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地区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安全的重大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促进了东北亚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合作,其原因在于非传统安全威胁扩大了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促进了应对威胁的制度建设和建构了新的行为体身份。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非传统安全引起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国际理论也对非传统安全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之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通过梳理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的状况,着重探讨我国非传统安全的现状、自身特点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就安全范式来说,安全理论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内蒙古面临着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峻考验。内蒙古应紧紧抓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各种机遇,大力解决内蒙古存在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切实提高内蒙古应对非传统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科学认识非传统安全的内涵与特征非传统安全又称"新安全威胁",西方学者有时也用"非常规安全"、"新安全威胁"等来表达。非传统安全因素是相对传统安全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是时代发展变化的产物,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传统安全领域,安全问题的解决手段转向非军事化。由此国家和相关学者的安全观念发生了变化,提出了相对于传统安全的观点,即非传统安全理论。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新要求:关注非传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同时,世界还很不安宁,发展很不平衡,各种传统安全问题远未解决的情况下,与之相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又日渐凸显。重视以国际恐怖主义为代表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是21世纪各国面临和亟待探讨的问题。新时代下的中国国家安全同样需要关注“非传统安全”,这符合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建设的最高战略目标和中国民众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由来,由于国际上政治秩序不公正,导致各种矛盾以及危机出现。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也会使一些不安全因素出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失去和谐,同样使得环境安全问题频发。在此基础上,结合非传统安全威胁对社会安全的影响,探讨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看待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途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国家已不再是至高的权力来源.社会行为体不仅拥有截然不同于国家行为体的偏好、利益和身份,而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以往主要由主权国家垄断的权威性政策制定过程,并由此成为在国际关系领域可与国家相比肩的另一个重要行为体.全球范围内有效的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需要国家行为体和社会行为体的共同努力.通过社会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政治,将有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后冷战时期,国家安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对国家主权、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非国家行为体和不同国家在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实践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非传统安全问题是以政治和军事领域为主的传统安全领域之外的各个领域的安全,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普通高校,加强非传统安全教育非常必要。本文分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非传统安全现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开展国防教育课程是加强普通高校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亚非传统安全问题与跨国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时期,非传统安全问题在中亚地区已经存在。各国独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进一步严重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生,特点及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中亚国家所进行的跨国安全合作。近年来中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滋长势头有所减缓,不过距完全解决还任重道远,所以中亚国家还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战略与中国安全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安全领域,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心所在。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及其巨大破坏力,直接冲击了以国家作为主要甚至惟一安全主体的传统安全理论,使长期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的国家安全观扩展成包括经济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人类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中国倡导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开创了建立在相互信任、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协商来实现相互安全的新安全模式。而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世界格局进入了非对称的均势状态,国际安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威胁面前,国家对自身安全的维护遇到了新的挑战,而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结合让集体安全模式成为国家的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国家安全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观念是一个国家建立有效安全机制的基础。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是以国家间相互对抗与冲突为前提的。冷战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加深 ,国家之间的冲突将逐渐淡化。从全球范围看 ,传统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已大大减弱 ,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却变得越来越突出。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机制在原有基础上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 ,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正面临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分裂主义的严峻挑战与威胁。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必须从观念上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借鉴国际上的宝贵经验,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国家文化认同方面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地区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制度模式各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其中的安全问题更是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稳定。本文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对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进行梳理,从国际关系理论即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角度对造成目前区域安全问题的原因予以剖析,最终以建构主义“身份——利益”观对于中国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建构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恐怖袭击、环境污染、能源安全、跨国犯罪、公共卫生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使传统的保卫国家安全的理论和对策不合时宜了。必须与时俱进,在非传统安全威胁评估、安全观转型和革新,以及国际合作应对方式等方面,重新审视和把握变化之中的安全问题。有必要加强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内根源分析;以海外孔子学院为依托,通过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快国家"软权力"建设;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分析工具在学术科研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应用现状等。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缓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迅速增加,军事对抗不断下降,虽然地区性的局部冲突不断发生,但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的可能性在不断下降。同时,由于信息革命的带动,全球化的发展更加迅速,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紧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非传统性的安全因素对各国的安全形成了新的挑战,促使各国的安全观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对军事、政治等硬安全、宏观安全的关注转移到对经济、文化、环境等软安全、微观安全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关注上来,更加强调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依赖,追求世界实现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美国霸权:一种制度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霸权秩序的建立和维持方式的角度来看,霸权可分为权力霸权和制度霸权两种历史形态,当前美国的全球霸权就主要是一种制度霸权。二战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建构了一系列国际制度,以求全面主导国际社会。冷战结束后,美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及时修正了原有的国际规范,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构建由美国领导的、其他西方国家参与的民主世界,以此为中心建立世界新秩序井相应弱化联合国机制的作用;经济上通过左右世界贸易组织,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建立为美国服务的全球经济新规范;安全领域积极推进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多边防务安排,井加紧构建针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安全网络。“积极的多边主义”和“非公平性”是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美国制度霸权存在着完整性不足、合法性不足以及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等缺陷。面对美国主导国际制度这一政治现实,中国理应采取灵活而务实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亚安全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外交战略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战略。在中国的周边,中亚是中国周边地缘战略需要重点经营的地区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都面临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这就需要中国和中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发展与中亚地区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繁荣与稳定,有助于形成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