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典编纂需要体系化支撑,体系化以法典内在逻辑为基础。《法国民法典》以“自由的人及其财产”为逻辑,《德国民法典》以规范化的权利体系为叙事。我国的教育法典可以结合这两种逻辑,以受教育人及其教育权利的实现为中心展开编纂。《德国民法典》以其抽象、严谨的概念体系与一般原则,《瑞士民法典》以其开放性法源为杠杆,维系了法典安定性与开放性的平衡。此外,《德国民法典》与《日本民法典》利用本民族的历史资源,将民族性纳入法典的规范体系中。如上四部近代著名《民法典》能够为我国教育法典的编纂提供宝贵启示。拥有内在逻辑,彰显民族价值,兼及稳定与开放的教育法典将实现我国教育法的自我超越,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之一,也被称为税法领域中的“帝王条款”,是真正税收立宪最基本的标志。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定原则是完善我国的税收立宪制度的核心与基础,因此为了推动我国税收法治的完善,税收入宪必须提上日程。“税收入宪”是一个法治国家和税收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法典》又名《法国民法典》,拿破仑十分重视法典的制定工作.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统治者在制定法律时总是首先考虑该法律的效用与价值取向问题.《拿破仑法典》就是在新的资产阶级法制原则指导下,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法典.《拿破仑法典》全面地体现出经济价值取向.第一,法典的整体凸显发展工商业思想.第二,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法理原则.第三,“人本主义”中含有经济因子.第四,法律条款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拿破仑法典》不仅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而且对资产阶级的法理原则、法制建设也起开创作用.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事法律制度.《拿破仑法典》被奉为时代的“骄子”而著名于世.  相似文献   

4.
《中国税制》是财税、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自学考试课程之一。从历年的自学考试题来看,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判断并说明理由、简答、计算、论述;考题内容覆盖全书。因此,考生应按照考试大纲并紧靠教材进行学习。一、熟悉自考教材知识结构从教材结构来看,《中国税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述的是税收及税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共分四章;下编讲述的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共六章。要学好税制这门课程,首先要了解税收的基本知识以及税制与税法的关系。因此,作为整本书的开篇,第一章介绍了税收的概念,包括对税收定义的直观认识、税…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税的研究对于我国税法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房地产作为重要的财产形式,其征税数额的大小将极大的影响我国高效的征税体制及整个税法研究的体系和方向,从税收公平角度对云南省房产税法律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可为云南省及我国房产税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丰富我国的房产税法律体系的研究范围,扩展房产税法律体系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岳靓 《华章》2007,(4):100-100
如果说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典的典型,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法典的典型,那么,唐律便无疑是封建制法典的典型.《唐律疏义》对自首做了详细规定,与现今刑法中自首制度在指导思想、具体内容与处罚原则上皆有所不同,本文一一对比之.  相似文献   

7.
《劳德章程》是牛津大学对大学治理制度所进行的一次全面性总结和突破,表现在通过该章程将以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制度性文本形式确定下来,构建了牛津大学基本的治理框架基础,并针对已有章程不足完善了相应的治理制度设计,提升了大学治理能力.此后,牛津大学始终保持依法治校、依章治校的传统,在对《劳德章程》的继承和发展上形成了一套行...  相似文献   

8.
当下我国对于雾霾治理可参考的法律途径集中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缺乏具体措施的运用。通过域外经验的学习,各国的税法体系逐渐走向生态化和绿色化,针对具体污染物也规定了详尽的税收,我国雾霾治理也应当使生态税有所助力。在生态税体系的构建之中,应以污染源为基础,设立具体的税种,就我国雾霾污染的形成,应当设置二氧化硫排放税、尾气排放税、工业污染税以及焚烧垃圾税,从源头上防控污染。  相似文献   

9.
《税法》课程在会计学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与会计课程构成会计学专业的两大知识支柱。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处理好《税法》与会计课程的关系、《税法》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安排合适的授课教师等关于《税法》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对提升《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教育平等原则是法国《教育法典》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具有四重内涵: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通过援助等手段促进实质平等,确保包容性的学校教育,学生参与及社会参与。教育平等能够成为法国《教育法典》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具有历史依据,有利于法典保持基本原则和制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具有宪法依据,从而使这一原则具有充分的民主基础。教育平等原则在法国《教育法典》编纂中发挥了建立基本制度和产生具体规则的功能,真正贯穿于法典,支撑起法典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涵泳是方玉润阐释《诗经》的主要方式,他主张在不拘泥于前人阐释的前提下,借鉴诠释学和修养论中的涵泳方法以推原诗人始意。在涵泳方式上,强调通过文学性的途径来体会关于教化的诗旨,使读者由“被领会”转向“主动领会”,扩大了《诗经》的情感指向,并由此构建了一套以文学为途径来诠释《诗经》诗教思想的完整的《诗》学体系,体现出文学与经学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税法上的税收效率原则既强调税收行政效率,又注重税收经济效率。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存在税制繁琐、重复征税等问题,征纳税成本较大,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该原则来审视目前我国的第二轮增值税改革,分析时下增值税扩围的合理性及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秦朝实行授田制,按顷计征田税。刘邦下诏“复故爵田宅”,完全继承了秦朝的土地制度和税收方式。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表明西汉亩积是二百四十之亩,严格执行按名籍授田的制度,授田标准是每夫一顷,军功爵增加授田;刍、稿税按顷征收,数量和秦相同,但西汉是实物和货币并举而以实物为主;谷物和刍、稿是田税的不同表现形态,都是田税的构成部分,田税按顷征收不容置疑,这也是汉初农民迅速破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该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司法拍卖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引起的涉税争议频发,各地各级法院因缺乏对包税条款属性、效力的统一认识,呈现出认定包税条款有效、认定包税条款无效以及认定包税条款部分有效的三种不同裁判路径。在税法原则视角下,包税条款中的意思自治逾越了公法下的税收法定原则,且不利于税法调控功能的实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视角下,包税条款有违格式条款中的公平原则;在实际执行视角下,包税条款也使买受人利益严重受损。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在细化网络司法拍卖司法解释的同时,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协同合作,向买受人履行拍卖前的告知义务,并且统一规定拍卖价格为增值税含税价,以期减少网络司法拍卖领域包税条款的涉税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制定和完善在税收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法治工作尤其是税收征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理念和相关制度建设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方针的指引下,《税收征收管理法》应确立“权力制约”、“征纳双方平等”和“科学管理”的理念,而在制度建设上,应着力进行“纳税评估”、“信息共享”、“个性服务”和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和推进依法治教要求完善教育法治建设。新颁布的《民法典》丰富了我国的立法实践,以法典化引领教育立法为我国教育法提供了新的立法思路。教育法的法典化是针对教育领域内所有法律关系而制定一部具有基础性和权威性的《教育法典》。编纂《教育法典》应当加强全国人大的主导性,发展“一揽子修法”的立法思路,并参考借鉴域外教育法典的有益经验,探索编纂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教育法典》。此外,编纂《教育法典》需要加强关于立法原则、法典设计价值、法典编纂技术、法典体例编排、法典与其他法律和国际规范的衔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将对我国税制产生深远的影响,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涉外税制,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以公平税赋为目标和方向.为此,理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完善税法公告制度,增强税法透明度;(二)加强税收立法,握高"税法"的法律层次;(三)坚持依法征税,依法处罚税收违法行为;(四)推进税务行政救济制度建设,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五)建立税收保护体系,维护税收执法秩序;(六)调整税收结构,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等将成为我国涉外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五帝本纪》是《史记》中的第一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司马迁用语言进行了历史话语的建构,一是语言下的材料整合,为人类的存在寻找到生存之根。二是言语中民族精神的重构,为人类前进寻找到精神的动力。三是话语中的民族精神,以探索生命的理想追求。最终,司马迁用庞大的艺术世界,构建了一套话语体系,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