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山东教育》2010,(6):64-6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近来,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制约杰出人才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等.这些模式推动学生为考试而不是为兴趣而学习。钱学森关于教育事业发展艰深命题的忧虑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2.
病榻上的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坦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被媒体称之为“钱学森之问”的教育“天问”,它不仅萦绕在钱学森和温总理心头,也是教育同仁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困惑。“钱学森之问”有解吗?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究竟路在何方?作者就此进行的深入分析,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之问”被人称为是“教育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的关键,不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拷问高等教育“为什么不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自问自答的问,只要回归高等教育的本真,回归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位,杰出人才就“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5.
从钱学森的经历、性格和思想观点来看,“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内心困惑的真实表现。那种认为钱学森在提出“钱学森之问”时,他的胸中早有现成答案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久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我们同  相似文献   

7.
罗华明 《师道》2010,(2):20-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声音     
《语文学习》2010,(3):79-79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伪问题.——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迄今为止答案找到了吗?问题解决了吗?没有!类似于网上“聪明伶俐进来,呆若木鸡出去”的社会抱怨声倒是不少!“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的确是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近年来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存在“钱学森之问”问题链上很大的症结,连锁反应导致“钱学森之问”的产生。这个“症结”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多年研究、思考,最近提出了集古今中外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为科学界打开一条新路。利用高科技进行的“大成智慧学教育”将使学生从越来越重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按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培养人才不只是高校问题,基础教育也很重要。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一些高中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被无情扼杀。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转变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超 《广东教育》2010,(4):60-60
钱学森,一代科学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代表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焦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今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北京大学学生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提问时发出感慨:“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他强调,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还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钱学森之问”和“钱理群之忧”引发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深刻讨论和强烈反思。这一问一忧,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大学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才培养。应当说,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对大学根本使命的一种追问。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从更宽和更深层次,对日渐模糊化的大学的根本任务进行全面反思,让大学教育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职能本位。  相似文献   

15.
鲁明 《成才之路》2010,(8):I0003-I0003
有记者提出,目前中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如何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问题。中国教育部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与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从小学阶段开始,我们就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呼唤尊重人性的教育.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心灵的美好和精神世界的极度丰满,这是教育最终的追求、之前教育界曾经热议过“钱学森之问”,在我看来,钱学森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就是不断地追求心灵的美好和精神层面的丰富。所以,不管在社会层面、教育层面,还是国家体制层面,  相似文献   

17.
常旭 《辽宁教育》2012,(22):35-3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钱学森之问"也促使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对教育做出深刻思考。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善为本。  相似文献   

18.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此问既出,国人颈项后面掠过一阵颤栗。中国的教育界内疚得疼痛起来,教育虽不能扭转乾坤,但这个叫做“教育的责任”的伤口却一直犹在。钱学森的悲壮撕裂,让伤口露出腐肉,在貌似新鲜的血液里触目惊心,终究引起疗救的注意了。  相似文献   

20.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 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来自钱老逝世之后,安徽11位高校教师写给袁贵仁部长和全国教育界同仁的信,信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