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特点。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对361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在诸多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源和支持利用度欠佳。结论: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对1739名城市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考察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相关都非常显著;(2)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不仅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可通过自尊对其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即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州和温州两地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考察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背景变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弹性的培育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对促进城市各阶层和谐共处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城市初中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班级团队合作模式,从强化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的同伴关系入手,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目前备受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互动中,农民工子女身份通过社会表征、社会认同等方式被社会群体建构,同时通过农民工子女自我表征和自我身份认同等方式主动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配性社会表征、争端性社会表征和无约束性社会表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同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甘肃省籍8个市级区域农民工582名。结果表明:农民工社会认同包括社会地位认同,职业能力认同和行为表现认同;女性农民工在社会地位和行为表现上的社会认同均高于男性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农民工的职业能力认同影响显著,接受过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农民工在职业能力认同上依次显著降低;在职业能力认同上,河西女性农民工显著高于河东女性农民工,而男性农民工在地域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同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甘肃省籍8个市级区域农民工582名。结果表明:农民工社会认同包括社会地位认同,职业能力认同和行为表现认同;女性农民工在社会地位和行为表现上的社会认同均高于男性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农民工的职业能力认同影响显著,接受过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农民工在职业能力认同上依次显著降低;在职业能力认同上,河西女性农民工显著高于河东女性农民工,而男性农民工在地域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9.
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学习适应性测验(AAT)、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92名进城农民工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除父因子1(温暖理解)外,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其它因子与社会支持在学习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高社会支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发展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剖析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1066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1,p<0.01),社会支持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16,p<0.01),心理资本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7,p<0.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疏离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通过心理资本间接显著影响疏离感水平,促使心理资本降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疏离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理论界对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存在一系列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对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认真辨析,并从构成要素、主要表现、新生代等方面对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的结构进行深入解析,从测量方法、转化途径、客观评价等方面对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的后果进行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城市生活犹如动荡的浮萍,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而接受城市教育又面对许多的限制和障碍。只有从政策上解决好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问题,才能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民工群体"家庭化"外出趋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生活,产生了与城市社会的融合问题。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就学情况、家庭教育、群体交往、社会参与四个层面的调查,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并就此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社会支持体系匮乏,导致其子女的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教育环境简陋,无法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这使我国的教育平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文章倡导通过多方努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外部环境,为农民工子女健康地成人、成才提供一片平等的蓝天.  相似文献   

15.
从市民化要求出发考量,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地位认同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乐观的情况。必须认清制度、社会、文化、地位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的影响,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教育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本文将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和文化资本理论等相关理论,着重探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民工初中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如何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联动的教育新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农民工随迁子女较为集中的4所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教育适应性水平整体偏低,表现为学习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和学习满意度低、学校归属感弱、家庭支持度不足、与同伴和教师难以深入交流等特征。只有通过随迁子女家庭、就读学校、教师、政府和社区五方协同合作,才能让农民工随迁子女真正融入城市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