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文化安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该文认为时代风云的交相激荡、异域生活的深刻体验、民族兴衰的惨痛记忆,促使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老舍思考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他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二是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三是要在广采博纳中进行"综合创新"。老舍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思考,凸显了老舍作品极其鲜明的特色,拓展了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作品,一直是与时代同步的。在其系列系篇小说中,作敏锐而深刻地感觉到了这个变革时代中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以及边缘化后的失落感,《废都》、《白夜》、《土门》中的知识分子苦苦追寻后得到的是幻灭的感觉,《高老庄》中的作为知识分子设了一种出路,但这出路也是前途未卜、到了《怀念狼》这部作品作相承的几乎是相同的主题-对知识分子现状的忧患和思考,不过,这一次却是一次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历史整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既相交叉,又相互动,他们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价值诸问题不能回避的。文化全球化强调的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历史的整体化强调的是各个区域、国家、民族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反映了文化的扩散与汇合,体现了历史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其本质都是超越任何制度、民族、地域的界线使人类的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包容精神、贵和思想等是处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国家对等利益、文明相互作用、生存权和传统文化等角度探讨文明对话中的低限度价值标准问题。核心观点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文明都应该按照低限度价值标准与其他文明进行对话,促进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迅、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在比较研究领域,鲜有从人文的视角,从时代和反思研究的视角去探讨。本文围绕郑振铎和鲁迅的思想、文化性格,从一组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来思考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向及其成因,寻找知识分子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同时也思考当下人文研究的缺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及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即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其自身的价值观也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张力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何重要性?多元化时代如何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和高校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多元文化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多元文化时代呈现出价值观丛林、弱势文化歧视、两极分化等问题和文化交融的创新机会,要求教师具备以独立人格、知识分子情怀和平等的知识传递能力为内涵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身份问题和认同问题对于文化研究来说至关重要。21世纪初的台湾受到了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的双重夹击,因此造成了广大民众在思想认同上普遍存在的文化迷思。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双重焦虑,台湾公共知识分子纷纷撰文,在公共领域展开了一场文化大论辩,呈现了台湾公共知识分子对于国族身份认同与试图重建文化主体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关于知识分子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还不充分。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和重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内涵的提出,更是突显出知识分子的作用和价值。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理性思考知识分子问题,需要关注“主体”,溯本清“论”,重新审视知识分子理论;需要反思“关系”,实现党和知识分子“双美”共进;需要重视“文化”,发挥知识分子在和谐文化中的作用;需要思考“过程”,加强知识分子自身建设,转换知识分子的角色,明确知识分子的自身责任。这些问题的疏理和研究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给这个时代的社会伦理状况以及青少年的道德成长进而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基于此,本课题旨在对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和态势以及我国社会文化参与全球化的过程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从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池莉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是渺小的、虚伪无用的。她通过漫画、夸张、对比等一系列手法讽刺挖苦丑化作为"漫漫长夜的守护者"的知识分子。她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片面的,她无视知识分子世俗化的时代大背景,同时也未能看到知识分子世俗之后还仍旧坚持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文化价值立场这个现实,所以她对知识分子的批判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来,在西方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冲击下,不少人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探讨,对中国人自身的剖析是十分深刻的。但是,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对国民性的剖析,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也逐渐发生改变。作为华侨众多且为西方殖民地的南洋地区,华人、土人和欧美人在此处交会,在这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不同文化在此处有着不同程度的碰撞,在这种无形的对比中,中国文化中的先进与落后,国民性中的优与劣,通过民国时期的南洋游记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也反映着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3.
探讨21世纪大学教育的新挑战与台大精神。首先,我们要掌握21世纪的大趋势才能因应大学教育的新挑战。21世纪面临的三大趋势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亚洲的崛起。要探讨这项议题,必须从"全球化"的表象与实质两方面来思考。"全球化"的表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连结性日益密切。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说现今的世界是无国界的世界。这些都是"作为结果的全球化"的表象。如果只从表象来探讨,不免局限我们的视野。我们必须从"作为过程的全球化"来分析全球化的本质问题,从现象的发展过程、动态的变化,以及以"多元论"的基础来解构"中心"神话,就可以看到多元多样的世界图像。在历史激流中的台湾大学与校内师生在政治力与社会经济力的激流中逆流而上,坚持教育的主体性。由于历任校长的努力,为历史激流中的台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台大在光复后威权统治时期,坚持知识分子的风骨,不屈服于权力的掌握者。在台湾经济发展之后,台大向企业募款,但不向资本家卑躬屈膝。面对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时代,以及亚洲崛起的时代的来临,21世纪的大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看到坚持教育主体性的台大精神在21世纪再度弘扬的重要性。台湾的地理位置与人文风土有其优越性。台湾也是从17世纪以来,汉民族海外移民最大的岛屿,是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世界岛"。台湾的人文风土极具特殊性,台湾文化的主调是以汉民族文化为基调的多元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台湾与台湾大学在21世纪中华文化复兴中必将承担历史的重责大任。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全球化是人的实践的产物。全球化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任和文化哲学思考。在资本主义化的全球时代,人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文化意义,处在异化状态。当全球化进入新的世界历史时代,文化的整合与冲突不可避免。文化的生存在于人的创造性的本身。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全球化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更是全人类达成某些共识的必要途径。文章立足于文化民族性的界定、产生、意义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深刻内涵和不断推进进行了初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链接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我们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工作和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之中;这个复杂的大系统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具有快速、跳跃、复杂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与过去的变化有显著的区别。在这样的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岱 《语文学习》2021,(1):35-39
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在于他于生命本身的透悟、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他是用生命抒写的诗人,他的作品及人格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影响巨大,为知识分子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堡垒。在消费时代日盛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陶渊明在当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自觉精神 ,是指儒家知识分子进行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精神。这一精神的主体呈现便是文化使命的历史担当精神、文化承传和文化损益精神、兼知兼行的文化实践精神 ,它们构成了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儒家的文化自觉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自觉 ,即文化主体对“道”的自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 ,儒家文化自觉仍有着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新的思潮不断兴起,但中国传统的乡土意识仍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阶层成员的思考和行动。受到了西方文化熏陶和洗礼的陈西滢,身上也存在着乡土意识。在他对亲友的维护,对家族的照顾和对国家的热爱上都有所体现。透过他的乡土意识可以探求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在当前这个传统文化缺失,乡土意识逐渐淡薄的时代,陈西滢的乡土意识有其值得分析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笔者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在民族地区的生活和学习,对于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误读问题一直很关注。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沟通与对话是民族发展的必要手段。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论是国内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差异更大的中西文化交流,都存在这个问题。而不论是从文学,还是从文化来说,文化误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