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丽华 《记者摇篮》2004,(12):61-61
一位记者跟笔者讲过采访中遇到的一个“笑话”:在田问地头采访结束时,她要给农民拍张照片。老农说:“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家换身衣服。”他是想穿上自己箱底里那身西装再照相。在记者的眼里.老农站田里穿西装样子很好笑:但在老农看来.上报纸版面如过年过节一样郑重,要穿上他最好的衣服。记者觉得可笑.认为老农不懂着装的学问,劳动时着装太正式不得体;但老农以为遇到大事要把自己打扮得利索点才像个样。  相似文献   

2.
更正     
陈璐 《大观周刊》2006,(30):55-55
上周,我们刊登了“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开空调吗”一文,引来了众多读者的反馈,他们纷纷打来电话咨询关于高温天气开汽车空调的一些注意事项,还有一位母亲给我们送来了一张写满感谢话语的小卡片,她说她原来经常关窗开着空调,让孩子在车里睡觉。看完我们的文章后,她才意识到这是多危险的事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我们一直的追求。所以,本期,我们将继续分享众多读者对行车空调的经验和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徐盈和彭子冈夫妇有很成功的记者生涯,为中国家命事业做过很多事。他们夫妇都是沈从文的朋友。我因为搜集名人手迹的缘故,看到一封沈从文致彭子冈的轶礼。写信的时间大约是沈从文主编《大公报》副刊的年代,还是流水一样活泼而灵气的语言,说理说事都是那么婉转潺缓,没有丝毫的霸气。“于同兄:得你一信,才知道我信上发了牢骚。你不说我还不明白,因为一写信就随便说说事实的!(写长信成习惯不是牢骚!)”彭子冈是女子,对着一位女子称兄表示尊重。沈从文喜欢写长信是出了名的,这点他在自传中也多次提到,特别是他的两个好朋友胡也频…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其作品《先知》里写道:再过一会儿,在风中小憩片刻,另一位女子就会孕育我。这似乎在说我们——对敢于也善于变通的中国人而言,一旦遇到绝境,就会把自己的生命寄托给另外女子的子宫里,只要能让自己获得重生或苟延残喘谁当妈都无所谓了,妈不是最重要的,她作为女人的乳汁和子宫才是顶顶重要的,“有奶就是娘”——在追求信仰这回事上,中国人从来都表现着自已的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5.
"残缺美"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有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在一些美学论著、特别是在一些普及美学常识的文章中出现。笔者就不止一次地看到该类文章不约而同地举出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作为有力地例证 :一位打扮入时、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挽着结识不久的俏丽女友去逛商店 ,在给女友殷勤购买了穿戴物品及饰品后 ,小伙子为显示自己的艺术雅趣 ,携女友来到工艺美术品专柜 ,让售货员小组取一尊维纳斯雕像来。当售货员将维纳斯雕像放在柜台上 ,小伙子却不满意地说 :“怎么是个缺胳膊的残次品?请换一尊四肢健全的正品来!”售货员小姐微笑着解释说 :“她的名字就叫‘断臂维纳斯…  相似文献   

6.
流浪女沿街翻捡垃圾箱中的物品;十多岁模样的少年,用粉笔在人行道上书写“学生求助”;年轻怀孕女子街头求援,肢体残缺者在过街天桥上和地下通道里或坐或卧或跪乞讨……在各个城市中,已经有太多类似的场景,令路人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继而“慷慨解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进入乙亥年以来.陈爱美似乎交了大这.春风得意;佳音频传。先是论文在全省、全国获奖,继而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去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今年又荣登全国“新闻百佳”,而且是全国地方电视单位唯她一人入选.着实不易。因此,我便打电话和她约时间采访。因为彼此较熟,陈爱美快人快语:‘“写可以.不过得实在些。过去有位记者写我时说‘陈爱美多么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说我把自己摆在不普通的位置上!其实我根本就没说这句话。”我说,“咱不吹,就写写你的平常事,家常事。”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约赶到她家。…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5,(3):10-10
第一,养成个人风格。在30岁以前,找出你所喜欢的,不论是衣着或是爱好,哪怕是与众不同的小习惯也好。30岁之前你可以不断尝试、不断改变,但是到了30岁,你便要明确地建立个人风格。一位男士或女士在事业中途改变自己的形象,就会让人觉得很不可靠。你喜欢穿西装吗?好!就把西装当作你的商标吧!办公桌上摆些鲜花会令你工作更有效率吗?那就每天都摆些鲜花吧!  相似文献   

10.
何洋 《新闻天地》2004,(10):29-31
一个娇柔万分且小有才气的女子,爱上一位技工学校校长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计名分和金钱,心甘情愿地成为校长的“地下情人”。渐渐地她开始感到当“婚外情人”太不合算,便由一个纯情女子扭曲成了一个泼妇,逼着情人签下“转正协议”……无度的贪欲令昔日含情脉脉的情人伸出了罪恶之手……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一位空中小姐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当飞机即将起飞时,她用两种方法劝说乘客们系好安全带。她对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否则会给你带来不幸。”她对另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这会使你更舒服些。”两种劝说,产生了两种效果。前一种劝说,应者渺渺;有的乘客甚至顶撞她:“请别唬人。”后一种劝说,大多数乘客都服从了。  相似文献   

12.
友人告诉我,一位很能干的保姆被人叫到家里试工,由于一时心慌手乱,白菜丝儿切宽了些,即刻被赶出!她从进门到出门还不到20分钟! 我所见到的一些保姆,大多殷勤、温顺、俭朴、忠诚。自然也有与主人发生口角的,但总是以“姑娘的是丫环的不是”而告终。保姆始终扮演着受支配、受  相似文献   

13.
她写信落款写“莲子”,打电话自报家门说“我是莲子”,人们也都叫她“莲子”;她钟爱“莲子”这个名字,因为莲子是一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玉藕,是一朵淡淡留香、深深留情的小荷,是她生命的全部。其实她的真名叫徐春莲,只有在《家庭》杂志的版权页  相似文献   

14.
某报曾刊登一篇《香港钻石劫案宣判》的长篇通讯。说的是2002年7月17日香港铜锣湾发生的一起震惊粤港的钻石抢劫案破获和宣判的过程。通讯的最后一个小标题是《“美女大盗”被判无期》。在这起抢劫大案中,主谋是一个叫董敏芝的女子,文章所称“美女大盗”即指此人。文章说:“董敏芝今年36岁,扎着两个小辫,穿着T恤和牛仔裤,就像20岁刚出头的清纯少女。”同时,还配发了董敏芝的一幅大照片。在对董敏芝的介绍中,只是说她“长得年轻些,像20岁出头的清纯少女,像个弱女子”。没有说她美在哪里。再看她的照片,确实是柔弱清瘦,但看不出她有多美。此…  相似文献   

15.
拍为上策     
天生嘴笨,所以遇到那些八面玲珑的女子,常会从心底里佩服,想,爹妈为何不给自己生一张能吐莲花的口,如是,我也不必在女上司面前,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记忆最深的,是在一次聚会上碰到的女子。此女见到每—个比自己位高的人,都会无限真诚地匕去拍一通马。碰上西装革履的男人,她会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看您这一脸的春风荡漾,不知道近段时间有多少桩好事临门呢。  相似文献   

16.
也谈“衣食父母”魏世弟【武汉】读《出版科学》杂志,一位学者因自己的专著稿无法出版,求售无门,后来一位编辑慧眼识金,终于使之变为铅字,变为沉甸甸的书本,于是这位作者感慨系之,叹道:“编辑真是作者的衣食父母!”时隔不久,又一期《出版科学》上,登出了一位编...  相似文献   

17.
我眉飞扬     
我认识一位女子,相貌身材肤色连牙齿,哪里长得都美丽。但她对我说,对自己的长相很自卑。我不由得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将她打量了个遍,就差没变成一架B超仪器,将她的内脏也扫描一番。然后很失望地对她说.对不起啦.我实在找不到你有哪处不够标准.还请明示于我。她一脸沮丧地对我说,这么明显的毛病你都看不出.你在说假话。你一定是怕我难受.故意装傻,不肯点破。好吧.我就告诉你,你看我的眉毛!  相似文献   

18.
明星价码     
在娱乐圈里混久了你就根本不会在乎明星们到底漂亮不漂亮、唱什么歌、闹什么绯闻——我曾经私下问过一个当红艺人的经纪人,她遭到众所周知的“劈腿”后哭闹到什么情景,是否很快遇上另一春,对方瞠目结舌,一问三不知。半天后回答说:“反正她的价码一直没变。”——粉丝们总是幻想自己崇拜的明星很孤独,很不适合娱乐圈,甚至所有人都在骗自己的偶像——要这样说也可以,因为艺人在娱乐圈里都被看做集体创造的产物。他们是经过造型师、服装师、灯光师、唱片(或者剧本)、导演、宣传——等一系列流程的制作品,很少有人关心自己的产品会想些什么。这里的人只关心他们最后能带来多少钱。  相似文献   

19.
顺水人情     
前不久,一家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名曰“电视连线”的节目,“连线”的一头是位中国市长,另一头是位美国市长。 当节目进行到两位市长互邀对方访问自己城市时,一个有意思的情节出现了:美国市长在表示很希望访问中国后,开始大叹苦经,说她没有钱访华,并解释她虽然身  相似文献   

20.
每次出国参赛。许昱华都会准备一套领奖服,但这次赴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锦赛时,她没有带。因为2005年底的怀孕,许昱华训练开始不系统,这让她对已备战了近两年的2006年世锦赛不再寄予期望。在比赛中,她却出人意料地接连淘汰了俄罗斯老中青三代好手小科辛采娃、卡娃列夫卡亚和马特维耶娃。3月25日。许昱华在决赛中战胜俄罗斯名将加里亚莫娃,夺得象征女子象棋个人最高荣誉的世锦赛冠军,也因此成为中国继谢军、诸辰之后的第三位“棋后”。同时成为女子国际象棋历史上的第一位囊括了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赛所有冠军的“三冠王”。更有人认为她将成为中国国际象棋新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