊的话题是关于“第三者”的问题:这位女学生钟爱一位有妻有子的男教授而不能自拔,因此,求教于热线节目主持人,对待这个问题该怎么办才好。热情的节目主持人似乎对“第三者”插足和“婚外恋”的故事特感兴趣。先在听众面前讲述了一个“第三者”插足的故事,然后娓娓道出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最后提出三种解决的方法:一是将插足之事告诉那位男老师的爱人一是告到那位男老师所在学校校长那里去;三是告诫不要误入骗局和深渊。然而女学生对这三种方…  相似文献   

15.
于钦彦 《中国广播》2004,(7):16-18,15
2003年9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按照局党组提出的“三大任务”,积极打造广播名牌节目,成立了《田园晚风》、《林雨一刻钟》、《小凤直播室》、《法眼看社会》、《理财博士》、《阳光快车》、《老鲁一家亲》、《每天爱你多一点》等八个名牌节目工作室。创建名牌节目工作室九个月来整体运行是好的,思路是对  相似文献   

16.
邢雪 《声屏世界》2013,(11):54-55
2013年可以说是“版权引进年”.那些叫得响的节目十有八九都是引进海外版权的节目。在原创节目乏力和本土制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引进国外的节目,学习国外的创意和节目制作的理念,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外来的和尚不都会念经”,因为水土不服而消亡得悄无声息的节目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节目正式登场已满20个年头。人们喜见今日蔚为大观的主持人节目,不禁关注起它的来踪去迹。探源的热情,不下于对2l世纪的瞻望。探源可以有两种含义:是,正式采用“主持人”,名称并以主持人节目基本形态出现,始于何时何地何台何节目。这是对有形足迹的查勘。一是,这种样式是在怎样的土壤里  相似文献   

18.
万偲琪  王苗 《新闻前哨》2010,(10):90-91
方言节目,是根据其最多受众人数所在地的文化背景所打造的对象化节目。方言节目传播的内容、信息以本地化为主,节目主持人深谙当地的语言与文化,用朴实的外壳展现原汁原味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杨丽 《新闻前哨》2006,(10):63-64
《绝对挑战》是央视经济频道在2003年10月改版后推出的一档益智娱乐节目,“帮你找工作,教你找工作”是《绝对挑战》的品牌理念。《绝对挑战》主要由节目的三个环节“压力面试”、“实力作证”、“人在职场”组成。该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迅速窜红,吸附着人们的关注视线,已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娱乐品牌。在历经“幸运6+1”、“超女”、“好男儿”真人秀节目和各式各样娱乐狂潮的冲击后,《绝对挑战》这个介于真人秀和谈话栏目之间的新型人力资源节目,仍然保持高端品位、高收视率及高忠诚度,是值得研究的媒介现象。本从传播心理学角度作一些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0.
香港有关报纸评论,内地图书引进有四大隐忧:一是“原汁原味”用英文出版,有些书掺杂的不良文化势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