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前夕,天水诗人胡楚白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过和耳闻目睹的事实次第写出《秦州光复见闻杂咏》二十首,多层面反映秦州起义始末,"直可作为辛亥革命在秦州的史料来读"。但秦州起义过程复杂,诗体表现,毕竟难以尽述事件厚委,因此结合相关史料对"杂咏"逐一疏证方可窥见其所咏事件之全貌,也可佐证衡量"杂咏"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新政因为本身所包含的地方阶级的自救意识与遭后诟病,但这次改革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是无法否认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对清末新政有一个合理的、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清末云南地方修律中的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是一个从对立陌生到融合互补的过程,从中折射出清末修律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并体现在从中央政权建设和权威渗透的途径、地方新兴势力的体制纳入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预备立宪下地方自治的要求、民间社会秩序需求的地方法治等具体方面。分析的结论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相互作用和补充的形态,并在地方文化权力关系网络、在组织运作场景的权力关系网络的纽结、场景成员的策略和行动以及与行动关联的知识、制度、行为习惯和利益中,保有和发展这种互动的连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挽救自身统治危机的最后一次努力--清末新致以其政权的崩溃而告终.晚清统治集团的整体衰败是新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原因.清政府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有着强烈革新意向的领导集体,与此相关的,还有主持朝政者的分裂及普遍的平庸腐朽.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应对社会危机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政策。对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研究表明:由于武举制的废除以及培养国民尚武精神的需要,退出军事领域的中国武术成为新式学堂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西方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武术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促使中国武术教育向现代化转型;军国民教育思潮、国粹文化思潮挖掘了中国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促进了近代中国武术教育兴起。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出现的,其广度和深度超过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它在客观上有一些积极作用,但消极因素也不能忽视。从总体性质上看,应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198 9年以前 ,清末新政的研究是近代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清末新政的评价走过了由一片否定到基本否定者居多的历程。 2 0世纪 90年代后 ,逐渐出现了一股颇具规模的研究热潮 ,呈现出若干崭新的发展趋势 :研究范围和规模扩大 ;许多传统观点和定论受到质疑和挑战 ;出现了多学科研究态势 ;清末新政的借鉴意义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清王朝转衰后,秦州一如全国,统治者横征暴敛、欺压盘剥、徇私舞弊,使社会矛盾激化,民主思想随之传播。在革命党人黄钺、陈养源等的努力和推动下,随着武昌起义和全国革命的蓬勃发展,秦州起义终于爆发了。秦州起义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军政府,实行民主改革,结束了清王朝在秦州的统治,清朝在甘肃的统治也很快倒台。袁世凯夺权后,秦州革命党人被迫妥协,解散军政府,取消独立,起义宣告失败。但秦州起义对推动甘肃、陕西乃至于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同治、光绪两朝,王权、任其昌先后主讲秦州天水、陇南两书院,遂使当地文风鹊起,形成科第联翩的兴盛局面。基于此,清末民国的秦州地区活跃着一个进士群体,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0.
秦州自古就是关中进入陇右、巴蜀北上关陕的要地。汉代以来,秦州作为军事重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鉴于秦州的重要作用,明朝于洪武十五年(1382)设立了秦州卫,管辖今天水东部与南部以及陇南广大地区。秦州卫是明代西北诸卫中控遏“番族”和备御“北虏”的关键一环,作为联系关中与陇右的边卫之一,其军队除了留守本地外,主要职责是前往甘肃镇守御,同时也随边防局势的变动而前往他处。秦州卫拥有数量稳定且集中的屯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地粮草供应。秦州卫与秦州州衙同属一城,便于两者加强联络与管理,而在明前中期,它在管理陇南地区“番族”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明代秦州卫的设立巩固了西北边防,对后世秦州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晚清社会真正开始现代化举步之时 ,由于中央权威的衰落 ,地方督抚势力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能够左右清廷政局的重要势力。晚清督抚以其行为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对社会变革的深刻介入 ,成为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早期现代化领导构成中的重要成员 ,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是晚清文学及其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对杂志所刊小说文本的研究,一种是以杂志本身为对象的研究。在两种研究路径中,第一种持续时间长、成果多,处该领域研究的宰制地位,但研究后续成果创新不足;第二种起步晚、成果少、不系统,但着力凸显小说杂志作为中国早期大众传媒之一种对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影响,对突破文学研究的学科壁垒有方法论的意义。针对第二种路径研究不充分的现状,从现代性理论视角运用传播学、文学、编辑出版学等学科研究新方法深入解读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的价值及意义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及视角。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司法审判制度具有多民族色彩。其中,地方审判机构除了传统的县、府、道、院等法律明确规定的等级外,八旗衙门、理藩院、内务府、步军统领衙门、军机处等衙门均有部分司法审判权。这些机构共同构成了清王朝地方司法审判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司法效能。  相似文献   

14.
法制改革是晚清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中国法制与西方法制如何衔接、并轨,晚清曾出现了张之洞、沈家本两种不同的变法模式。从宏观看,沈家本模式代表了中国法律发展演进的主流方向,而以张之洞为首的礼教派人士的主张亦不容忽视。正视并充分估量法制变革的难点与阻力,以渐进方式逐步推进法制变革,实为清末法制变革的上上策。  相似文献   

15.
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文化、地理等原因,清政府有组织地通过大量翻译日本法学图书,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大规模派遣赴日司法考察和法政留学,全面输入包括日本法学理论、司法制度、法律教育及各个门类法学知识体系在内的法律文化。为20世纪初中国早期法制近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对清末谴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总体评价。观点是切中肯綮的,但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论述得还不够充分。同时,鲁迅还对清末谴责小说中部分作品所体现出的特异性加以观照,在文学创作中用杂文和小说诠释了文学史写作中的某些观点,锋芒直指社会现象,宣判了旧有制度的同时照耀着理想的光辉,完成了对清末谴责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十八国手"在晚清围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十七位棋手的对局见于《餐菊斋棋评》,另外根据其它史料补入林越山.除过周小松、陈子仙、任渭南、僧秋航、潘星鉴、李湛源、沈介之、董六泉等事迹较详外,其余棋手的事迹不清.周小松所辑《餐菊斋棋评》收录了他们主要的对局.从对局战绩来看,"十八国手"的棋艺水平长期被低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代欧洲社会经验而形成的公共领域理论,在运用于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时,必须与中国的特殊历史经验相结合,揭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特殊性。清末教育改革中废科举、派遣留学生、兴学堂的三大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以学校、学会、报纸为主要形态的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扩张;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通过现代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确立,为趋新知识分子从事公共批判和监督奠定了新的知识基础,造就了公众和公共舆论品质。教育改革和公共领域的扩张,导致传统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被削弱,面对由改革所带来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作为改革发起者的清政府却无力对其实行有效的控制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逐步形成。政治领域中,无政府主义以自由、平等、互助为价值理念,采用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相结合的策略;经济领域中,无政府主义主张彻底公有、实行共产主义,建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无政府主义关注教育问题,号召女子解放。在肯定无政府主义在自由、民主思想启蒙中的意义之外,还应更为关注它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中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保定师范学校,百年辉煌,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独特的育人理念,培育出大量人才,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可谓英才辈出,其严治校、重全面、重全程、重德育等方面的育人理念,对当今师范教育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当今师范教育应严把入口关,选拔优秀学生,对学生从严管理,强化德育,重视对学生全面和全过程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