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隶楷汉字与古文字的结构原理不尽相同,传统的“六书”不适于作隶楷字形的分类标准与类别名称,汉字研究应该揭示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明确它的共时性分类原则,隶楷汉字出现的直观缘由是小篆那圆转的构字线条变成隶书的规则笔画,象形字不能“画成其物”,指事字不能“察而见意”,传统“六书”的基础-象形条例无法继续存在,汉字造字理论就必然会发生变革,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有六种;笔画直接组合法,加笔画法,符号组合法,符号偏旁组合法,会意,形声,这是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简称“新六书”。研究隶楷汉字的构字理论是对传统造字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审视了关于汉字性质的传统理论,证明了凡文字都表音,无所谓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就汉字同语言的关系而言,汉字是每个字符所表音节只能专门用在某个或某些词中的专音节文字;就字符本身的构成而言,汉字是把各种形体部件拼在一起组成整字的拼形文字.植根于汉字上述根本性质因而能够被称为汉字特点的仅仅是“字数多”与“平面型”两点。  相似文献   

3.
3500常用字"人"部字理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3500个常用字的“人”部作为分析对象,探析“人”部的现行汉字的字形与意符、音符以及记号的关系。运用新六书的理论进行剖析,把“人”部的字分析为五种情况,寻求现行汉字形、音、义的对应规律,以便给汉字学习带来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学者一向用“六书”的理论研究汉字的结构及其发展。“六书”理论统治了中国文字学界近两千年,当然是和这一理论的优点分不开的,但这一理论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本文客观地阐述了“六书”理论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王双艳 《辅导员》2010,(4):25-25,23
2007年3月,我和同学们就“遨游汉字王国”这一活动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汉字之源”探索组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娓娓道来;“汉字之趣”特搜队则成立了字谜俱乐部和谐音大观园;“汉字之法”调查组制作了DV短片“啄木鸟在行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等师范学校汉语课程“六书”理论教学中的矛盾,可以对“六书”理论部分的教学加以改进,即补充进关于现代汉字形义关系特点的内容,让“六书”理论与汉字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对“六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所阐述了汉字理论影响制约着书法理论,产生这样的现象,大氏因为:1.汉字理论和书法理论都有“法自然”的思维特质;2.书法理论惯于向汉字理论中“寻振”;3.《说文解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书法理论;4.书法长期依赖汉字理论,以至于许多收论在讲书法之前,一定要先讲“字论”。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世纪信息化、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古老的汉字将何去何从?是黯然引退,还是重焕青春?针对汉字的优越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考察,提出“汉字不能走向拼音化”的理论及依据,进而对汉字在信息化与国际化方面的广阔前景做—预测。  相似文献   

9.
韩伟 《语文知识》2007,(1):54-57
许慎对汉字的构形,做了两个级次的划分。“文”、“字”为第一个级次,“六书”是第二个级次。汉字构形方法的这两个级次的分类,既体现了对汉字产生与孳乳过程的描述,又体现了汉字构形的具体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传统的汉字学理论和构建当代汉字构形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名汉语言学家徐德江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婴幼儿汉字教育的研究与开发,并创建了“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体系,有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被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列为向全国重点推广的优教项目,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项目,其生活游戏识字读本被教育部推荐为优秀的幼儿读物。目前.全国有5千多所幼儿园、50多万婴幼儿使用这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徐德江的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可行的。为此,本刊特转载徐德江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理论刊物《教育研究》上发表的章《开发脑潜能与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供广大读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历史 ,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汉字的学习 ,汉字的教学便自然成了中国蒙学教育的起点。从《史籀篇》到当代小学语文课本 ,其间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近十年来 ,我国召开的全国性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就有三次 ,识字方法也从五六十年代的“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发展至现在的 30余种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 :1.基本上解决了汉字难学问题 ;2 .构建了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 ;3.发展了“识字和阅读与作文基础”的理论 ;4 .体现了汉字教学的现代性。但在汉字教学和研究中还要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要进一步研究字种、字量、字序和汉字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规范汉字”概念的提出,以及当前学术界各家对该概念定义的描述总结,综合、比较了各种定义内涵与外延,进而概括出现行“规范汉字”较为科学的定义,并总结其性质特征。以达成对现行“规范汉字”定义的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安子介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和析字法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阐述几点看法:汉字研究方法与汉字难学、汉字落后与否无关;安氏“汉字是道地的会意文字”的理论和他的“新析字法”属字素分析法研究范畴,与“突破《说文解字》的中国传统模式”无关;字源分析法与字素分析法两者的作用不可互相替代,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来源多种多样,同音代替是汉字简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减少了汉字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使用汉字的难度。但这种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现象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当我们在同繁体字打交道时,就要注意“饥”与“雠”,“歌”与“鬟”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末卢戆章推行“切音字”开始,汉字改革至今已持续百年之久。本文对汉字改革历程中的四个理论问题──语言与文字改革的关系,汉字的社会基础,汉字的文字性质与表达功能,汉字价值定位中的西方优越论──展开论述,指出:由于其间对汉字的基本看法存在偏差,故给汉字的稳定和使用带来一定的混乱。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单音节文字,但在中国的民间流行一些人们创造的多音节汉字。本文从多音节的视角探讨了“酪”、“蛊”、“铨”和“闹”这几个字。这些字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节省了信息储存的空间,增强了汉字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语法课的附属地位,“随文识字”基本没有体现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关于“本位论”的大讨论。而“字本位”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理论。本文对“字本位”理论以及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国内学者一直混淆了“汉字性质”与“汉字类型”;两个概念,导致二者名异实同,都指汉字类型,这就造成汉字性质研究的滞后以及汉字所属类型的不确定性。汉字性质和特点,是现代汉字研究的理论基础。要确定汉字性质,就必须把汉字放到世界文字中进行对比研究,可见汉字的特性在于:汉字是理据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形体结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立音节;汉字是方块字。  相似文献   

20.
研究首先回顾汉字教学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其次分析国际中文教育时代特点及汉字教学面临的困境,并对汉字教学的五个核心问题进行阐释。学理定位方面厘清了汉字教学传承关系,并确定了其与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归属关系;研究对象方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由此带动了研究领域的更新、促进了研究方法的变革。研究内容包括两类:一是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的汉字教学问题;二是新时期汉字教学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方法要运用整体系统分析法、加强海外田野调查法,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法等新方法;理论支撑方面提出“顶层设计”“汉字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四个分支理论并分析其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