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教读《核舟记》时,笔者觉得对"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的解释似有斟酌的必要.查阅近年来不同版本的教参资料,其解说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2.
《核舟记》“船背稍夷”,课本注为“船的顶面稍平”。我们认为,似应释为“船底稍平”。首先,整个一只核舟,“船头坐三人”,“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中轩敞者为舱,箬竹覆之”。如果将“船背”释为“船的顶面”,那么,这稍平的“顶面”应安置在何处呢?是在船头,还是在船尾?是在船舱,还是在船舷?我们总觉得不好给船头、  相似文献   

3.
《核舟记》是现行初中语文第三册的重点篇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看到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某些不足,特撰文于下.一、探讨“舟子”状貌的情由对于《核舟记》第四段,要理解“舟子”的动作神态比较容易,若要懂得其动作神态的情由,便有一定的难度.“大苏泛赤壁”当属顺流而下,不用划船,故“揖(船桨)”横卧船尾.“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说明了右边“舟子”的发式和神态.“左手倚一衡(横)木”,笔者以为“衡木”是舵把,“居右者”左手握着舵把在掌舵.他蹲坐船艄,“右手”正“攀(抓牢)右趾(脚)”,说明行船不够安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的《谋攻》熊。《谋攻》一篇中有「百战百胜」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之语。对「百战百胜」一词的解释。《辞源》(2175页)和《辞海》(4627页)均释为:「谓每战必胜。」《汉语成港词黄》(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解释是:「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其实,「百战」是各有所指的,指一百种类型的战斗。即:计战、谋战、间战、步战、选战、骑战、舟战、车战、  相似文献   

5.
多义动词「出る」搭配的名词句主要有「に」格,「から」格,「を」格,「が」格。「出る」的语义有表示重视「着点」—位置变化,「出現」,「出席·出場」,「空間的―離脱·退去」,「起点的—位置変化」,「境界」·「出口」,「由来」,「離脱·脱出」,「卒業」,「発生·生まれる」,「惯用」等11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编稿采撷录     
一 <<游黄山记>>动词妙用一「向时云里诸蜂,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群峰从云中露出来,可用「显现」「见」「冒」、「崭」、「突」「高」、「拔」等.仔细品味,都不如用「透」.「透」不仅有「显现」、「崭露」的意思,而且还有「穿透」、「冲破」的意思,给人一种诸峰突起、峥蝾竞上的气势.这一动人景象,更激发了作者登山揽胜的欲望.可是,作者  相似文献   

7.
「飲む·呑む」和「吸う」有的时候可以互换,有的时候却不可以互换,因此同学们经常混淆这两个词的用法。本论文分别从动作主体是人、动物、植物以及无生命物体方面来辨别「飲む·呑む」和「吸う」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庄暴见孟子》一文中,有一段孟子与齐王的精采对话:他日,(孟子)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从引文可知,这一段文字完全记叙孟子与齐王的对话,书面上用「曰」字分别引出二人的淡  相似文献   

9.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10.
李孟欣 《考试周刊》2011,(40):101-103
「もらう」是授受动词的一种,前面一般接续助词「に」或「から」表示动作的起点。本文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对「~にもらう」和「~からもらう」进行对比,得出(1)接受方想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主要表现出接受方的感激之情,「~からもらう」强调动作的出发点;(2)接受方不想的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语义蕴含丰富,「~からもらう」只是强调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1.
李孟欣 《考试周刊》2011,(42):108-109
日语中「まあ」作为谈话标记语,属于感动词·间投词的一种。本文主要从性质和功能两个方面,对「まあ」所出现的句子进行探讨。从性质上主要论述了「まあ」的使用条件和出现位置,从功能上「まあ」既能反映出说话者内心的信息处理过程,又有利于听话方给予信息上的反馈。  相似文献   

12.
课文注释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并加注「何(以)……为」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我以为译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更确切些。「何以……为」的形式,既不同于「何为」,与「何……为」也有差别。「何为」可译成「为什么(或干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对译为:「你为什么生在我家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里,表示顺接条件的表达有几种,接续助词「たら」是其中之一,它的用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表示确定条件的「たら」、表示假定条件的「たら」、表示反事实条件的「たら」等等.其中表示确定条件的「たら」有四种用法,即发现、显现、反应、连续.表示确定条件的「たら」,多用于说话人表述自己直接的经历,所以通过在谈话中使用的「たら」...  相似文献   

14.
鉏耰棘矜     
课本注:「鉏,同「锄」。耰,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棘,同「戟」。矜,戟柄。」这里仅对「棘」的解释提出异议。「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贾谊以「鉏耰棘矜」与「钩戟长铩」相比较,比较的结果是「非銛」  相似文献   

15.
「より」与「何より」都是日语中经常出现单词。「より」有两种词性:副词、格助词。「何より」是由「何」和「より」组成的短语。对于「何より」中的「より」的词性,一般认为是助词。有的甚至明确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格助词。那么「何より」中的「より」究竟是什么词性呢?此文作者综合了各家关于助词、格助词、副助词的说法,结合具体的例句,通过分析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助词但并非格助词,并且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其实是一个副助词。  相似文献   

16.
闲暇无事,习惯爱向同村的学生们借本书看,自然又看一遍现行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诗词七首」中编选的《木兰诗》,猛然对「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两句生出点疑窦。按诗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两句,推出木兰应该是长女,因为古时候对姊有称兄的,长兄不特专指男性,亦包含女性;木兰有弟妹各一人,诗中的「阿姊闻妹来」应改为「阿妹闻姊还」。否则的话,按百战未死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日本人对于美丽事物的感受性即审美意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是很丰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暧昧」审美意识成为日本人主要的审美意识之一。学习日语或与日本人有过接触的外国人都知道:日本人的民族性中有「暧昧」、日语中有「暧昧」表达、文化思想中有暧昧性,而这种「暧昧」的审美意识已经成为日本人创造美好事物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悦 《考试周刊》2013,(73):97-98
「モレル」、「モル」、「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这几个词在日语中叫做「類義語」,也就是汉语中所说的"同义词"。它们的基本含义虽然都有"露出、溢出"之意,但在内涵上却稍有不同。本文着重从「モレル」与「モル」的异同,以及「コボレル」与「アフレル」的异同入手,其中也将涉及「モレル」和「モル」与「コボレル」和「アフレル」的交叉异同,进而谈谈四个词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古地名简释     
涿鹿古山名。一作浊鹿,在今河北涿鹿东南。相传黄帝与蚩尤曾战于此。《战国策·秦策》:「黄帝伐鹿而擒蚩尤」。补遂《战国策·秦策》:「昔者神农伐补遂」。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孙膑兵法》竹简作「斧遂」。平阳古邑名,相传尧都于此。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は」和「が」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同时,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的用法区别,这些都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理解使用日语造成困难.本文解析了野田尚史总结的关于「は」和「が」用法区别的五种原理,笔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一种原理,并根据难易程度调整顺序,形成区别「は」和「が」用法的六种原理.通过这些原理来进一步解析「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理解并准确运用「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