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最大的“网”,是人与人之间结成的关系网。世界上最深的“陷井”,是阴谋。世界上最干净和最不干净的“地方”,是心灵。世界上穿透力最强的“光”,是眼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文化?学界有颇多解释,不一一列举。从动态意义上讲,文化应该是“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辩证统一的过程。“以文化人”强调的是传承,是把人化自然的成果内化为人的精神力量,形成人的学识、修养、品格的过程。“以人化文”强调的是发展,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所以,文化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文化”造就人,反过来,“人”也造就“文化”,这就是“文”与“人”互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何谓"大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年必读书 目”,今天又在一些高校实行了。抛开鲁 迅、胡适、梁启超他们争论的“语境”, 在今天不仅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和“汲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对今天 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当下世界“机器人” 与“人机器”的交替运作中,“重理工, 轻人文”已经积重难返,“人有病,天知  相似文献   

4.
“镜像”一词现在被广泛使用,如“中国镜像”、“传媒镜像”、“全球镜像”等等。“镜像”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他认为周遭的人和事物(他者)成为人们认知自我的“镜子”,人们在“镜像”中发现自我,形成主体意识。传播技术的发达,使大众传媒在现代成为最大的“镜子”。人们在大众传媒提供的“镜像世界”里关照自身、认知世界。“媒介镜像”不等于现实,它是对现实的映照,但它真实地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情感、态度,左右着舆论的走向。而我军新闻学者朱金平就在其《舆论战》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镜像世界…  相似文献   

5.
千河 《今传媒》2009,(12):127-127
现代人其实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绚丽多彩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网帖记者”就是由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派生出的“新新人群”。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也称“华赛”)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反映世界和平发展,表现人类生存状态,展示人类命运情感的。一个可供全世界新闻摄影人平等交流的全新的平台。“华赛”无疑是中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新闻摄影的良性融合。她诠释的是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让世界新闻摄影界对中国有了更多预期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组名为《中国人误读的世界》的报道,列举了一些被中国人“误读的世界”。比如“伊朗人恨死美国人”“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等。对于这些误读,《国际先驱导报》评价说:当“世界误读中国”为国人义愤填膺时,人们却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栾轶玫 《今传媒》2005,(10):14-15
如果说自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诞生就是技术的产物的话,那么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则是广播进化的一个全新转折点。“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  相似文献   

9.
对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对另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是悲惨的祸根.然而,对每个人来说, “全球化”是世界不可逃脱的命运,是无法逆转的过程.——齐格蒙特·鲍曼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群体之一,它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诞生,如今已是有世界影响力的群体。2009年12月,在美国《时代》周刊公布“年度人物”中,“中国工人”赫然上榜!《时代》周刊评论说,该群体(中国农民工)的影响力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的中国与日俱增。杂志认为,中国的“保8”目标一年前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中国做到了,成千上亿离乡背井来到中国繁华的沿海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是实现这一目标乃至帮助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电视的普及,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作为新闻性的传播手段,还是作为娱乐性的传播手段,都对社会的成员(人),社会的细胞(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电视媒介加速、加强了人(观众)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有人比喻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世界村”或“地球村”。现在的电视卫星转播,使得全世界的人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得到同一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王志 《今传媒》2005,(11):13-15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当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由大众媒介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与世界之间的话语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媒介话语关系,媒介话语成为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中介。进  相似文献   

13.
刘洋  肖远平 《文化遗产》2022,(6):131-138
南方史诗对“前宇宙状态”的集体想象经历了早期“混沌”的原始宇宙、“神人二分”的秩序宇宙、“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宇宙,显示出南方史诗的审美动力不在于形而上的超验的世界,而是人的世界,因为审美的主体是人,所以审美的对象必然是与人相关的周遭世界。也因此,南方史诗的审美经历了朴素浪漫到现实理性的转向,其价值核心建立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上,充满了人类经验的感性认识和务实精神,彰显出“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过去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年必读书目”,今天又在一些高校实行了。抛开鲁迅、胡适、梁启超他们争论的“语境”,在今天不仅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汲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对今天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当下世界“机器人”与“人机器”的交替运作中,“重理工,轻人文”已经积重难返,“人有病,天知否?”这已不是危言耸听的新闻了。  相似文献   

15.
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英国人写了一本书,题为《中国震撼世界》(China shakes theworld)。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一再震撼着世界——从“辛亥”、“五四”,到1949年共产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陌生化效果”也就是间离效果的人。“间离效果”是一种表演体系。主要的特点是要求演员不要完全进入角色,不是“投入”的表演,而是“投入”的表现。虽然一字之差,在具体操作上(表演上)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一种是最  相似文献   

17.
古隆中 《出版参考》2009,(19):40-40
日本人认为,韩国人的“痞子精神”天下闻名。2002年日韩足球世界杯,作为主场之一的日本拼尽全力才打进世界16强,而也是东道主的韩国有如神助,轻松跨入世界4强的行列。日本人说,韩国足球世界第四,但韩国人的“痞子精神”在世界上应当数第一。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离不开书,一个国家离不开书,全人类离不开书。如果没有书,今日的世界不知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士赞书颂书之言不止千万。一时想起的有这样几则:“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若以对话的观点反观传播,现代世界流行着两种传播样式。一种表现为“自我中心的谈话”,另一种为“讯息中心的传播”。前者被思想家们称作。独白”,后者为“技术的对话。。’”它们被视为我们这个时代传播问题的主要症结。按照马丁·布伯(MartinBuber)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的关系世界里。这种关系用两对人称代词表示:“我与它”的世界和“我与你”的世界。“独白”与“技术的对话”是属于。我与它”的那一重世界。这是一个分离的、不相连的、各自的世界。“我与你”的世界则是一个相遇的、共生的、创新的、息息相关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跨越台、港、大陆与海外华文世界 地域界限,专为选拔优良科学普及书籍而成立的“第一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名单于4月26日出台。这是由“吴大猷学术基金会”主办,“《中国时报》”(开卷)与《科学月刊》、《科学人》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