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尊重、信任、信赖的能力,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可与信任程度,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提升司法公信力,而司法公信力不是独立生成的,民众的法律信仰、司法独立、司法公正、法官素质是影响公信力确立和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于司法权力在司法活动中所形成的信任度,是司法权力权威性在社会公众中的体现。司法公信力是法冶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司法公信力建设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司法公信力内涵这一角度,通过对司法公信力内涵主流观点的分析,解读司法公信力的内涵,从而找出建设司法公信力的要件,并对要件做了较全面的评价和阐述,进而就司法公信力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程序公正与司法公信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程序公正至少包括司法的中立性、平等性、公开性、参与性、效率性、终局性等主要构成要素。程序公正要求司法程序的每一个环节运作都应具有合理性,只有做到程序公正,司法的公信力才能得到提升,因此,程序公正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一种法定方式与重要渠道。当前该制度存在人民性难以充分体现、参审范围不足、制度异化等问题,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从优化随机抽选方式、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5.
陆小 《华章》2011,(35)
司法公信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但现阶段民事诉讼中的司法公信力还存在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笔者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探索了增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南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当前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及其成因,并对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提出构思,以期深化对司法公信力的研究,丰富司法公信力的"地方性知识",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实证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司法所具有的司法自治力、司法说服力和司法确定力集中反映司法在法律生活中的信用程度和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可程度。司法公信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它对法律权威的实现和扩展、法治意识的培育与发展、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司法公信力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的基本立场,对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概括性论述,认为司法公信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要素、政策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和科技要素等。所谓主体要素包括司法判断力、司法拒斥力等;所谓政策要素包括司法公开力、多元支撑力等;所谓制度要素包括制度保障力、监督制约力、人权保障力等;所谓文化要素包括文化引领力等;所谓科技要素包括科技辅助力等。其中人权保障力是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因为没有人权保障力就没有司法公信力。既然司法公信力的要素是多元的,因此,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也必然是多元的。本文从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监督制约、司法公开、保护人权、科技辅助、多元支撑、文化引领以及域外借鉴等多个方面对司法公信力建设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强调司法公信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具有全局性、宏观性和战略性,需要多渠道并举的多元建构模式整体推进,久久为功,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司法在个案中既要实现普遍正义又要实现个别正义。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信从司法的状况,其实质是司法信任。司法信任可分为司法普遍信任与个别信任。目前中国司法公信力不足指的是对司法的个别不信任。影响司法个别不信任的状况既有信任主体方面的因素,也有司法环境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消除影响司法个别不信任的因素、建设司法公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是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公务人员中培育法治信仰,改革不适应的司法体制和司法机制,提高司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它包括三个必备的结构性要素:司法自制力、司法判断力和司法排除力。裁判文书作为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应确立裁判文书的公信力。即:裁判文书应全面记录裁判过程,展示程序公正,以增强公众对司法自制力的信任和信赖;应论证说理,展示裁判理性,以增强公众对司法判断力的信任和信赖;应公之于众,展示透明理念,以增强公众对司法排除力的信任和信赖。  相似文献   

12.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司法审判机关,以独立审判、不告不理为原则进行审判活动。环境行政责任以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不仅保持中立,而且需要人民法院能动的司法以保障环境司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浅论中国传媒与司法和谐共处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园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44-44,45-47
传媒的存在是为了实现言论自由,司法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审判的公正,可以说两者是殊途同归的,最终追求的价值都是公正和正义。在实践中,传媒与司法之间总是存在冲突。拟从二者应有的关系入手分析二者冲突的原因所在,进而试着分析实现二者和谐共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良好司法公信力具有维护司法权威、培育法律信仰、促使公民守法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价值功能。从司法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司法主体、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从司法的外部因素来讲,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赖于司法经费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博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司法公正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司法机关应将微博作为法院与公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司法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现阶段进行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司法文明。文章首先阐释了现代司法文明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司法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司法改革实现司法文明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是司法文明的重要象征。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实现关键取决于检察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当前检察机关存在执法理念陈旧、执法能力不高、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因此,应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提升检察工作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整体水平不高.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公众时政府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整体水平不高。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提升中学教师公信力是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增强教师权威、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探究中学教师公信力危机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学能力、掌握渊博知识以及确立正确的公众期待观等来提升中学教师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